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胞间也有用来传递免疫信号的“快递”?

撰文丨梁家琦 靳学

随着快递的推广应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货物递送变得异常方便。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在细胞的世界里也有属于他们的“快递”,叫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EVs是一种脂质双分子膜包裹的小囊泡,就好像是细胞间进行远程通讯的一种快车 (Express Vehicle)。1983年科学家首次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发现EVs,当时多数人认为它是细胞排出废物的一种方式。然而,2007年,瑞典哥德堡大学的Lötvall实验室的研究则颠覆了以往的认知。研究者在小鼠和人肥大细胞系(MC/9和HMC-1),以及原代小鼠肥大细胞产生的外泌体中发现mRNA和microRNA,并且携带的RNA可以被递送至新细胞中发挥功能,实现细胞间的遗传信息交换[1],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使EVs领域变得活跃起来。

(细胞外囊泡示意图[2]Exosome(外泌体):由内体分泌到细胞外,大小为30-200 nm的囊泡;microvesicles(微泡):由细胞膜分泌,大小为200-1000 nm的囊泡)

近期的研究发现,EVs中可以携带蛋白质、核酸、脂类分子等生物活性成分,它可以将分子货物转移到受体细胞实现细胞间通讯,或用于排出代谢物废物。EVs在细胞间通讯中起到关键的信使作用,阐明EVs在疾病发生的机制中的作用,对于疾病的液体活检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教授课题组最近的研究表明,天然免疫中Toll样受体9(TLR9)配体寡聚核苷酸(ODN)刺激巨噬细胞所分泌的EVs能够转移至受体细胞,扩大TLR9信号的激活;同时激活受体细胞中的Cdc42蛋白,以此增强受体细胞摄取EVs的能力。这项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工作首次揭示了免疫细胞在Toll样受体激活条件下传递免疫免疫信号的分子机制,填补了EVs摄取过程中分子调节机制的空白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天然免疫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负责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以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从而激活下游的免疫反应。TLRs通路的紊乱或失调会引起机体产生各类炎症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已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单链核酸ODN可以激活TLR9,然而这种免疫激活是否能在细胞间传递却尚不可知。为了研究TLR9免疫刺激的转移,研究者利用了表达 Cre基因的蓝细胞系(表达青色蛋白),以及表达LoxP基因的红细胞系(表达红色蛋白)组成的Cre-LoxP重组系统。蓝细胞系在Transwell细胞培养系统中培养,该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由直径为400 nm的滤膜分隔开,滤膜可阻止蓝细胞系迁移但允许EVs游离至红细胞系的环境中。当红细胞摄入了分泌自蓝细胞含Cre-mRNA的EVs后,Cre重组酶会诱导产生Cre-LoxP重组,导致红细胞表达红色荧光的基因被切除,并开始表达绿色荧光的基因。

(Cre-LoxP重组系统示意图)

报道中应用荧光共聚焦成像、荧光超分辨成像等技术手段,观察荧细胞摄取EVs的情况。首先证明了ODN刺激供体细胞释放的EVs中包含ODN,而携带ODN的EV在被受体细胞摄取后,会与受体细胞的TLR9作用,由此说明了细胞在受到ODN刺激后,能通过EVs传递ODN到受体细胞,并结合受体细胞的TLR9。另一方面,研究者发现ODN的刺激供体细胞产生的EVs能够更容易地被受体细胞摄取。

(超分辨显微成像观察细胞对EVs的摄入情况。青色:Cre-CFP细胞;绿色:GFP报告细胞;红色:LoxP-DsRed-LoxP-GFP细胞)

EVs介导细胞间天然免疫的原动力是什么?

为了探寻ODN增强受体细胞摄取EVs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者针对对照组EVs (CTRL-EV)与免疫刺激后产生的EVs (ODN-EV)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最终锁定了Cdc42蛋白。Cdc42蛋白为细胞分裂周期蛋白,属于Rho家族的小G蛋白,调控多种细胞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通过对cdc42的基因沉默以及蛋白的过表达实验,研究者确认了EVs中携带活化的Cdc42蛋白,并能够刺激受体细胞中Cdc42蛋白的表达与活化,以此增强受体细胞摄取EVs的能力。最后,研究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以及荧光共聚焦成像等手段,证明了ODN-EV能够刺激受体细胞释放炎症因子TNF-α,进一步激活受体细胞中的Cdc42蛋白,从而阐述了ODN刺激供体细胞,并将炎症信号传递至受体细胞的分子机制。阐述的整体机制如下图所示:

(细胞外囊泡介导巨噬细胞间TLR9信号传导机制示意图。蓝色:Cre-CFP细胞,红色:LoxP-DsRed-LoxP-GFP细胞,箭头表示囊泡和生物大分子运动方向)

尹航教授为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SEV)理事及学术部委员,长期从事细胞外囊泡相关工作。此次针对细胞通过摄取EVs调节TLR9通路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研究,促进了我们理解EVs调节TLRs在细胞内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这项研究结果也有助于针对Cdc42蛋白调节EVs的摄取,进行相关炎症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靶向疗法研究。

EVs领域专家针对此项工作作出了评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中国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王前教授评价说:“这项细胞外囊泡领域创新研究工作,为细胞间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的阐释指明了新方向,并且为进一步开发针对免疫疾病诊疗新方案提供了思路。” 国际外泌体协会学术部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Kenneth W. Witwer教授评价该工作时称:“来自清华大学尹航教授课题组的张莹及同事在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中,报道了关于早期预警系统如何感知到感染信号这一重要现象。这项工作今后可能对机体感染相关的疾病治疗研究有重要启示,并为细胞外囊泡通讯的特定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药学院助理研究员张莹,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教授。

尹航教授课题组简介

尹航,清华大学药学院全职教授、副院长,药学技术中心主任,中药研究院院长,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涉及化学生物学、免疫药物研发、蛋白质设计和计算机模拟、癌症筛查和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

原始论文:

DOI: 10.1126/sciadv.aav1564

参考链接:

[1] Valadi, H., Ekström, K., Bossios, A., Sjöstrand, M., Lee, J.J., and Lötvall, J.O. (2007). Exosome-mediated transfer of mRNAs and microRNAs is a novel mechanism of genetic exchange between cells. Nature Cell Biology 9, 654.

[2] van Niel, G., D'Angelo, G., and Raposo, G. (2018). Shedding light on the cell biology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 2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JEV:清华大学尹航团队揭示细胞外囊泡调控STING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新机制
Nat Rev Mol Cell Biol:细胞外囊泡生物发生和货物选择的特定环境调节
流感病毒如何实现免疫逃避? | NS1蛋白新研究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细胞?丨展卷
Science亮点推荐 | 首次发现细胞质中存在能调控天然免疫信号活化的未折叠蛋白应激通路
这个肿瘤和免疫疾病的新靶点,中国的科学家和药企能抓住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