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素之问 | 宏观与微观,整体与还原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经学传统,今文、古文其实都讲灾异,都在搞谶纬。所以,经学其实靠的是纬学,两条腿走路。纬学的老大,是《周易》,实际是混入经学的纬学。经学文化之所以堕落,首在于谶纬的老祖是易学,变成群经之首。其次是虚伪,表儒里法,不可说的霸王道杂之,欺骗说是“王道”,实际并没有单独可实现的王道。

医学的宏观与微观,仍然需要两条腿走路。中医宏观系统功能层面操作有时有优势,不是全部。比如治疗新冠,中医早期介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严格说,宏观、微观方法,不是中医西医的专利,现代医学背景有新三论,早迟会进入系统层面。中医不是不注重微观,而是局限条件下对结构的认知,达不到目的。只能偏重于系统功能及其代谢调节的可实现,这是医学共途,不是思维特征。

比如“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但并没有发生微生物学。一方面不具有普遍可掌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宏观”方法,可以应对。但是古代一遇到大型烈性疫病,还是束手无策。

抗疫中医起到了作用,但还是不能取代疫苗,各有所长。执简驭繁,并不是宏观与微观谁决定谁,而是谁的效率更高,否则就成了标题党。

所以并不是还原论与整体观,谁更高明的问题。其实中医理论中不乏还原论。还原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还原,而是结构与功能的对应盲区,也就是“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误区,至今并没有消除。

 

分解结构去解释系统功能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这就是所谓中医的“整体观”之谬,一方面强调整体“系统功能属性”,另一方面将功能拆分对应局部结构,典型的例子就是“六经”或者“五脏”,药物归经归脏腑等理论,即把功能(或症状)对应结构,是过度分形的误区。一面批判机械论、还原论,一面自己偷偷搞。

包括反观自照、内景“内证”,才能“发现结构”,对于注重功能分类的理论体系来说,不外是笑话,这是被“内部结构决定功能”带进坑,意味着否认外部结构存在同样的功能,其本质也是还原论的跟班。

因此结构决定功能,本该是数十年前就被淘汰的经典物理原始因果动力学、中心法则的误区,即小心“决定论”句式,而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系统中宏观与微观谁决定谁,都是戏言。因此所谓的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并不是谁决定谁,而是分形对应的可实现,及其相互制约,以及不同方法的效率问题。

关于中西医整体观与还原论斗争,并不是什么中西思维的斗争,而是各自观念中存在的谬误以及文化执念的斗争,并且皆非医学问题的论争。中西结合的理念,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路径,反而陷入无谓的观念谬误的争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新标准:必须包括中、西医
中医如山,西医似海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信有 1
人体生命医学
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
第五章 心理医学与中医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