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人活一口气”。
气的概念

什么是气?气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同时又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人体之气,在生命过程中,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聚而成形者,如人身的脏腑、形体、官窍等;二是弥漫流动者,如真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我们重点探讨气的后一种存在形式。

在中医学理论中,气还有其他的含义,如藏象学说讨论过的脏腑之气,即心气、肺气、脾气、肝气、肾气、胃气等,专门指代各脏腑的功能活动;经络学说将要讨论的经络之气,专门指代经络的功能;病因学说中讨论的六气,专门指正常的气候;邪气,专门指代致病因素。如此等等,这些“气”与气血津液学说中所研究的气的内涵不同。

气的生成

1、人体之气的来源

人体之气,就生命形成而论,《黄帝内经》里讲:“生之来谓之精”,就是说人体生命最初的状态是“精”,有了精才能形成不断发生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精在气先,气由精化。其中,先天之精可以化为先天之气,后天之精所化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为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相合而为人体一身之气。

(1)先天之气

先天之气是受于父母,贮藏于肾之气。人始生,先成精,没有精就没有生命,这种先天之精,是构成胚胎的物质基础。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父母之精相合,形成了胎。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和形体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形成有生命的机体,所以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后天之气

后天之气是后天获得。人自有生以后,无非天地之为用。非水谷,无义成形体之壮;非呼吸,无以行脏腑之气。水谷精气也常称为水谷精微,是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及人通过本能的呼吸运动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新鲜空气,都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

气由精化,后天之精化而为后天之气,所以后天之气包括由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化生的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因为这类气是出生以后,从后天获得的,故称后天之气。

2、人体之气的生成过程

人体之气,从其本原看,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结合而生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

(1)肺为生气之主

肺主气,主司宗气的生成,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肺主呼吸之气,将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吸入人体内,同时不断地呼出浊气,保证了体内之气的生成及代谢。另一方面,肺将吸入的清气与脾气上输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者结合起来,生成宗气。

这里先简单介绍下宗气,接下来讲人体之气的分类时,还会详细介绍宗气。

宗气是由肺呼吸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上汽海”又名膻中。宗气是后天之气运动输布的本始,故名曰宗气。

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通达内外,周流一身,以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又促进全身之气的生成。

(2)脾胃为化气之源

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生化精气。脾升胃降,纳运相得,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靠脾之传输和升清作用,把水谷精气上输于肺,再由肺通过经脉而散布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正常的生命运动。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气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脾胃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不仅化生水谷精气,提供物质基础,参与宗气的生成,而且又能滋养先天之精气。

(3)肾为生气之根

肾有贮藏精气的作用。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脏对精气,一方面不断贮藏,另一方面有不断供给,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清·许豫和撰的《怡堂散记》中描述到:“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是精藏于肾而又非生育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

总之,人体之气的生成,赖五脏系统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肺、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者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二者靠肺、脾胃、肾三脏功能的正常,其中 以脾肺更为重要,所以临床中所谓的补气,主要就是补脾肺两脏之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气神
脏腑经络之气各有特异
怎么培养好的精、气、神?
精、气、血、津都是什么鬼?
中医诠释“气”的生成
气的生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