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馆藏级的唯美宋代汝窑天蓝釉折沿诜

  图片来源博古藏友所有,盗图必究!

 1、所谓古瓷鉴定的必然性,凡古瓷都受材质老化规律支配,一定一定会产生古瓷老光特征体系,凡仿品一定一定没有老光,更不用说老光特征体系。如果把偶然性特征当作必然性特征来鉴定,其古瓷鉴定观一定一定是错误的。

 2、目前国内的文物鉴定,特别是陶瓷鉴定,占主流的一直是靠“眼学”和经验的专家。其实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专家所能经眼的文物毕竟有限,专家的知识结构也有问题。在现实中,传统鉴定出现的问题很多,影响很坏,包括时下热议的“北师大捐赠事件”、“王 刚砸瓷”,先前的著 名专家孙瀛洲、史树青走眼经历等等,不胜枚举。 拨乱反正,使文物鉴定科学化、规范化是文物鉴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这一点,业内其实一直有反思和认同,渐成共识。

 3、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 现代造假古陶瓷者,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分析作伪对象的胎、釉成分、配方、古器的烧成气氛、古代窑炉的模式等,所仿古器在胎、釉、外观上几可乱真,不易辨真伪。但鉴定者可从真、伪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时代的人和社会文化因素在器物上的反映。

 4、光泽,气息,釉面等辨识方法在实战中既有侧重,又可互相配合鉴别,经过针对性的练习都是可以掌握的,关键是平常要多进行新仿品和老瓷器,瓷片的对比,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进行记忆,做到捻熟于心。

 5、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 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圈足圆滑。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

 6、验瓷十九步法:首先要看是陶器还是瓷器,是什么器具造型怎么样,还要看胎,釉色,彩料是什么彩,纹饰是画的什么,色度浓淡怎样,用什么笔法画的,听听声音有没有裂杂音,音长短。体积大小,高矮,直径多大,胎釉的厚薄,气泡的大小,多少,形状,老化程度,款识情况,底的形态,露胎情况,圈足形状,色度,器底釉情况,是哪个窑口,什么年代的。

 7、有的入窑煅烧时因釉汁未熔透而出现釉泡,形成疙瘩如蟾蜍瘤状,大小多少不一,有的釉泡竟大如豌豆;有的气体逸出形成大棕眼,从棕眼大小可看出当初气泡大小;有的因胎釉结合不牢而暴釉或缩釉;这是古窑烧制器物时升温与降温慢,胎釉间气体演化形态不一而形成的不同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美标本】宋汝州钧窑(汝钧不分)天蓝釉裹足支烧标本
北宋汝窑天蓝釉碗
汝窑洗欣赏之七天蓝釉
北宋汝窑天蓝釉无纹小鹿碗
汝窑天蓝釉长颈双凤耳樽
河南省博物院馆藏珍品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