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越窑的传承

  唐早期的越窑没有装匣钵,中期开始有了匣钵,这样各种垫块,工艺都不一样,导致在器型上留下的痕迹也不一样。

  

  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了盛唐时卓 越的制瓷工艺水平。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此时为越窑青瓷发展的顶峰。

  越窑的中 心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林湖、上虞小仙坛一带。因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县、萧山、上虞七县)内的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它地区的窑场,尽管生产越窑风格的青瓷,但不能称之为越窑,而只能为越窑系窑场。并且在当时有许多的窑口仿越窑如耀州、长沙窑等等。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隋、初唐继承南朝风格,生产碗、盘、盘口四系壶、四耳罐、鸡头壶等产品。盛唐以后产品精美,赢得声誉。产品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

  

  越窑是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著 名的瓷窑。唐代中期以后越窑产品的质量逐渐提高,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之誉。至晚唐,越窑更加兴盛,其中碗的形式很丰富,有荷叶、海棠和葵瓣形,还有仿金银器造型者。

  唐代是中国古代制瓷业繁荣发展的时期,以浙江越窑烧造的青瓷和河北邢窑烧造的白瓷为主流,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其中,尤以越窑青瓷更为世人所推崇。

  

  从鉴定角度考虑,初唐时期绝 对不可能有湖绿色的色泽,因此湖绿色釉,应考虑 属于五代或北宋这个年份段。若是米黄 色釉应当考虑中唐段这个年分段,它不可能是五代北宋时期作品。这当然是一般的共性,有时候极个别例子也不能排除,不得靠鉴定者结合其他条件给予综全研究。关于越窑胎体,由于所用瓷土含铁量较高,所呈色为灰白色,这已为众多越窑器所证明,化学成份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凡是唐、五代北宋越窑制品,胎体呈色绝不可能像龙泉窑那么白,也不可能像长沙窑、婺州窑那么疏松的缸胎,在胎体也是呈灰白色。这对我们鉴定是否是越窑器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我们发掘的遗址中,有的出土标本釉色很接近越窑制品,但胎体呈白色,有的人认为是越器,这种失误也是要防止的。

  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越窑瓷器始现于东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绍兴、上虞、余姚、宁波、奉化、临海、萧山、余杭、湖州等市县都发现了瓷窑遗址。六朝时期的越窑是我国最早形成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很广、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而中 心窑场仍然集中于上虞县。六朝晚期(从南朝起)越窑的制瓷中 心逐渐转移到余姚县的上林湖地区(今属慈溪市)。唐代越窑制瓷作坊仍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等地。随着瓷器质量的提高和需求量的增加,瓷场迅速扩展, 胎质更加细腻,釉色更加清纯,并具有玉质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的越窑还首 次进入宫廷,开始成为“贡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陶瓷文化略谈(六)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瓷——瓷器诞生于东汉
慈溪上林湖|秘色瓷的诞生之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此地曾出产中国最早瓷器,被誉为“母亲瓷”
余姚上林湖越窑址-中国大百科
非遗文化 匠心传承
中国瓷器窑口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