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山河畔,故乡的红庙山
故乡的红庙山

佘孝平/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故乡村子东边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包,它却是方圆几十里独有的一座以庙宇命名的山,因山上曾建有墙体为红色的庙宇而得名。我从小就在红庙的传说中长大,对它心生虔诚和敬畏,故乡的红庙山啊!你是我心中的圣山,你已深深扎根于我心中!物随星移,时过境迁。如今红庙早已荡然无存,但人们对红庙山的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故乡岁月的变迁。恍如一本打开的古书,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梦想和记忆。

红庙山下是溾水河冲积而成的畈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有村庄坐落其间,这里便是生我养我的故土。让我出生成长在这一方极具灵性、物产丰饶、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总觉得这是上苍对我特有的眷顾,总是倍感庆幸,心存感激,欣慰之至。

红庙的建设年代已无从考证,只是听着老人们的世代相传。据说过去这里瘟疫肆虐,涝旱连年,盗贼猖獗,先民们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为祈求神灵护佑,冲积畈上的佘湾、苏湾、刘湾的先民们志愿捐资兴建了这座庙宇。乡民们将庙宇墙体颜色涂为鲜红颜色,他们认为红色可以驱讳避邪,可以确保一方平安,成为当时比较独特的庙宇,于是人们称此庙宇为红庙。

红庙坐北朝南,庙前面有一山门,走过山门就是庙宇的正厅,正厅只有15平方米左右,正中间供奉着观音菩萨的神像,旁边分别供奉着财神和土地神。虽然红庙称庙,实际上为道观,因为当时人们对庙、观概念不很清晰,故统称之为庙。红庙虽小,但在民间名气很大,红庙终日烟雾缭绕,香火旺盛,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每年的三月初三,十里八乡慕名前来敬香拜佛,祈福还愿的信徒络绎不绝。烧香求签,卜问流年,热闹非凡。红庙毁于文革初期的“破四旧”,庙宇遭受无情铁锤的打砸,最终消失殆尽,现仅残存长满荒草,荆棘遍地的遗址。

六、七十年代,大队部、代销点、医务室、学校、礼堂等陆续建在了红庙山上,红庙山已成为当时大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红庙山也因此而热闹起来。回忆往事,红庙山承载着童年的快乐,也是流连忘返的乐土,我愉快的在那里度过了小学时光,我们读书学习,嬉闹玩耍,无忧无虑,永远留下了成长的足迹。记得有一次下课后受好奇心驱使,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偷偷地去离校近百米的红庙探幽访古,在红庙遗址上查找蛛丝马迹,期待有新的收获,经过仔细搜寻,却无任何发现,只见残砖碎瓦,于是匆匆返校,结果还是迟到了,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至今还记忆深刻。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村里的老一辈人生活十分艰辛,辛勤劳作也只能勉强度日。而红庙山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慷慨馈赠乡民,它仿佛一个聚宝盆,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生活物资,让我们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生存长大。小时就曾听老人们说过,红庙山中无闲草,红庙山上遍地宝。的确如此,肥壮、密实的小草地是我们天然放牛场,满山的艾草是驱蚊的好药材,翠绿绿极具山野之香的野韭是我的最爱,我们在山上砍柴、捉蜈蚣、翻红苕……每次总是收获满满。红庙山留下我们儿时无数的收获惊喜和诸多甜美的回忆!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红庙山上云卷云舒,花开花谢,默默守望着家乡。如今站在红庙山顶放眼四望,只见村庄房舍,千顷田畴,交通阡陌,以及随岳溾水大桥如长虹卧波,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尽收眼底。我的故乡历尽了岁月的沧桑和变迁,曾经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一条条宽广的水泥路,宛如一条条银色玉带环绕村落,破旧的土坯房被幢幢新房所取代。漫步在红庙山上,只见树木婆娑,花草幽香,鹅卵石铺就的甬道,古色古香的仿木凉亭,朴素典雅的石桌石椅,设备齐全的健身休闲文体小广场,整洁靓丽的街道福利院,好一幅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画卷。

红庙山既不是高山,更不是名山,但它早已融入我的生命中,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故土,我思绪万千,心潮难平。先人们只能将信仰和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而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如一缕春风,唤醒了古老的红庙山,让它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一个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已赫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庙宇、红庙
红庙子道观
老乌鲁木齐掌故
石景山人说石景山
散文:我的故乡
农村俗话:“坟对尖山庙对垭,房子对的撮瓢衩”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