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车垱——寻梦古建筑之美

        位于京山钱场镇西北2公里处的牛车垱(吴家大湾),始建于1891年(清光绪17年),三层建筑,外墙为土坯墙,内墙为杉木结构,装饰华丽、典雅。屋长31.2米,宽15.2米,高7米。

       老屋坐北向南。瓦头重檐,带万字花纹,底瓦瓦头为骏马图案。朝门深2米,朝门与前厅之间是杉木板墙。大门两边是高0.6米的青石门墩。

       进门是前厅,前厅深4米,宽5米。前厅两边各有一间宽5米,深6米的大房。大房房门朝向天井。

       跨过前厅的石门槛是前天井。天井长5.5米,宽3米,四周和底板均用青石砌成。天井正中是一块长2米,宽1.3米的长方形石板铺成的桥。天井口高4.5米,有50块布瓦瓦头镶嵌双龙戏珠的图案。天井四周是宽1.2米的走廊。东西走廊过去是厢房,厢房宽2米,深5.4米。每间房均安有4扇高2米,宽0.5米的雕花木门。

        前天井过去就是大厅。天井与大厅之间上部为宽7.5米,高1.5米的杉木镶嵌的鼓皮,鼓皮下为6块并排着的排方。排方宽0.5米,它的下方中间为宽4米的木门槛。两边各有两根高5米的杉木廊柱,4根圆形廊柱均落在4个鼓状的石礅上。大厅宽6.5米,深6.8米,大厅两边是长5米,宽2.5米的厢房。大厅与厢房间为6根圆杉木支撑的列架。列架上端是一根大梁。大梁由三板圆木排列而成。大梁底部两头各有一条长约两米雕刻精美的鲤鱼相对而视。

       大厅走过去是后天井。大厅与后天井之间为8根圆柱分前后两层排列的门楼。门楼宽6.8米,深1米。中间为6扇雕花中门,中门两旁各有两扇耳门。

       后天井的大小及周围情形大致与前天井同。不同的是后天井两边的厢房与天井走廊间镶嵌着一块宽2米,高1.3米,厚0.1米的青石板。石板落在条形石门槛上。每间厢房两头是两扇木板小门。

       后天井过去是堂屋。天井与堂屋间为6扇雕花堂门。堂门前上方有一道雕刻精美的春梁。上面刻的是一组龙凤呈祥的图案,龙头居中,左右两旁各有一只凤凰仰首向龙。

       6扇雕花门有两扇正中是麒麟图案,每扇门上一只麒麟,三只各具情态。一只麒麟后腿微弓,两只前爪匍匐在地,张牙咧嘴,虎视眈眈的盯着一猎物;一只前足踏玉净瓶,后足蹬宝葫芦,仰天长啸,十分威武;还有一只端坐于一巨石上,两只前足捧一枚巨大的古币。

        中间的两扇正中各有一组人物雕刻,坐旁为一采药老翁,挽着高高的发暨,右肩扛扁担,扁担两头各挂一精致的篾篓。

       跨过木门槛就是堂屋。堂屋宽5.5米,深7米,两旁各一间宽3.5米,深7米的正房。堂屋均为土坯砖结构。房上檩条齐整。每根檩条下都有一方木,两边正方上整齐的排着表搁木。搁木上铺着厚厚的楼板。堂屋后壁偏左开一后门。

牛车垱的前世今生

  都市中的喧闹不见了,高楼中的现代远离了;唯有那首田园牧歌轻吟,唯有那份古朴遗韵犹存。
  置身其中,心平静;放眼老屋,景如画。
  也许这种美过两年我们再也难以看到。
  持此观点的不只笔者。吴汉林的女儿曾一劲的问:妈妈,要是我们搬到新房里去住了,老屋的东西被人偷了怎么办?
  吴汉林女儿口中的老屋,就是京山县仅有的两个市级保护单位的民居之一的牛车垱明清古居。
  金灿灿的谷穗笑弯了腰,沉甸甸的柿饼挂满了枝。正值丰收时节,带着对古居的向往,走进了位于钱场镇荆条村的车牛垱。
  老屋很独立。一样坐南朝北:左边是一栋二层楼房,窗明几净;右边是一栋单层平房,红砖红瓦;左右都是整齐划一的白色釉面砖,唯有不同的是,中间老屋不时有斑驳掉落的封泥块块摔碎。
  走进才发现果然与众不同。
  同样是一座典型 “回”字式三进结构的民居,不同的是,这座老屋是目前京山县保存最完整的三进古民居,大石板砌成的两个原始天井,三排横式主房东西走二竖厢房南北向。
  吴家古民居与永兴易家老屋一样,四围同是实心土墙,内墙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屋扇以主柱组成,每扇主柱取单数,为“五柱厝”之结构,五柱厝由7柱组成。立柱以横枋、桁、橼贯串构架,横枋有大枋、二枋、大眉、二眉之分。立柱之上承托桁,桁钉椽,桁与桁相接处制阴阳榫紧扣,以稳定构架。隔堵以木板为多,分成房间。
  整座宅院根据地势而建,房屋的院落都采用的是暗沟排水,只有走到房屋外面才能看见排水口,每当下雨,雨水会在院内两个天井聚集,然后自动排到院外。下雨天可以站在过道上看天井里从天上掉下来的雨,晴天可以从天井抬头向上看天上的云彩。
  牛车垱古民居是以厅堂庭院为中心,左右对称,前后多层次进深的合院组合。其中厅堂庭院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四厅相对,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种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中央为天井,四正为厅堂,四维为卧房,形成“九宫”对称格局。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建筑格式是中原古老建筑形制的遗存。
  据考证,合院由“门——天井——房”三部分组成,这正是古人观念上“天、地、人”宇宙三才的物化。三者的功能分别为:屋居住人,院纳天地,人通过院落达到与天、地的沟通;门则是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界面,通过它使合院成为相对封闭的小环境。
  吴汉林现在居住的民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源起何时,源自何人。有人说,是清朝荆条村一位富甲一方的地主花两年时间修建了此屋。当时方圆几十里都是这位地主的田地。他从老一辈的人口中只略略听说,过去主人也是吴姓人家。仅此而已。
  这座房子在原来并不是住人的,而是主人用来接待宾客用的专用房间。吴汉林说,客人来了,迎至这栋房子,稍事休息,而后叙旧说事,畅谈宾主之欢。
  虽然不知道老屋的历史,但吴家人对老屋还是充满了感情。老屋归到吴家名下,那是在是1951年的土改时期,吴汉林的爸爸吴政学分到了这所大的房子。
  吴汉林一家三口现在是老屋的居住者。居住而不是所有,说起来这是吴家三兄弟的共同财产。教书的大哥,做生意的三弟,都定居外地,目前也就吴汉林一家坚守在此。 
  分到房子的第二年,吴汉林就出生了。到吴汉林这一代,房子就渐渐破损严重了。到女儿出生,慢慢长大。老屋的情况就更严重。
  由于老屋是保护单位,不能随意处置,吴汉林拒绝了一天门商人的购买要约。偶有空闲的老吴就对老屋进行一下小修小补,但对于这座饱经风雨,老化破损的房子,实在是杯水车薪。
  房子一天比一天破旧,爱人一天比一天担忧。今年夏天,与老屋同龄的吴汉林起心,在离老屋近200米的地方新建了一栋两层小楼。目前,新房已经进入装修阶段。
  县博物馆副馆长、副文博馆员熊学斌说,牛车垱古民居完整地保存了从明到清民居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是研究江汉平原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实例。


牛车垱的三雕之美

雕画之传说人物

镂空雕花窗棂

镂空雕花檩椽

  走近牛车垱,就会从心里喜欢它所表现出来的美:美仑美奂的雕画,栩栩如生的雕花,别具一格的雕石。
  牛车垱明清民居建筑风格上融合南北,连贯东西,而又自成一体;建筑技艺上独特精湛,三雕(雕画、雕花、雕石)艺术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堪称明清民居建筑奇葩。屋子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样式,飞檐翘脊,梁柱、斗拱、檩椽、天花上常见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雕画。
  牛车垱民居整个大屋用院子、天井、敞口厅、天窗、侧窗以及置身其中的石屏一应俱全,大屋的内部装修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瓦雕、壁画石景等应有尽有。这些图案,或以人物,或以详禽,或以瑞兽,或以鱼宏,或以花卉造型,无不栩栩如生。简直就是一个品种齐全的木雕博物馆。
  走进吴家老屋,放眼细处,那代表江汉平原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真是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所有的柱、所有的窗皆有精美木雕图案。
  雕画是最引人注目的。所有这些雕刻装饰紧紧地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在吴家古居,雕画最多的莫过于传说中的中国古代神兽。其实,我国名胜古迹中的古建筑或传统民居的屋檐翘首、门环上,常见有各种石刻、砖雕、彩绘的神兽。
  这些神兽源自古老神话中的传说,都有特定的寓意。古建筑最常见的神兽是麒麟,在吴汉林的门上就有这样一只。其形似鹿,头上多有一只角(也有两只或三只角的),全身披鳞甲,尾像牛尾。传说它不踩任何活物,是“设武备而不用”的有德性的“仁兽”,为美德的象征,与龙、凤、龟合为“四灵”,因此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喜欢把它塑在官殿、庙宇、民宅上,以示清明吉祥。
  在我国,麒麟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这种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部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与神兽同时出现在吴家的还有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人物。故事中的人物既有菩萨罗汉,也有文臣武将,还有耕男织女,这些人物内容多取材于古代小说、戏曲故事、神话传说或者生活场景。
  仔细观看,有如:“天官赐福”、“麻姑献寿”等题材,人物图案出现得最多的地方是屋檐下的撑拱和门窗。它们形象逼真,曲线造型生动丰满,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
  “麻姑献寿”在民间为吉祥喜庆之意。麻姑,神话中的仙女。相传她能掷米成珠。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十三年酒乃成。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从而得道成仙。
  雕花在吴家老屋里更是无处不在。有的地方是装饰性的简易木雕斗拱,房檐、拦板、隔断、窗棂、风火山墙等处多墨绘或雕刻着梅、兰、竹、菊等花形,惟妙惟肖,无不充分显示着建筑师们的精湛技艺。最多见的是在木质窗户上,均是镂空雕花,既精美艺术,又采光透风。
  最难忘的是那天井漏口的石雕——“鲤鱼跳龙门”。那“鲤鱼跳龙门”的雕石,神态惟妙惟肖,工艺精湛绝伦,让你除了感叹几百年前的先人们非凡的艺术才华外,更钦佩他们以苦为乐、锲而不舍的人生态度。
  过去科举时代,把名题金榜的人,叫跃上龙门。“鲤鱼跳龙门”在过去就是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可见,家中专门雕刻这类典故,自然为了子孙后代“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吴家古民居,就其建筑规模、艺术、工艺品质、建造技术来看,建造工艺水平极高,布局结构精巧,砖木结构十分坚固。从门、窗、过亭、檐头、楼道的斗拱、勾檐、浮雕、门匾、楹联、绘画、木刻、石雕的布局上看,其观赏、研究的价值极大,且在我省保存下来的也极为少见。
  吴家古居的木雕、石雕、砖雕为古建筑装饰精华,气势壮观,雕刻精细,堪称巧夺天工,为建筑实用与装潢艺术最完美的结合。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哲理的诗歌。吴家民居印证。

吴汉林的希望与不舍:生活了50年的老屋将被新楼替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hic生活馆 · 在绍兴会稽山南麓的山坳里,他用5年时间,复建了50座200多岁的老屋
皖南民居----徽派建筑
分享:宜昌老故事 连载(一) 鄂西北民居之朱家一巷12号
樟树记忆——清江传统民居
【趣味地理】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说的是哪个民居呢?
掩映在现代繁华中的周浦老街,还是你记忆中的模样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