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兴易家古民居:沧桑风雨二百年

易平阶与老伴在老屋前翻看《易氏族谱》

       现代化的城市进程,热火朝天的新农村建设中,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栋栋白墙红瓦小洋楼林立,钢筋水泥的城市和农村的面貌越来越千篇一律。而那些承载百年记忆,展现独特地域文化、风格魅力的老民居,正遭受着一场严峻考验。在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中,我们正无可奈何地失去它。
  

京山现保存下来的民居,大都为明末清初、民国时期。这些走过一个多世纪甚至两个多个世纪的“老时光见证者”,或面临严重毁损,或消失无迹,或面临倒塌、拆迁。

一座典型“回”字连三层式老屋


  

老屋一角

门前的走道,一色的青石板

左边的匾牌,记录着老屋的与众不同

六月的永兴,麦黄禾绿。丰收的喜悦,播种的希望,一路随行。
  
雨后初晴,从永兴弯道义合集,驱车十余公里,便来到南庄村七组。穿过绿油油的玉米地,葱茏掩映的村庄,白墙红瓦中,一座灰黑基调的布瓦土屋凸立眼前。
  
老屋古朴肃静。门前的走道,一色的青石地板,光滑的石面印证了老屋的久远;离石条一米高的墙面,镶嵌的一面面厚约三公分长方形青砖错落有致,最抢眼的莫过于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的拱形布瓦,仍在与风霜雨雪顽强的抗争。
  
老汉易平阶住在这个家已经78年。“从我的太爹到我的孙女,这栋房子就我看到的已经有七代人了。”追古惜今,易老爹感慨不已。
  
正门左手一块周正的匾牌记录着老屋的与众不同:“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南庄民居,京山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公布。”
  
1992年,老屋被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老屋被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老屋则别有洞天。这是一栋典型的“回”字连三层式结构的民居。外“口”是用土砖堆垒至顶,作主墙支撑;内“口”则是在一米五高的土墙上按主人喜好置放的雕花木窗;中间则是俗称“天井”的地方,地势明显低于前后厅房,全部采用青石铺地。
  
两扇大门之后的第一进,只是一个稍事休息的前厅,大约四米进深,走出一进步入二层相连的是一座四开八扇大门。门板是上好的杉木,一扇门就是一棵树,据说是当年走水路从湖南专门购进的。在已经褪尽杉木本色的门板上,伏耳一听,仿佛200年前的潮声扑面而来。
  
推开门板,眼前的是条石铺设的天井,木质雕花的窗棂,斑驳的蓝色篆字匾额……这栋当年江汉平原极具特色的民居一一展现在眼前。
  
“连三层”民居比较宏大,前后间距上百步,里面有三个天井,厢房、正房几十间,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有钱建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南庄易氏家族的繁荣和兴旺。
  
天井两边各有一厢房,一为学屋,一为客厅。走上台阶,二进的正厅屋门为八字朝门风格。天井、厢房和厅屋之间用八扇精工琢磨、雕镂花纹图案的木板花门相隔。平时八扇门两两对开,让天井的阳光映照客厅。每有尊贵客人来,都会把八扇大门打开,曰:“八门大开迎贵客”。
  
进入厅屋,最夺人目光的则是正堂上一副“春融绮阁”的匾额,匾上花纹模糊可见,落款却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被利器凿去,只余凸凹的沟壑。
  
匾额下,两边两根圆木柱子上分挂一幅嘉庆年间木质抱对,一副“梅岭生春鹤算频添盈海屋,护庭种德鸾封伫晋报慈晖”的寿联镌刻其上。下联旁“赐进士出身前贵州大主考翰林编修加三级宗愚侄元善顿首拜撰”的落款清晰可辨。
  
可惜的是,第三进因各种原因不得已被拆除,屋后的空地再也不见当年三连式的辉煌。
 
一座走出三进士、三举人的老屋
       
这栋老屋穿越百年风雨。这栋老屋历经百年洗礼。这栋老屋锻造文化家族。
      
老屋成就辉煌人生,人生成全百年老屋。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民居与经典的历史建筑不同,它一半是物质性的,还有一半是非物质的人文,沉甸甸厚重而独特的历史人文!
    
如果说坐看百年沧桑,为老屋赋予了一份历史的厚重与沉朴,在老屋二百年的历史传承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因永兴南庄这座老屋走出三代俱有功名六人,世人俗称“南庄六易”。仔细考究,更为老屋平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看到我们到来,易平阶老人拄着拐杖搬出了厚厚的易氏族谱,一页页的翻看着,仿佛带着我们叩开了岁月的大门,依稀触摸到那段永兴南庄民居易氏一门三代三进士、三举人的传奇过往……
  
老屋始建于易氏四十六代子孙易履泰时期。
  
易履泰是清乾隆年间举人。曾任均州(即今湖北丹江口市)学正(学官,乾隆时为正八品,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性格耿介廉隅、严于自律自省。与当地士林人物相交好,收授学生,从不讲报酬礼脯。对贫家子弟尤为关心,相助灯火之资。作为学正,他亲为督学、课艺,每日督促,从不懈怠。文雄健苍老,著有《果能堂集》,清代在均州负有盛名,士林人物广为传诵。
  
诗书传家的易家人才辈出。作为易履泰长子的易大醇,以贡生出仕,授枣阳县训导。平日喜好诗词,著述颇丰。其古文诗词纵横豪放,所著有《周易指掌》、《万松斋文集》、《沌阳.均阳岭南三草》等。文革期间,其著作被抄没焚毁,一生心血付之一炬。
  
而易履泰的次子易大枞,以贡生出任赣州府通判,一生也爱好诗文。
  
家风培育文风,文风厚实家风。作为孙子辈的易镜清,是易大醇长子。进士出身,曾任庆阳知府。其一生勤于写作,留下了不少诗词,以竹枝词《状新阳十二首》最为著名。
  
易本烺则是易大醇次子,道光乙酉拔贡,乙未举人。道光五年(1825年)20岁时即为湖北拔贡第一名,其文“笔贯五丈,木入三分”,“清思浣月,健笔凌云”。著有《诗文别外采集》等篇共百种二百余卷。今县志仍收录其创作的《京山竹枝词十七首》和其它诗作,这些诗词歌咏京山人文历史和田家之事,描写平民生活,表达底层心声,诗风清新,感情真挚,颇有特色。
  
老幺易本铫是易大醇第三子,道光年间进士出身,曾任甘肃库大使,历任四川达县、射洪知县,后升任顺庆,绥宁知府。为官之余,更喜好诗文。
      
时光荏苒,吱呀声里,老屋大门一次次开合,老屋人一幕幕故事上演、落幕……。
  
古屋尤在,前尘隔海。身在老屋里,站在石条上,我们还能从沧桑老屋留存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触摸到近200年的历史。
 
一座见证了易氏九代兴盛的老屋
 
在老屋门外,有一棵两人合抱不住的百年古槐,每每让人驻足惊叹。斑驳的沟壑爬满树身,虬劲的树干露出可容一人进出的空心,却依然枝叶繁茂,生机盎然。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儿孙诞生、抄没焚毁……静默着,延续着,老屋、老屋人坚毅挺立着。
  
至今,在门栏圆形的石墩上,精美石狮的雕刻,文革中被斧头铲过的痕迹犹在,如同时光烙印。
  
大本崇德、修齐平治……一代代辈分传承,到现在78岁的老屋主人易平阶的孙女易婵娟,老屋已历九代,有着近三百年的光阴。
  
易平阶是易履泰第八世孙,也是老屋出生的第七代人。长大、成人所在的老屋,承载着老人所有的人生情怀。
  
没事的时候,老人总喜欢和老伴坐在门口的老槐下,翻着易氏族谱,旧时的光景一幕幕也似旧电影缓缓拉开帷幕。
  
三十年代后期老人在老屋出生,嬉闹老槐树下的童年光阴依然鲜明。
  
五十年代中期老人在老屋结婚,随后儿女相继出生,笑声书声里,厅屋、偏房重新热闹起来。
  
四女出嫁,独子娶媳,孙女出世……。渐渐的,老屋的第八代、第九代也在老屋成长……
  
“南庄六易”的历史渐渐远去,老屋易氏香火延续里,诗书传家的情结也在一代代老屋人的血液中延续。
  
现在老人的儿子儿媳都出外打工。第九代人易婵娟也考上大学,前往深圳求学。
  
曾经人声沸腾,光华灿烂的老屋,如今只有老人和老伴伴着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当日,刚好赶上县博物馆请的工匠到来,趁雨后天晴对老屋进行修缮。师傅蹲在房顶上正在“检瓦”,房下时不时落下一块块破损的瓦片,以及腐朽的旧木。让人不禁为房顶上师傅捏了一把汗。老师傅却笑呵呵地告诉我们:“活了72年了,干这营生也有30多年了,活熟着呢!”
  
不住为老师傅如此高龄还能上房修屋感叹时,老人自己却悠悠到:“懂古屋修缮的老师傅大部分都过身了,现在自己也年纪大了,以后这活就越来越少人懂了。”隐隐的话语透着对这座近三百年的老屋,这位“老时光见证者”的不舍与担忧。
  
带着对老人话语的一丝惆怅,跨过老屋高高的门槛,阳光下,老屋旁村民崭新的红砖白墙小洋楼,正熠熠生辉。蓦然忍不住回望老屋,槐叶轻拂,老屋越发遗世独立。
老屋修茸已经迫在眉睫,工艺、技艺成为最大的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文化】神秘的九十九间屋
秭归古建筑(二)
《宜昌记忆》:黄花古民居 一个古韵悠然的村落
探访麻城河边古村落
太湖龙潭寨高山流水古寨奇
❤寻访岳阳抗战遗址:黄泥湾大屋—抗战战地医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