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当年在京山——孙桥篇·陈集(6)

十一、酒


酒是个怪东西,喝得好,对身体有益,增进感情。喝得不好,害人、害己,危害社会。俗话说酒是很多人的至爱。真是爱悠悠,恨悠悠,小酒一喝晃悠悠。

晃出多少古今佳句,

荡没无数美好前程。

         

由于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分到这里每小队一户。有一次中午路过七队移民家门口,打招呼之后,男主人热情招呼我们,尝尝陨县的黄酒。他把黄酒温了,一人一大碗。我们说不会,他热情的告诉我们,这是用粮食糯米等谷物酿成,入口很甜,一碗喝下去没事。还说在郧县,人人喝,它有活血养生作用。

         

我们先尝了一口,果然黄酒入口有甜米酒的清香甘甜,很好喝。每人一碗一饮而尽,是我们感觉最好的酒。一下午劳动,人也感到很轻松。

       

但是这里的白酒就不是这样,由于当时我国缺粮,京山这里酒绝大多数是不许用粮食酿造,它用土伏苓(一种有类似洋姜那种块茎,叶为腊质心形的低矮植物,本地荒野有很多)酿造而成。

        

话说我们下放一年多后,有一对运动员夫妻下到我们隔壁公社。他们是省级运动员,最亮眼的是男方曾获得过“全国古典式摔跤冠军",长得壮壮实实,十分有力气,但又不显胖,一个拳头有我们两个大,为人谦虚和蔼,每天做事十分下力肯干,干活就象一个运动员在搞训练那样拼命。队里父老乡亲和周围的知青都非常喜欢他,也仰慕他们。他的为人大家都知道三不原则:

      

1)不带徒弟,不谈与摔跤运动有关的技术性指导。


2)喝酒前后都一样没有脏话,粗话。


3)不讲怨言。用现在话说,就是充满正能量的人。


所以知青和社员们都非常敬重他。大家都非常想与他谈谈天交朋友。他也从没怨言,记得有一次某知青非要请他喝两口,但找不到打酒的瓶,最后只有把地头才长到汤碗那么大的南瓜摘了一个,切成两半,去掉瓤,各盛一点酒。边谈边喝,边喝边啃南瓜下酒。最后喝完酒,南瓜也啃得差不多了。

        

  

这次在从京山回黄台的车上看见一中年妇女,用一很结实的塑料袋,提着约二、三十斤可腌制咸菜的圆的小红萝卜,她对旁边的朋友说共付了十八元钱。当然这是很便宜的,她说老公喜欢中午、晚上喝上几口。没有下酒菜就腌制或泡制点萝卜下酒。而且一再与车上的熟人讲,家里条件差点,老公喜欢喝两口,就让他愉快点。谈了很久的腌制、泡制咸菜,就没听半句说她的不耐烦,而是非常乐意千方百计的为他老公寻找下酒菜的一位夫人。从她那黑里透红、圆圆的脸上,流露出非常幸福的满足感。壮实的双臂,可轻松把这袋萝卜放在座位下,体形虽不苗条,谈不上漂亮。但这贤惠,温柔,足以使这家温馨,幸福,应该说世上这就是最好的老婆的典范了。当然这是我给她评定的。

       

前面讲到行规,练武的人是非常讲的,行走江湖讲的就是德。

       

培源的爱人玉凤的爹爹也应算行走江湖的人了。听说原来习过武,后来出来闯荡。我们下放时玉凤的爹爹,已八十多,在大队搞小卖部。经常一根扁担两只筐,每隔一、二天就去赶集,挑着进来的小百货,来回走个上十里路不啰嗦。都八十几的人了真不简单。他每天中、晚餐也喜欢喝两口,给别人的印象是为人话不多,没有脏话、粗话的那种。好像书、电视里经常讲的那种有德的习武之人。

         

由于听别人说他有功夫,武艺还可以,知青大多都经常问他这方面的事,一般他都笑笑了事,我也问过他多遍了,直到有一次问他说:你进货如有人要抢怎办?他哈哈一笑,那我的扁担又不是吃素的。有一次,一人拦路,他的大棒当头劈下来,我用扁担一拨,听响就刺,他说我当时用力还很小,把对方点得在地上一滚,他爬起来捂着胸就跑了。我当时还没听明白"听响就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习武之人都晓得,对方长枪(棒)劈来(刺来),你用枪一拨,当两枪一碰听到一响,对方的枪头在偏离你的方向滑走,你必须抓住这一瞬间刺去而取胜。哦!听得似懂非懂。

         

这个"听响就刺",再回想到xxx厂。护厂部队给我们军训时也用步枪作了演示,有两个动作,如用枪上刺刀向右(或左)一拨,接着向前一刺。厂方军代表说抓紧时间突刺,错过这瞬间你就会被敌人刺中,这时把这两次"听响就刺"与"一拨就突刺"应是一样的。哦!为什么要听老师(师傅)讲课,现在才真明白,为什么要注意听,还要注意体会。这也是我今后工作对学生的要求之一。

         

我们下乡,最不好办的是吃饭,其中吃菜最成问题。所以73届以后学生下乡,接受前面学生的教训,一般就集体下到林场、农场这样能解决吃菜、吃饭的地方。比当时在我们下乡的基础上,解决了一点吃菜、饭的问题。

          

我兄弟他们下乡分到林场,他们林场的菜园里有专人种菜,以保证学生食堂四季的蔬菜,有时还有城里少见的"瓜"。第一年入夏时分,菜瓜熟了,由于市面上果是很少见的。这时熟了的菜瓜吃在嘴里,清甜微香都可使人醉。兄弟就对他的好友说了——菜瓜熟了,好香甜啊!可悄悄的来尝尝。同学第二天来了,兄弟在锄草,要他自已去摘一个,结果他摘了一个瓜,刨了皮,啃了一口大叫,这个瓜为什么是苦的?弟弟放下锄头过来看着他刨下的瓜皮,恨不得把他丢到旁边的粪坑中。说你怎么这么贪心,你摘了唯一的一个小冬瓜,它最大,当然味不好。那里那么多熟了的菜瓜你不摘,真想揍你一顿,这么大一个冬瓜可惜了……!

       

知青不认识农作物,前面讲了把小麦当韭菜炒了吃,开始我不信,麦苗与韭菜好区分吧?菜瓜与小冬瓜的差别也很大,有的就是分不开。

         

我们队里又下放的70届的知青,第一次给棉花苗薅草松土,当第一垅上头时,在知青小z旁的大姐发现小z薅的那垅类似麦苗的草都在,棉苗都被薅掉了。这时她叫小z停下来,问她为什么这么薅草,小z说前些时就是这么除草的呀!这时大姐才明白,前些时麦苗很小时为它除过草,小z她把麦苗和当时的草,与棉苗与现在的草搞混了,当然这比纯粹判断麦苗和韭菜难度就更大点了。

下面就谈谈,到这次回乡,吃饭时凡是开车(包括摩托车在内)的人,自觉的都不沾酒和饮料,与五十年前,酒桌上不喝好不罢休,大不一样。吃完饭我就问他们。他们说x×姐家里本来是非常幸福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有技术,能干又孝顺,结果一个儿子干泥工做房时出事,另一个酒后开车出事故,都不在了。这些不用再说什么了,大家自觉,开车不沾酒。那个饮料吗?血糖高的就不喝了。

      

这一看,在农村里,遵守交通规则比城里自觉多了。

 

前面已讲到后来知青下农村,为解决没饭菜吃的问题,就把他们都安排在农场、林场等有专人种菜,烧饭的单位。但是油和肉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弟弟他的美术基础还不错,原来志向是准备考湖北美院的。所以下放后经常给队里的爷爷、奶奶们画个像。那里公认的,像画得太好,说比照片中照得都好些。这样说别笑,真是这样的,因为照片光打得不好,方向不对,像可能还不如意,钱还花了不少。但画像可随爷爷、奶奶们的要求画,百分之两百是满意的,漂亮又真实,还不收钱。由于一张像画好要大半天时间,画好后这家就请他与同去的小伙伴们吃个饭。当然桌上少不了墙上挂着的宝贝腊肉、腊鱼和酒菜了。

      

这又是一次画像,组里一同去了两个同学,他们一同去凑凑热闹,看看画画,跑跑腿。更重要的是还可解解馋。爷爷、奶奶们也高兴,又热闹。

        

话说去了三个画像,组里还留了四个没去。没去的同学就说,我们虽然没好菜,但萝卜、腌菜还是有的,我们也去打一斤酒来喝吧?就这样你一口,他一口,腌菜,酒干完了。人也云里雾里倒在床上睡了。晚上三个画像的回来后,看见家里的四个睡得好香,他们也就去隔壁水缸中舀水洗洗脚睡觉。一看缸中没水了,全舀出也只小半脸盆,洗了下脚就睡了。盆就踢到床下。

      

半夜里,由于喝了酒,嗓子冒烟,好难受,弟弟起来到缸里、杯里找水喝,哪里有水呀?不都洗脚了吗?这时个个都醒了,当然是嗓子冒烟的原因吧?大家就说,今天值日生是谁?晚上为什么没挑水,×××说喝酒忘了!但现在去挑,一、二里地我肯定回不来。大家一想也是的,黑漆漆的看不见,算了吧?但口干啊?弟弟这时把杯中的一小口水喝了,还不行。好干啊!又把床下盆拉出来,喝两口吧!管它是什么水闭眼喝了点。每个人嗓子都在冒烟,大家都发话了:唉,唉!别摇盆子,别把盆底的沉子搞起来了。……唉,唉!一人只能喝二口啊!……大家手下留情,给我留一点!就这样,小半盆水一滴不剩!………唉,唉!怎么样,一点都不好笑!这就是知青生活的一瞬间。

十二、小事几件

大洪山位于湖北省中北部,西临襄(阳)钟(祥)江汉谷地,东接涢水河谷丘陵,南连江汉水网平原,北与桐柏山遥相呼应,有巍峨的名山大川、秀丽的湖光山色、神秘的岩溶洞穴、适宜的避暑胜地、优美的田园风光、奇异的植物禽兽、悠久的历史文化。

      

而大洪山中的杨集向冲则在京山县城通往三阳镇道路的三分之二处。海拨不高,也有八、九百米吧!既然叫向冲,肯定夹在两山之间,林木茂密延绵几十里,独特的山体形成雨量充沛、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称为京山的绿宝石之一。

     

说是绿宝石一点不过。75年我在向冲中学待了半年,面对向冲中学左则三、四公里处,省勘探队在那里设了一个点,我没事时,经常往那里跑,听他们讲勘探之事。他们工作人员分作两班,一班在各个山头、沟冲勘探矿产,收获很大。那一片群山硅矿、磷矿很丰富,当然还有其他矿产。大家应知道纯硅是做半导体芯片的高级材料。京山和周围的县市都办了铁合金厂,就是把硅矿提炼成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纯度。这还只能称为粗硅,一车一车很便宜的卖给小日本,价钱略高于矿石。由于中国矿产丰富,县与县互相杀价。争着多卖点出去,小日本当然"约西,约西"的太开心了。卖出价更低了,这不是杀价,是向人们心中捅刀子。铁合金厂是高耗能、重污染大户。县里经常电力不足,为赚那点卖血钱,群众、其他单位还要向铁合金厂让路。我们学校经常为此停电。

      

据说小日本只需把一车硅继续提炼成小数点后五,六个点的纯硅材料再卖给我们。就可把那船几百辆车的粗硅钱付了,听着大家的心在滴血!怎办呢?技术不行,只有任他们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也意识到这点,高能耗、重污染的厂下马‘’停止廉价向外售原材料。

         

另一班人沿河沟由机器筛选河中沙子,收获让人想不到,决不是淘金。他们的战绩给我们看了,是一粒一粒绿豆大小的沙粒。最大可达到小黄豆大小,我当时看到的是一颗颗墨绿、浅墨黑半透明的沙粒。当然小颗粒更多些,这些产品还必须送到省里。一粒,一粒用仪器再鉴定它们的折射率、密度、硬度……几项指标。讲到这里应该知道他们在找什么了吧!是宝贵的钻石。据他们自已说,他们去年(74年)找到几颗绿豆大小的钻石,价值已够整个队的开支了。

      

找钻石,可能的。大家应该记得,文革期间河北常林农民在给棉花薅草,而检到一块约一个桃核大小的钻石,称常林钻石,价值连城吧!上交给了国家。当时国家奖励她一台四轮拖拉机,轰动全国,人人知道。

      

我们也在河沟里找,一个下午可用小布袋装几袋,而且是越大,越像。颗颗有黄豆、蚕豆大小。你拿去问他们,他们都笑眯了双眼望着你说:是的!是的!明知道是跟我们开玩笑,我们最后还是选几粒,拿回去放在桌子上。一放上去颗颗都像。要他们拿到省里鉴定,费用太高,就放在桌上吧!看着心里舒坦。最后走时一颗都看不顺眼,还是留在那里!

在向冲中学期间,有一天雨后的星期六,邵老师约我晚上到学校旁的河沟去摸鱼虾。我说手电筒的电池没电了,现在也不好买。邵老师说:"在山里还愁这些,一切听我的,你只陪我去就行"。邵是正宗杨集三阳人,山里的事他都会。我们马上去厨房,把五、六个松树结劈开成二十几个拳头大小(因为松树结中松脂很多,好点燃,又经烧,用袋子装好)。用时,把它们用铁丝固定在木棍前,再点燃即成火把。我们点着两个火把沿河沟往下走,很亮的火把,照着石质或铺满沙的沟底走着,开始在黑夜里钻河沟,踩稀泥,遇蛇虫的恐惧全消失了。河沟里被下冲的水流,冲出一个个水洼,水坑,水潭。由于没泥沙,水很清澈,二、三十厘米深的水中看得清清楚楚。走了一个多小时,就是没发现什么鱼。小鱼、泥鳅只抓了十几条,好失望!

       

其实,雨后在逆流水洼中摸鱼,我与同组的小Y摸过一次,因为鱼,泥鳅有逆流而上的习性,每次雨后,田里的水在冲里由上而下流。河沟中的鱼、虾、泥鳅逆流而上,在水冲成的水洼中,少的有几条,多的可达二十几条。那次收获颇丰,小鱼、泥鳅可达两斤。

       

而这次颇有些失望,邵老师说:可能天黑之前有人先我们来这里,鱼、泥鳅不会这么少!正说着,看见水中有个大东西在动,哇!脚鱼(鳖)我们快速下去把它抓住,一斤多没问题。真是没有大鱼,小鱼也将就嘛!可以了。回府!

在向冲中学的几件小事,几乎天天有。周四下午课外活动,班主任安排大家,去把公社批给学校做厨房的木料搬回。作为科任教师,我也随他们一起去。在班上,邵老师要小组长把人数清点完,于是就出发了。六月天,天气闷热,我跟在队伍最后面。没想到初二学生速度好快,是每天上学,经常爬山的缘故吧!不过我还能跟得上,我们穿行在茂密树林里,看见树梢被风吹得摇摆起舞,好像说怎么样?凉爽吧!林中小道一点风都没有,翻过了两座较高的山,但已是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我隐约看到邵老师在最前面指挥着。真不容易,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那是一个临时木料加工地。把分给学校的木料安排给每个人,我与邵老师肯定是一人一根最大的圆木料了。学生按个头、能力,有一人一块板,或两人一块板的。

       

当时我想,如没有农村那段经历,我能跟在学生后面走回去就不错了。还扛那么重一根木料。那不是笑话吗?当时邵老师给了我一块小木板(就是两个小个学生抬的那种)。说你扛不动的,就拿这块!学生们也在说:我们是经常做事的,您就拿这块吧!大家在照顾我,我只能说试试看吧!还是扛着那根粗圆木。

         

回程,我们没走按原路反回,后来才明白,让大家扛着木料少走了好多路,放学前终于爬上了回程的最后山顶。邵老师又清点了人数。让班干部、组长带大家从旁边小道跟在后面下。不准走在下滑木料的前面(学生必须保证时刻处在木料的上方,不会让滑下的木料碰着)。我们老师和大个男生把木料沿着一个山凹槽滑下。这样人轻松了,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安全。

        

前面介绍向冲,是夹在两山之间,林木茂密延绵几十里,独特的山体形成雨量充沛、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雨量充沛形成小溪,小河中水流量变化无常。看起来是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错。

     

大家一定记得前两年,武夷山旅游境区的惨剧。当地接到准确的天气预报。某几段旅游必须改期,结果有的团队不听,擅自出游。突发的山洪使小溪水面由一、两米宽,半米深的水面。十几分钟突增为十几、二十米宽,几米深的洪流。一下上十个游客被山洪吞噬。

       

向冲这里山洪没这么大,但冲走几个人应该是没问题的。所以每个班一天四次——早晨上学,中午吃饭(部分),午饭后上学(部分)下午放学。每班有专门的同学值日(水大了不许小个学生涉水过河)。由于在此之前只邵老师一人能背学生。他只能在二一一三个河口上来回跑。(这是后来知道的)

       

有一天,邵老师有事出去了。下午放学,值日生来找我,我到小溪边一看,平时一步就能跨越,现在宽有五、六米,深约半人,水且很急。我没在小溪急流中走过,背着学生赤脚踩在有青苔的鹅卵石上,感觉很滑。水的冲击力很大,与长江水相比。虽然有江中游泳的经验,心里还是非常紧张,与游泳不同。慢慢的将学生一个个送过河,才松了一口气。李老师,李老师……学生在叫,还有一个河口呢!

      

这样的事,就是山中老师每天经常遇到的,通过它们使我认识到:学生只要上学,学生的安全应为第一。后面才是把教书当作自已的私事来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余亚文: 眷 念 — 写给我的知青老师
忆北京知青陈老师
老师请我去吃饭
女高中生小邵
我的老师(三):用青春点燃激情 用学识探识浩渺
学手艺 图生存 求发展——记我的两次人生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