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水之前——惠亭水库的前世(下)


扑朔迷离的石人石马
 
在今新市镇高岭村四组的高家岭南坡,隔惠亭水库与毕家嘴相望处,有一座规模和规格非同一般的明代古墓遗址。

当年的墓地,地势南低北高,周遭是石头垒成的约一米高的椭圆形院墙,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80米,面积达1200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当地人称“石人石马院子”。院子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院小后院大,院门朝南,中间有隔墙,隔墙两端各有一个小门互通,院内经年古柏参天,灌木荒草遍地。

进入后院,2米宽的神道由南向北贯穿了整个中轴线。神道两边次第伫立着面首朝南的石望柱(由墓柱演变而来,有两重作用,一是便于墓主后人寻找,二是便于墓主灵魂出游归来认明止息之所)、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石雕群尽头是圆首方趺的神道碑,高约2米,宽约0.8米,厚约0.2米;碑额有精美的螭龙浮雕,碑面文字漫灭,难以识辨。碣碑前有可容5-6人跪拜的石质拜台,台两侧各有一米高的石香柱。神道碑后面是巨大的墓塚,封土堆高约4米,直径约12米,长满青草野花。从明清以来直至解放前夕,这座墓有人守护看管,每年清明节,都有抬着食盒、香烛的人来墓前祭扫。

上世纪五十年代,站在墓地,可以俯瞰坡下蜿蜒清澈的窑河流水和秀美的河谷平川。东南下望青龙庵,西南比邻大吴湾,湾庵之间是遮天蔽日,有着无数两人合抱古松,面积达50余亩的吴家松林。松林与墓区古柏依山相接,阵阵松涛伴随着静静守墓的石雕群像,历经数百年风雨,留下了苍凉。

遗憾的是,1958年大办钢铁,古松柏林消失。1959年院墙毁失。1960年水库蓄水,大吴湾、青龙庵和“石人石马院子”的前院被淹没。1966年后,墓地遭到严重破坏,碑断像残,荒草离离。1972年,石雕群、石碑被砸碎,砌了高压线铁塔基脚。1973年,2米多的厚封土堆被推平改田,露出栱型的核心区。1974年,封土全部用来筑成了抽水基台,墓塚及地表核心区被毁。

据当地人讲,塚体核心部分是由糯米、石灰混合砌成的中空圆栱,栱壁厚约0.2米,异常坚硬,任何工具对它都不起作用,最后用炸药才得以炸开。古墓打开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由于当时没有专业人员在场,因此存在多种说法:一说墓内只有一具棺木和尸骨,没有陪葬品;另一种是据当时的村干部,现年63岁的曹传金先生撰文称,墓内并列放着两口棺材,除一些丝质物和刺眼呛鼻的棺液外,棺内并无他物;还有的村民回忆,除两口空棺材外,地面上还散落着人的骸骨。

1998年墓址被人推成鱼池,捡到一个约40×25cm有颈的陶罐,里面装着半坛黄白色米泡样的颗粒,柔软,可捏成团,不知是何物?同时还发现,原来停放棺木的下面是约30平方米的石质密封区,有人估计是真正的墓室,因为无法破拆,鱼池主人便以此为基脚,筑成了与库水相隔的堤坝,密封区也成为一个未解的秘密而被深埋坝底。

古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神兽群,二立二蹲,每尊重达吨余。这些成对的石雕叫“石像生”,体现着墓主人的等级、高贵与威严。明朝葬制规定:二品以上官员墓前置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2 件;三品置石虎,石羊、石马、石望柱各2 件;四品置石虎、石马、石望柱各2 件;五品置石羊、石马、石望柱各2件;六品及以下不得置石像生。高家岭石人石马墓的规格表明,墓主人是一位明代三品大员。

他是谁?

查《京山县志》,明代官五品以上的京山人,如李维桢、王桥、王格、王宗茂、孙鸣世兄弟墓均不在此地。高家岭一带自明以来就是高氏的祖茔,“高家岭”也因此得名,因此,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明代高姓高级官员的陵寝。

有资料表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有一位名叫高节的钟祥人,挈妇将雏,带全家移居京山,定居在城内窝猪塌西北沿的高家坡(今新市镇三角洲一带)。他生有5个儿子:长子高岱,二子高嵩,三子出生后夭折,四子高启(原字为上下结构,上“启”下“山”,音qǐ),五子高峃。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高岱、高启、高峃三兄弟同时以举人身份赴京参加了礼部会试,时人将此与北宋仁宗嘉定初年的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东京汴梁会试相并论,谓之“三高”比“三苏”,一时传为美谈。

高氏兄弟四人中,高嵩、高峃只活了十几岁,有功名但没有做过官。只有高岱、高启在嘉靖年间分别担任过刑部郎中(刑部主事官员,正五品)和兵部武库司(明朝兵部下属分管武库清吏司的官员,正五品)。还有他们的父亲高节,曾出任过四川彭山县校官(学宫教谕,相当今县教育局长)一职,八-九品,死后被追封为刑部主事(司长助理,正五品)。那么,高节、高岱、高启三人中,谁会是墓主人呢?

没有记载,单凭那些石像、墓塚的印象和口头传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可事有凑巧,1986年3月,在距离石人石马墓东北约500米的一个名叫“碑坟前”的低岗上,村民在开挖林果基地抽槽时,意外地发现了高启墓和他的墓志铭,此事得以峰回路转。

“碑坟前”有许多老坟,由于年代久远,均无墓碑,封土堆也不十分明显,高启墓就在其中,外观上与四周坟茔没有什么不同。墓志铭是在封土堆内发现的:石质,呈方形,由志盖和志石相合而成;志盖作橥顶形(像小盒扣在顶上),篆体标题为三行直书:“明兵部武库司主事高君墓志铭”;石刻楷书志文有1864字,详述墓主人生平;墓志铭由时任中宪大夫、景府长史司右长史的高启长兄高岱撰文;由时任奉议大夫、山东提刑按察司佥事的京山人李淑书丹;时任中宪大夫、陕西提刑按察司副使的京山人孙鸣世篆盖。

由此可以肯定,高启墓不在石人石马处,那儿的墓主人只能是高节或高岱。

高节,生卒年月不详,但从高启墓志铭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他的墓葬地:1560年他的四子高启死于肺病,1562年由长子高岱主理,把高启安葬在8年前去世的他们的母亲李安人墓右侧,也就是说,高节夫人的墓也在“碑坟前”。墓志铭还提到:“家君(高节)以乡贡士仕蜀彭山校官,封刑部主事。”“封”,死后追赠的意思,而且时间应该是在高岱任刑部郎中这段时间。这是因为,按照明朝礼制,官员父亲去世后必须追封与该官员同样大的职位,以避免父拜子情况的出现。高岱于1556-1560年间出任刑部郎中,高节去世和安葬时间应在此期间,以常理推之,高节死后应与夫人葬在一起,故其墓冢也在“碑坟前”内,而且就在高启墓附近。这样,排除了高节和高启,石人石马墓主人只能是高岱。

高岱,字宗伯,是《明史》有传的一位很著名的人物。他生于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去世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活了57岁。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中举,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以赐进士出身任职刑部,逐渐升至刑部郎中。他忠于职守,刚直不阿,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董传策、张翀上疏弹劾权臣严嵩,遭到陷害。高岱极力斡旋,使三人得以从轻发落戊边,并亲自为之送行。此类事触怒了严嵩,1560年,身为朝廷命官的高岱被罢黜为景王府长史司右长史(亲王府内务总管)一职。同年十月,高启病逝,高岱以料理弟弟后事为由告假回到京山,专心著书,有《鸿猷录》和《樵论》、《楚汉余谈》、《西曹诗集》等传世。其中,《鸿猷录》一书共十六卷,采用纪事本末体例,首尾连贯、条理清晰地记载了明洪武至嘉靖的重大军事事件,是明史经典《明史纪事本末》的主要史源,具有重要价值。

高岱的墓地在何处历来有争议,原因是光绪八年《京山县志》有“高岱墓在京源山西”的记载。很多人因此认为他葬在京源山附近,或者在京源山西麓。现在看来这个记载并不矛盾,因为京源山为县名之源,《县志》以它为座标来表述高岱墓方位实属正常。事实上,高岱墓就位于京源山西20公里。

接下来的问题是,高岱官居五品,而其墓葬规格为何有三品之尊?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这是不允许的。这就涉及到古代官员死后的追封制度了,为了表彰官员对朝廷贡献,皇帝会在他们死后追赠谥号和官品。高岱原为正五品,在任景王府长史时,还领了一个“中宪大夫”虚衔,中宪大夫是正四品升授之阶,故死后朝廷追赠他三品或从三品是十分正常的,正如他的父亲可以从八、九品追赠为五品一样。另一方面,高岱受过严嵩迫害,严嵩下台后,朝廷当然要为他恢复名誉和给予安抚。何况,因此事他对诸人有救命之恩,这些人事后大都官复原职或受到重用:张翀在隆庆(明穆宗朱载垕年号)元年(公元1567年)召为吏部主事大理寺少卿;吴时来回京任工部给事中,受命巡抚广东;董传策官复原职,官至太仆卿,大理卿。他们必然会在新皇帝面前替高岱说话,张翀还专门写了挽诗刻在高岱墓前。应该说,高岱高规格的葬礼与当时的这种政治氛围是有直接关联的。

最后,也是最令人费解的疑问是,如果打开墓穴后两口空棺材及散落棺外尸骨的说法存在,那么,在深层墓室可能完好的情况下,棺材和骸骨又会是谁的?

中国古代有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汉唐以后这种陋习渐被废止。但是,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朝,殉葬的之风再度死灰复燃。有五个皇帝在死时惨无人道地殉葬年青的妃嫔。明初非但帝王如此,诸王大臣亦循此风,迨至英宗遗诏,禁止殉葬妃嫔,才终止了这种暴虐的制度。虽然帝王废除了,但此风仍未停止,明宪宗再次下诏令,严禁王府贵族殉葬。此后,这种风气才渐渐煞住,然而在很少数地区或闭塞山乡仍然延续着,并把它看作是对达官贵人死后的最高礼遇,直到嘉靖时期,这种现象并未完全杜绝。

从石人石马墓的最后一位守墓人的女儿,今年86岁的吴正英女士那里得知,她的父亲告诉她,守墓人中一代一代流传着一个故事:为了防止盗墓,当年出殡时,从县城一天出一棺,共出了九天,全县就有九处这样墓葬,谁也不知道哪儿是真的。这座墓内埋的是一对童男童女,活人放进墓穴,墓内放着两坛干粮和水,墓顶留着通气天窗孔,直至他(她)们水干粮尽,气绝身亡后才将天窗孔封死。

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是将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为了防止后人盗墓,曾于同一天从南京13个城门同时出殡,而且车马仪仗完全相同,使人难辨真伪的传说移植过来,似不可信。但后半部分却令人不寒而栗地联想起装有米泡样的陶罐,地上散落的尸骨,以及可以形成证据链的点点滴滴。

如果真有活人殉葬,以高岱的人品,此举决非其所愿。但当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起,一切都由不得他自己了。庞大的墓葬工程准备,葬礼必定是在他死后几年才举行的,作出殉葬决定的,也许是出自需要荣庭耀祖的族亲,也许出自尊敬他的官府。当一位受人尊重的儒家学者和一座有活人殉葬的古墓,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地叠合在一起时,给现在人留下的是一个千古谜团,一个永久的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马坟址
关于松江华亭国王木华黎后裔李氏的考证
游李开先纪念馆(原创)
文化遗存丨福清三山镇发现清代名人李馥墓
用诚墓似在莲香堂
太师墓:遗失在镇南关外的陈迹往事(走读厦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