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喷香的锅盔粑
充满我整个童年的一件事,就是割柴。谁都不会相信,我割柴是从五岁开始的。大概是六一年的夏天,大人们都到后面不远的范家岭去割窑柴,就是割茅草卖给烧石灰的窑厂。因为里面有大孩子去,我也嚷着要去。父亲就帮我准备好草绳,镰刀和小冲担(小冲担是专供小孩子用的,多用柏树做成,中间扁圆光滑,两头是铁打的尖头)和干粮,还说等我卖了钱买锅盔粑给我吃。我高兴得跳起来,带上韭菜粑,扛着冲担跟着大队伍蹦蹦跳跳的来到了范家岭。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看到满山的茅草、密密丛丛,美丽的月季花点缀其中,偶有野鸡飞起,野兔跑出,我们拼命追赶。大人们不关心这些,早已各自寻找茅草茂盛的地方开镰了。他们割出的茅草齐刷刷地摆放,茅草根靠地割得干干净净,两把一放,算是一抱柴。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割起来。不过,高一点的茅草几乎比我还高,我只能割毛草的上半部分,也学着他们的样,两把一放。大概割了四五抱茅草后,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的肚子好像有点饿了,一心想着袋子里的韭菜粑。一不小心,我的左手指上部被镰刀割破了,鲜血直流,我吓得大哭起来。这时旁边的桃幺和富财爹连忙跑过来,他们扯下自己身上烂衣服的边角布给我包扎起来,还安慰我不要哭,等会儿帮我把茅草弄到窑上去卖。可我最终还是坚持不住,把镰刀冲担,都丢在山上,哭着跑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我在家门口吃饭,只见富财爹从白马街上回来,走到我跟前,拿出两个锅盔粑给我吃,说是我割的柴卖了五分钱买的。我甭提有多高兴啊!喷香的锅盔粑是用碳炉子烤的,长方形,不厚,表面呈浅黄色,还加些芝麻粒,咬在嘴巴里又脆又酥又香,那时吃起来算是世上最好的美味。从那时起,我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走上了小樵夫之路。

到了六二年下半年,我满六岁了。母亲便要我上学。记得报名时,考我的老师问过父母的名字之后,拿出不同颜色的两个开水瓶,让我说出颜色,我脱口而出,老师点头说,我可以报名了。上学时,我和后门的安元幺是一个班,她是安明叔的姐姐,大我一岁,又坐在一起。课桌是一块长木板,四个学生一排连坐,我非常开心。有一次上数学课,是周扬志老师。他是我们的班主任,头发站立,鼓眼睛,鼓嘴巴,满脸络腮胡,学生们暗地里叫他周扒皮。正当他在讲课时,我却在下面捡起了纸屑。一来从没见到这么多纸屑,觉得好玩,二来还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正捡得高兴时,被周老师把我拎出来,拉到前面讲台边去站,我看见他愤怒的眼神,吓呆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上学了。尽管母亲早上专门炖一个鸡蛋我吃,我还是不去。于是他们就让父亲背着我在前面走,母亲拿一根刺条在我腿上抽。好不容易把我送到学校,交给周老师,他们到街上买点什么去了。周老师把我关在卧室里,他认为我小,不会怎么跑掉,只是把门带上,顺便用一根锄头把反抵上房门,说上厕所后带我去上课。顿时吓得我心惊胆颤,急中生智(也谈不上智,只是本能而已),赶忙拿开木杠,打开房门就跑回了家。我们家离白马小学约3公里,中间还要越过大小的水河沟渠,横过车辆如流的汉宜公路。六岁的我竟不知是哪来的胆量,等父母回家时,我早已在磨镰刀了。父母看我真不想上学,就要我天天割柴,一个秋天下来,我家门前的走廊上,茅草已堆上了屋檐。同龄伙伴们都说我是割柴的高手。
    
到了第二年,我再去上一年级。教我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是上海来的一位女知青李玉芬老师。只有十几岁,满口上海普通话,一笑两个小酒窝,年轻又漂亮,待我也格外耐心。我也迷上了学习,每天天不亮就和我的幺叔(他只大我几岁,读高年级)背上母亲用红包袱做成的书包,早早地来到学校。正好那年冬天,天寒地冻,河塘都结了冰。早晨上学时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从堰塘的冰面上走过,当我走到塘边快上岸时,冰层突然破裂,我掉在水里,衣服全打湿了。可我又怕旷课,还是来到了学校。李老师见状,忙把我牵到办公室,将我的全身衣服脱光,放在火盆边烤,还拿来大棉衣给我裹上。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都笑我像个小泥鳅,还蛮白净呢!现在想起来都好笑。
    
时隔几十年,淘气的往事历历在目。1994年。李玉芬老师在上海退休后,来我们白马中心学校故地重游。我和她聊起了童年趣事,她语重心长的说:“很高兴!你现在也为人师了,想一想,有哪个老师不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呢?”

    
话说回来,我小时候即使上了学,也是经常割柴。有时还不上学,专门去割窑柴,双休日从不间断,这样的小樵夫生涯直到一九七四年我高中毕业后才画上句号。那时候割柴,无论冬夏春秋,寒霜暑热,总是一袋干粮,一条冲担,早早地往山里跑。早晨白茫茫的霜花像下过雪一样,双手冻得连镰刀都握不住,可还是坚持一边割一边呵呵气,暖和暖和冻僵的小手。等太阳出来时,我们就把茅草捆起来,在太阳下翻滚着晒一下,让表面干一些后,就挑到窑上去卖,这样才可以多卖几个钱。个子瘦弱的我从不服输,总想多割一些,多挑一些。挑柴时,得先立起一捆柴,再去插另一捆柴,可我第一捆柴总是立不起来,还要先找些坑洼处将冲担尖顶在那里才能立起来,再去插柴的另一捆,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来说,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我还记得八岁时,我和姐姐、父亲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到方岭山上去割一担柴回来后吃年饭。
    
我也记得十岁时,我和父亲到约五公里的石女山去割柴。当我挑到一条小河边时,有恶作剧的孩子把小路两边的小草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圈圈,故意让人脚抬不高时拌倒。父亲侥幸过去了,我却中了计,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柴担重重地压在我的后颈上,连叫喊都很困难,根本无法自拔。等父亲把柴挑过了小河,到对面山上去了,他放下柴担回头看不见我的影子,才返回来找到了我,把我从担子底下扶起来,嘴里还说:“小狗日的,只有这么狠,这点重都挑不起!”边说边掂着柴的轻重。看是责骂,实则骄傲。我当时想:你的心狗吃了!我差点死在这里你都不知道。现在想来,对于一个憨厚,老实,近于迂腐,财心特重的父亲来说,在那极度贫困的生存环境中,他想到更多的是怎样挣钱,怎样维持生计,哪里还有对我这个弱小生命的怜惜之情呢!
     
我想,“苦”的含义,刚好上面是“卄”,用草压着,下面是“口”,苦是用口来吃的,且多与草有关。我的童年时代刚好吻合了这个古老的造字法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年往事·上山砍柴
王树宏:(散文)
尘埃 ▏我亦是行人(下)
荆条香起故园情
山上有狼不要怕
甘永泽 | 柴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