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绿林山的前世今生

绿林山,位于京山县三阳镇与绿林镇之间,为京山县独立山体最高山峰,海拔884.9米。登临峰顶,可眺望京山、钟祥、随州、安陆四县市地界。山体因2亿年前地质运动及火山爆发隆起形成,岩层主要由石英岩、白云岩、辉绿岩、玄武岩和重晶石构成,裸露的山体岩石千姿百态。植物分布垂直变化,海拔800米以下,千年古树、百年古藤,针叶、阔叶林混交生长;海拔800米以上山顶为草甸。


绿林寨雄踞山顶,分南寨和北寨。南寨位于绿林山高峰南约2400米处,俗称小许家寨,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设东、南、西3个城门。城中平地有建筑遗迹、墓葬和一块较大面积文化层堆积区,考古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石器、汉代等不同时代遗物。北寨处于绿林山最高峰打鼓石等3个山峰,俗称大许家寨,面积18万平方米。两座寨城城墙均用巨石和不规则片状暗绿色石块砌成,城墙厚约1米,高3米,总长约5千米,蜿蜒盘踞山巅,气势巍峨壮观。
 
绿林山,不仅为京山独立山体最高峰,同时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是西汉向东汉转折的历史坐标。

绿林起义、绿林军,因发起地绿林山而闻名于世。县域绿林山绿林寨、古新市、三王城等3处省级保护遗址,相距不过5千米,均为绿林起义策源地。

西汉末,外戚重臣王莽代汉。王莽新朝末年,地主豪强兼并土地,王莽改制失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天凤四年(17年),天下大旱,蝗灾肆虐,逃荒流民四起。饥民聚集到绿林山下富水沼泽地,掘野荸荠为食,发生争夺。新市(今三阳镇三王城村)人王匡、王凤调解纠纷,被推为首领。当年,王匡、王凤聚集饥民发动绿林起义,流民蜂拥而至,王常、马武、朱鮪参加,他们袭击离乡聚(今三阳镇小阜村),队伍壮大到约8000人。地皇二年(21年),王莽遣荆州牧率兵2 万来攻,义军主动出击,在云杜(今京山县)大败荆州牧,取得云杜之战胜利,遂攻击云杜、安陆等县,藏入绿林山。绿林军厉兵秣马、屯兵种地,其屯兵驻将的三个“品”字型排列土城,被后世称为“三王城”,即王匡、王凤、王常屯兵处。新市、三王城遗址同在今三阳镇三王城村。绿林军在绿林山区经营5年,发展到5万余人,州郡不能制。

西汉时的绿林山,地处荆州江夏、南阳、南郡及其云杜、随县、安陆、鄀县交界处,扼控三郡四县,是绿林军控制的军事要塞和屯兵地。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绿林山发生瘟疫,将士病亡过半,遂兵分两路出山。一路由王常带领,号“下江兵”,西出汉水沿岸;一路由王匡、王凤带领,号“新市兵”,北上南阳郡(今随州、枣阳属南阳郡)。两路绿林军在南阳会师,征战南阳。同年,陈牧、廖湛发动平林起义,刘縯、刘秀兄弟发动舂陵起义并加入绿林大军。绿林起义大军于公元23年即地皇三年正月取得沘水大捷,全歼莽军10万。二月拥立刘玄为帝,建立更始王朝。五月底围降南阳首府宛城。六月,王凤、刘秀以少胜多,取得昆阳大战胜利,全歼莽军战略主力42万。九月,王匡、申屠建各率一路绿林大军分别攻占洛阳、长安,诛杀王莽,推翻新朝。更始二年(24年)二月,更始帝迁都长安,大封功臣,封王匡为比阳王、王凤为宜城王,更始朝廷成为全国性政权。后来,更始朝因内部分裂、赤眉军进攻而败亡。王匡先投赤眉军,又转投刘秀、宗广部,被宗广杀害于安邑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王凤下落不明。绿林军破虏大将军刘秀平定河北后称帝。绿林军将领又集合在刘秀旗下,先后打败赤眉,平定东方和陇西,最后消灭独霸益州的公孙述,确立东汉,完成国家的重新统一。“光武创基兆于绿林”, 光武帝刘秀感念王匡、王凤绿林起事于东汉创建之功,东汉初,在王匡、王凤家乡新市,设立南新市侯国,封外甥李雄(刘秀妹刘伯姬与李通之子)为南新市侯,侯国辖今京山县北部三阳镇、宋河镇一带。
 
绿林山,成为西汉向东汉转变的一个历史的高峰。京山,实为英雄故里,好汉之乡,成语“绿林好汉”即源出于此。

三国时期,绿林山区是魏、吴争夺的交错地带。南宋时,这里成为宋金对峙前沿,岳飞抗金阵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绿林山及整个大洪山集结重兵,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张自忠统辖33、29、22三个集团军,于1938年底至1940年与日军殊死血战,中国军队在绿林寨设前哨;同时,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挺进纵队)在绿林山山麓敌后,建立起京北、京钟、京安等大片抗日根据地;绿林山,作为整个大洪山区中国军队重要军事前哨阵地,一直相持到抗战胜利。

绿林山山名,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先后名绿林山—太阳山—许家寨—绿林山。

东汉初期开始编纂《东观汉记》,详记绿林起义“新市、平林故事”。距绿林起义约400年后,南朝宋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史料,融合多种记载东汉史籍,编成《后汉书》。《东观汉记》和《后汉书》,均有绿林军攻击旁县后“还入绿林”“藏于绿林”记载。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东汉“荆州刺史部”图,在今京山绿林山所处位置,标示为绿林山。历史地理学家、武汉大学教授石泉在著作《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之《云杜、绿林故址新探》一文中认定:绿林起义是在汉云杜县绿林山,而不是当阳绿林山(唐代李贤注《后汉书》,将绿林山注在今湖北当阳县境内);后改名的太阳山(亦称大阳山,“大”“太”古通用,后称许家寨),就是西汉、东汉时期的绿林山。

两汉之后,因为绿林山长期成为太阳蛮(大阳蛮)部落聚居地,中原统治者在这一带反复大规模征剿太阳蛮(大阳蛮),人们遂将绿林山改称太阳山(一说相传山上有一种玉石,名白珩,又称太阳石,故名太阳山;山体主要为石英岩)。据《水经注·涢水》(王国维校本)记载:“……水出竟陵郡新市县东北太阳山。水有二源:大富水出山之阳,南流而左合小富水。水出山之东,而南径三王城东。前汉末,王匡、王凤、王常所屯,故谓之三王城。”这段文字记载说明,距绿林起义约500年左右,即《水经注》作者、北魏郦道元生活的时代,绿林山已改称太阳山。唐代,建于山麓的寺庙“长庆寺”,因地处太阳山东南麓,后也改名“太阳寺”。三阳镇“三阳”之名, 因其地有太阳山、太阳寺、太阳石,故名三阳 (一说因境内有太阳寺、上阳寺、东阳寺而名三阳)。太阳山之名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十三年(1674年)重修刊印的《京山县志》,仍称太阳山。

据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载,清乾隆年间,有一位人称许真人的许姓道士,结庐太阳山,他常常采药为百姓治病,且道术高明,山民崇信,死后藏于北寨东坡。清乾隆之后,太阳山改称许家寨。

新修订的1999年版《辞海》纠正旧版错误,在“绿林山”词条这样记述:“绿林山:新莽末王匡、王凤起义的根据地。在云杜(今湖北京山)境内,即今湖北大洪山。《后汉书·刘玄传》李贤注以为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北,误。”至此,绿林起义爆发地绿林山的争议,终有定论。

2008年,经京山县民政局批准,许家寨复名绿林山,山顶南北两寨亦称绿林寨。

2008—2012年,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焦知云实地踏勘考证全市古山寨、古碑刻。结果表明:全市古山寨200多座,大多建于明末和清代,是地方政府组织民众兴建的避乱防御工事。绿林山东南麓太阳寺遗址现存一通石碑,其碑文由三阳人马瑛(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举人,曾任九江教授)撰写,撰文时间是明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碑文记载:“其山巅寨址,为宋、元一方避兵之所。”这就证明,宋、元时期绿林寨就早已存在。焦知云认定,绿林寨是荆门市200多座山寨中最古老的山寨。
 
绿林山一带至今留有许多与绿林起义有关的地名、民谣与传说。绿林镇鸳鸯溪落印潭,相传为王匡大印落水处。王匡大印还真遗落民间。据京山籍清文史学家易本烺著《云杜故事》载,在清代,江浙一位金石爱好者的古印谱中,就有王匡印。京山三阳有山名光武岭,相传为绿林军将领刘秀驻兵处。京山三阳、屈家岭各有一个王莽洞,相传为王莽躲绿林军的避难处。绿林三阳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

《王匡回到绿林山》

把歌扬,把歌扬,
一条富水长又长。
饥民逃到绿林山,
河边出了三个王。
扬了一番又一番,
王匡回到绿林山。
把印丢到观音潭,
至今潭中水不干。
扬了一番又一番,
王匡回到绿林山。
招兵买马起东山,
要和皇帝分江山。


进入新世纪,绿林山与绿林寨已成为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有古兵寨、骆驼峰、吞天门、会盟台、举义峰、阅马场、缚莽藤、古汉梯田、绿林英雄塑像等景点。2005年,景区邀请武汉市作家管用和、任蒙和武汉大学历史、旅游专业学者,与京山县文化工作者一道,共同探讨绿林山历史文化内涵,探索文化遗址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专家们指出:西汉末绿林好汉的绿林寨、隋末瓦岗好汉的瓦岗寨、北宋梁山好汉的梁山寨,为中国好汉三大寨,绿林寨可谓“天下好汉第一寨”“神州第一古兵寨”。会后,任蒙创作散文名篇《绿林之光》问世。2008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将绿林寨遗址确定为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月,绿林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不到绿林非好汉!”,每年前来景区观光游客达15万人次。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欢迎提供稿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整理形法风水之铁口神断(一)
道术类书籍《茅山阴法》《阴法》2本、全书194个单页
欣赏-唐-李翰---【蒙求--44】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13-【兵要-4】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18-【兵要-9】
人各有志----诸葛瑾、亮、诞三兄弟分别投靠吴蜀魏三国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