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老作家吴奚如(3)——从奚如给胡风的信说起

[关键词]:吴奚如;中央特科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 《新文学史料2013年03期 

传奇老作家吴奚如


——从奚如给胡风的信说起

晓风

提到写回忆录一事 ,从他的提纲看 ,可见他经历的丰富 ,为他人所不及 。可惜这 回忆录只写了几章 ,他便离世了 ,带走了无数珍贵史料未及公诸于世!

不久 ,胡风即收到了奚如寄来的稿件 。他的日记中记有 “ 1979.7.30—— 得奚如寄来的关于胡风的材料 ,错误甚多 。” “ 1979.8.2—— 订正吴奚如《关于左联内部斗争史实 》 ,共写了9页。” “ 1979.8.3——给吴奚如信。” 

8月15日奚如就胡风所提出的问题又回了长信:

老胡:

你大概已和晓谷 、晓山等游览峨嵋回来了吧?完全应该带着孩子们去散散心 ,孩子们过去也为命运折磨得不轻 ,“人生能有几回醉 ” 啊!

关于你所提出需要改正的事 ,我 先说说我的意见 ,以及与此有关的事。

当我在搁笔廿多年后 ,因传闻你已成古人后 ,我情不自禁写了《鲁迅和党的关系》(将在四期的《新文学史料 》本月份发表 ,我准备将给你寄一本来) ,完全是为了以事实挞伐还在诬陷你的老爷们 。接着我应《新文学史料》编者 (黄汶)之约 ,我匆匆地写了评论你一生功过的长文。在写之前 ,我曾叫我的老婆郑瑛持我的信去见熊胖子 ,要他告诉我以你的家庭出身及你何时去日本的。因我记忆你的家庭是中农(你的哥哥在武汉撤退前我在你处曾见到过他 ,样子是农民) 。熊胖子说你出身富农家庭 ,又说你去日本的时间邓初民知道 (我是为了驳斥说你1928年曾在江西参加白军的反共工作) 。我就那样写 了。又为了你当年和周扬公开进行的理论斗争 , 除我记得关于典型和类型(我在那文章中提到了)的之外 ,还有什么理论上的斗争 , 以此我写信去问方天奕 (现名何定华 ,在湖北统战部当副部长) ,无回信 。(略)

有几件大事 ,你要我修改的 ,我的意见如下:

1.关于萧军的事 ,他曾去南方局(前名长江局)提抗议 ,周副主席因在延安骑马撞伤左臂 ,去莫斯科治伤去了 ,由董老接见 ,回答萧军 “那是吴奚如个人的意见 ,不能代表党 ” ,以此宽慰萧军 。此事曾由董老通过我们的内部电台(我们在南京工作时常有电台和中央及南方局通报)告知过我。1942年我从皖南事变后回到延安 ,去文抗看望作家朋友们(丁玲也住在那儿) ,我一进萧军的门 ,他板着面孔说 “如果你不是从皖南事变死里得生的话 ,我就要把你哄出去!你为什么说我是杜衡一流⋯⋯汉奸呢⋯⋯” 我一笑置之 ,并予以解释:杜衡不配称第三种人 ,第三种人过去和现在事实上大量存在 ,是左翼文人的同盟者 ⋯⋯。从此 ,萧军和我逐渐恢复友谊。后来在东北会面 ,感情就完全和好了 ,因他那时正被批判 ,而我却同情他 。他说过他的一支笔要管两个党 ,这是在延安说的 ,由丁玲告诉我的 ,和你无关。我在那文章中提到过 , 说明是在延安 ,不是和你说的。

2.关于两个口号事 ,当时党中央负责人中 ,博古(任组织部长)认为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是正确的 ,洛甫(当时任中央总书记)认为 “国防文学 ”是正确的 ,王明更是反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的。毛后来曾说过 ,两个口号都是革命的 ,不过“国防文学 ”没有阶级性。你应该参考上述情况写意见材料。过去中央对此无结果 ,原因就在于此。

3.雪峰离开上海八路军办事处 ,过去我不曾听说博古把他当托派看待 。周副主席要他去新四军工作是事实。要是把他当托派 ,就不会调他去新四军 ,而且将导致以后的遭遇。托派是被当作阶级敌人的。

4.你记得方志敏的事 ,不准确。方志敏给鲁迅的信是明写 ,给中央的报告是用米汤写的。你还忘记了另一 件大事:共产国际在上海的情报组织被破坏 ,我紧急向鲁迅呼吁 ,请他通过在沪的日本友好人士 ,把这事变的经过弄清楚 ,以便我们采取对策 。鲁迅先生以国际主义精神 ,把此事的起因和经过彻底查明了 ,并叫你转告我的(我和那组织有工作上的联系 )。我在《鲁迅先生和党的关系》一文中也提到这件大事 ,无非为你“立功 ” ,以见信于党和广大读者 。

5.你提到我曾向鲁迅先生募捐 , 现在记起来了 ,有这回事。你还记得当时有一个笔名何兰人常写杂文发表吗?他是河南人 ,左联盟员 ,因他和山东的韩复渠部队有关系 ,我们就派他去山东工作 ,但一时拿不出路费 ,中央特科要我向鲁迅先生求援 。

6.昨、今两天 ,中央纪委派人来要我写关于秋白的事迹 ,主要是关于他对左联的思想领导及《多余的话 》 的真象和看法 ,准备为他作盖棺论定的结论 。谈到周扬时 ,我说他被海外华人看作是打手 ,他们说 ,香港的报纸说他是“说谎话 的人 ”。可见周扬的名气已臭不可闻了。

7.你应该集中一点 ,从理论上 、事实上批臭周扬 ,旁人勿须多提 ,要有团结多数的政治气魄——中央精神。我那封致胡 、朱的信就是如此 ,可以参考 。当然 ,不必强求一致 ,因为处境不同。

8.你对XXX等人的看法是对的 ,但不必去和他计较 ,在斗争中他是可以争取的。过去他是拥护“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口号的 ,也和你很接近。对冯乃超等人也应友好相待 ,“人至察则无侣 ,水至彻则无鱼 !” 

9.我之所以不企求向胡毛遂自荐 ,是因为我闲散惯了 ,又因为过去周副主席不采纳我的改革意见(1962年提出的) ,致使国家演成林彪 、四人帮之乱 ,我有点心灰意冷。我准备在秋天的文代会期间 ,向中宣部提出离开武汉到北京或上海去住 ,专心写回忆录。武汉的气候和人事关系我已厌透了 ,要换换环境。

10.你要赶紧把致中宣部的材料写完 ,争取出席文代会 ,这就是初步但是很大的胜利 。

11.我只能向胡 、朱写那样的意见 ,“人们只能提出能解决的问题为问题 ”。

12.中宣部最近集中在北京的两方面不同意见的人在讨论文代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陈沂已在北京 , 可能会被重视。过去他搞总政的文化部长 ,后受贬 ,这次重起 ,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 ,在《人民日报 》 上发表了和鲁迅关系的长文 ,你见到了吗?内容很好 ,不会为周扬唱赞歌的。夏征农现任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 ,对你的理解很不错 ,是一个有心人 。

13.我没有亲自去熊胖子家 ,只写了详细的信 ,告诉他家 ,如他尚在北京 ,要家属把你的信立即转去。我也有一封致老熊的信 。我身体不胜任外出 ,只能在近处走走 ,故只能写信去。

14.我不准备把你的修正信转达胡 ,你可乘寄材料时直接转你的更正信 。

最后 ,上次誊写文稿的女儿名 “小文 ”纪念文若的 ,廿三岁 ,在国棉一厂当检验工 ,最近去北京玩去了。丹丹是我前妻所生。我的媳妇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工作 ,她的爸爸叫戴浩 ,妈妈叫虞静子 ,你可能知道他们 。

容后再写 。

握手 

奚如

8.15

由于胡风的信已佚 ,所以具体提了哪些意见就不得而知了。“熊胖子 ”即胡风老友熊子民 , 1938年在武汉时为八路军办事处工作 ,所以与奚如也相熟 。他家就在武汉 。

奚如信中提到的第1点后来在他的 《我所认识的胡风 》中这样订正道:“有一位著名的左翼作家 ,竟率尔发表了一篇超党派的天真烂漫的文章 。我当时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身份在湖南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国共两党中央军委合办的 , 追随八路军叶剑英参谋长任教 ,见到上述文章 ,不以为然 ,就立即写信告诉胡风 ,指出这种类似第三种人的危险倾向 ,要他在《七月 》上写文章批评 。但胡风却把我这封信交给那位朋友看了 ,引起他的勃然大怒 ,认为我把他 比为当了汉奸的‘第三种人 ’ 杜衡 ,是对他的极大侮辱 ,愤愤然跑到党中央南方局提出抗议书!接见他的是董老 ,解释说:这只是吴某个人的意见 。” 

第2点中提到了王明反“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 一事 。他在《我所认识的胡风 》 中曾写到胡风在《回忆录 》中也写到了 ,当时三厅政治部要聘请一批知名人士为设计委员 ,也借以补助他们的生活 。奚如向周恩来推荐了胡风 ,周同意了 ,但被王明以“胡风是‘鲁迅派 ’ ,过去是反对‘国防文学 ’ 的 ” 为 由否决 了。以致胡风不得不另谋职业以解决生活费并维持编刊《七月 》。(近年 ,竟有人借这事做文章 ,说是胡风争取设计委员名义为的是“想当官 ” , 论据是连他的老友吴奚如都这样写过 ,文字就出自“反胡风 ” 运动中奚如发表的一篇“揭发批判 ” 材料 。须知在那“众口砾金 ” 之时 ,尽管他私底下并不这么看待胡风 ,但也不得不对外“揭发 ” 一些无关痛痒之事 。而如果将当年“运动 ” 时铺天盖地 全民参与的“揭发批判 ” 材料都收集作为真实的资料 ,那“胡案 ” 和其他那些冤假错案岂能有平反之日!)

第4点中所提到的事 ,就是鲁迅将方志敏从狱中寄给他的信交胡风转奚如给中央特科 。胡风在《回忆录 》中对此事已有记述 ,后面所引奚如信中也一再提到。

第5点所提之事 ,胡风在《回忆录 》中没有提及 ,可能是记不得了。后面奚如信中还会谈到 。

第11点中“胡 、朱 ” ,即时任中央宣传部长的胡耀邦和朱穆之 ,奚如曾于8月3日向他们写信提出对文艺界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并对召开第四次文代会一事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后来 ,他将信稿附给了胡风 。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3)
鲁迅:中央特科的“特殊情报员”
廖久明:论鲁迅逝世后的“文坛领袖”论争(下)
文学看台1091 | 人民文学:古耜《东平故里想东平》
萧红的上海岁月
胡风在风雨中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