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照片编辑成册,但只关注排版,就草率了。

关于图片编辑,前面已经陆续发布了6篇:

概念:《图片编辑:会拍,更要会排》

选片:《到底如何选片?》

联系:《照片组合在一起,会有化学反应》

构建:《编辑力:布局与节奏》

构建:《编辑力:线索与谋篇》

构建:《编辑力:版式与设计》

平时我经常看到一种情况:许多朋友开始进行图片编辑的时候,常被一些具体的「手法」占去绝大多数注意力。这会导致TA一直在拼图排版,或者玩对页图像联系的游戏。

这是一种顽固的思维习惯,但也情有可原。因为当你缺少对一件事情的全景认识的时候,就会更倾向于关注眼下直接可做的「手法」。这就像大多数人拿起相机的最初的阶段,都会关注「构图法则」一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先记住一个词:立意。

-

07.

立意


“策划与意图”

采用什么封面设计/版式是否需要很多变化/线索是否要清晰/是否要分章节/节奏是快是慢/图文信息布局如何/图像联系紧密还是稀疏,统统需要归总到一个问题——

你编辑的摄影集出发点是什么?

这就是编辑的立意否则,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编辑手法」的无序堆积。

摄影集是什么?这里需要补充一个信息。其实过去在欧美艺术摄影界中,「画册」是一个相对边缘存在,展览和架上作品更是一个主要的存在,「摄影集」多依附于展览,成为它们的附属目录。2000年以后,欧美摄影界才真正重视起画册这个媒介。日本在二战后,较早地形成了以画册为重要表达媒介的传统——它们的编排和设计,就是作品的重要一环。知道这个信息,也许会比较好理解下面的内容。

那么,照片编辑成册的出发点,有哪些可能性呢?

它最有可能是一本「作品实录式」。美国很多老一辈摄影师的画册很喜欢用这样的类型,例如史蒂芬·肖尔那一辈。「作品实录」看起来比较简单,是一种较为单纯的图像集合,图像联系的构建很有可能是无心之作没有强逻辑关联设计十分节制版式匀称


《不寻常之地》©史蒂芬·肖尔


史蒂芬·肖尔的大画幅作品,如《Uncommon Places》(不寻常之地),总是沉着客观地描述主题,带着雕刻精准的结构与用光,以及难以琢磨的色彩构成。所以,「作品实录」很适合大画幅作品这样的单幅的观看,最大程度还原了图像本身的存在感。

它也有可能是一本「散文诗集式」。埃里克·索斯的很多画册,很喜欢用「散文诗集」式的编辑。如果单看设计和版式表象,他的摄影集和肖尔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索斯的项目都很注重逻辑自洽,视画册的翻阅全程、流动式观看为重要的欣赏方式,每个都自成一体,组成一册诗性的册子。这是与他前辈肖尔的最大不同。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设计节制版式匀称,这与「作品实录」一致。而在选片、图像联系的构建、节奏的设计上,则比「作品实录」更为紧密一些,也需要藏着更多经过设计的「线索」,如《眠于密西西比河畔》中为了紧扣「眠」而反复出现的「床」的符号;又如《I Know How Furiously Your Heart Is Beating》(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剧烈)为了表现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而显然被控制过的景别与对象


《眠于密西西比河畔》©埃里克·索斯
显然被控制过的「床」的符号



《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剧烈》©埃里克·索斯
更强调构建的摄影集


索斯常被认为属于「纪实」范畴,但它的纪实叙事性并不那么显要,所以「诗性」就跟更多一些,也就需要一本「散文诗集」式的画册来承载。

对于叙事性更强的摄影师,也有可能是一本「故事集式」。这种立意的编辑,适合叙事性强的作品,也最大程度保留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摄影意识——直接性,这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的力量。更多出现在老一辈传统纪实摄影师的作品中,如约瑟夫·寇德卡的《入侵布拉格》,或者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




《入侵布拉格》©约瑟夫·寇德卡





《美国人》©罗伯特·弗兰克
最后的连续11张


做个比喻的话,「故事集」更接近图像的连环画,所以你常可以看到更紧凑复杂版式设计,空白页的停顿就少了很多。在图像联系方面,很重视情节,不管这个情节是忠实记录还是虚构的,以让读者有一种进入事件的感觉。为了不让「故事」松散,它们的图片编辑节奏和也会很多,线索联系也会更强。

编辑立意,也可以借用其他的概念,比如它也有可能是一本「日记」。例如,在原画册社群成员的作品《刘红日记》中,创作者是以极为日常的图像和碎碎念式的文本出现的,所以编辑立意就是「日记」。






《刘红日记》©刘红(原画册社群成员)
摄影集的编辑接近日记或手账形态


从外观来看,它在着模拟日记本的观感:布面的封面设计。每组页面突出的日期信息,手写文本展示。而在版式上,较多用了拼图,而产生手账的日常之感,而非大画幅摄影式的「仪式感」。图像几乎没有刻意构建联系,而是让同一天,同一种心境下的记录自然拼合在一起,随机碰撞。你可以假想,如果它有多余的计划严密的图像联系设计,会让「日记」的日常感殆尽,多了些不必要的士绅感。

编辑立意还有可能落脚在一本「科考档案」,例如程新皓2016年的作品《对一条河流的命名》,模拟的就是田野调查中的图像、文字、数据、标本的记录。假杂志出版直接用了档案的装帧。




《对一条河流的命名》©程新皓/假杂志



或者它会是一份「报刊杂志」,如假杂志出版的陈海舒的《德国阳台》,图文并茂,注重版式的构成,而打破前面说的所有的「为了突出图像」而做的其他方面的节制。



《德国阳台》©陈海舒/假杂志

说到这里,你也许可以开一开脑洞:

做一本摄影集,
就仅仅是要以你想象中的「艺术」为目标吗?

它会不会还有可能是菜谱、小抄、字典、海报、说明书、网页、朋友圈、截屏,或者是元宇宙中的什么东西?每一项都是比喻,但它们都联系着相应的布局、节奏、谋篇、先做、排版和设计方式。

你的「立意」是很难被上面的标签所归纳的。这里还是要做个提醒:「手法」从来不是目的。总结下来就是,开始做摄影集与图片编辑前,你可以多问自己一句:我编辑是为了让它成为什么?




-

08.

误区


“策划与意图”

最后,根据原画册的社群运营经验,说一说我们所见到的图片编辑的常见误区。这本『错题集』不是为了纠错,图片编辑没有对错,但它可以提醒你进行更多的反向思考。

刻意生硬:为了图像联系而联系,过于强调对页联系
联系单一:只做单线的顺序联系,忘记了多层次联系和叙事的可能性
线索生硬:只强调单线联系,过于刻意明显的顺序排列,破坏诗性
节奏失衡:乱了阵脚,忘记连续翻阅的速度感和停顿可能
版式过多:为了体现丰富,而采用过多版式母题,让版式显得凌乱
手法混杂:为了避免单调而在选片、设计、组合上用过多母题,找不到整体立意
因小失大:过度着眼于微观的图像联系和片段叙事,忘记了整体感的构建
过于严密:编辑上太严谨,厚度又不够,只有一种被解读的可能性
……



-
在写这个系列文章之前,我查了不少资料,发现「作为艺术的摄影」鲜有系统、浅显而实用地叙述编辑的书籍或文献。「图片编辑」关键词下,摄影史文化语境下的学术论述,要么是新闻报道摄影媒体思维的实务手册。在当今摄影书和个人印象项目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有这样一个层面的总结,我认为是相当必要的,因此也就斗胆写了上面7篇文章。我只能以原画册的几柜子画册和自己作为一个小型工作室的主编的经验,给大家一些总结。也许其中带着偏颇,也有结构尚不完善的叙述,而我相信他们都能为未来的迭代提供一个很好的开始。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丽的图像高清晰摄影集
PowerPoint课件保存技巧 多种保存格式巧用
一组设计感十足的画册设计,版式感强!
各类画册版式设计欣赏
画册版式设计寻找规律
一组国外精美画册版式设计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