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开春天的第一本诗集,寻找转瞬即逝的诗意


 德国文坛重量级作家首部中译诗集  
 填补当代德语诗歌空白 

提到德语诗歌,你会想到哪位作家?大多数人会说歌德、席勒、海涅,很少有当代作家。

今天要为介绍的,就是德国当代文学圈的一位重要作家、诗人:马蒂亚斯·波利蒂基(Matthias Politycki)。

马蒂亚斯·波利蒂基(Matthias Politycki)

马蒂亚斯·波利蒂基是德国当代文坛知名的作家和诗人,已出版个人的三十余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杂文等,作品被译为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丹麦语、日语等多国语言。

最近,波利蒂基的诗集《在光与万物背后》由未读引进中国,这也是这位德国文坛重量级作家的首部中译诗集。

在《在光与万物背后》之前,提及德国诗歌作品,大多数人会联想到歌德、席勒,却鲜少读到当代德国诗歌作品,而现在波利蒂基则弥补了这一空白,向广大读者展现了除歌德、席勒之外的当代德语诗歌。

《在光与万物背后》按照主题划分为“自然之诗”“城市之诗”“爱情之诗”“生活之诗”“远东之诗”五大部分,一共收录了81首诗歌,都源自波利蒂基《诗歌全集2017—1987》,这是他亲自为中国读者挑选的。

在这些作品中,波利蒂基分享了自己在三十年间对自然、城市、生活与爱情的诸多感受,也记录了他在世界各地旅行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书名《在光与万物背后》就取自其中的一首诗歌:

有时

在一个周日下午,

一切那么静寂,以至于日子

突然裂开一道缝隙。于是

你抬起头

从手边的文件中

你抬起头,

有那么一次,你可能听到:

时间的汩汩涌流,

就在光

与万物背后。可是

正如你微微侧头

把手放在耳后,

这道裂缝,

已经重新闭合。

郭笑遥译

在万物生发、充满希望的时节,一起来诵读春天的第一本诗集——《在光与万物背后》,从中不仅能撷取诗人的生活片段,也能在他的文字中有所思考。


 与中国结缘的“老派” 作家  

马蒂亚斯·波利蒂基以其多样化的写作及作品中的深度思考,成为德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

不仅如此,他还被誉为是德国作家中的环球旅行者,至今已旅行超过四十多年。波利蒂基每年有半年时间在路上,足迹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喜欢用姓名首字母 M.P. 签名的他,让人联想起那位十三世纪的世界旅行家马可·波罗。

有趣的是,波利蒂基至今都拒绝使用手机,他依靠地图和记事本来安排自己的行程,偶尔迷路,却总能到达。

马蒂亚斯·波利蒂基与中国也有着特殊的缘分,从1985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至今已经来过中国六次。

2018年,波利蒂基曾来过中国的合作出版方,波利蒂基坚持着自己不用手机的原则,和编辑邮件约定,他会站在某一根电线杆下等待。

当时出版方所在的办公园区内有多幢写字楼,编辑很担心他会迷路,会认错电线杆。没想到的是,编辑下楼后一眼就看到电线杆下确实站着这位固执、认真又可爱的老头。


△ 2018年10月,马蒂亚斯·波利蒂基在未读,他手里的书是另一部作品《美丽遥远又野性》

诗集《在光与万物背后》中,第五部分名为“远东之诗”,是有关东方国度的诗歌。波利蒂基把柬埔寨的僧侣、老挝的河流、日本的小酒馆等等,都写进了诗中。从这些诗句中,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对东方很感兴趣的老头。

虽然波利蒂基对遥远的东方兴趣十足,但在诗集《在光与万物背后》中,关于中国的诗歌却并不多。

或许你会疑问这是为何,连波利蒂基本人也反问了自己,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我关于中国的作品大多不是诗歌。诗歌是忧愁而孤独的产物,我在心情愉悦的时候不写诗。显然,我在中国的大多数时间里是幸福的——这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简单而又珍贵的回答。”

△2018年,马蒂亚斯与王安忆(上海作协邀请)

 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源头
 

马蒂亚斯·波利蒂基的这种“老派”与朴实的生活方式,更好地保留了他对生活的热忱与敏锐度。在他看来,诗歌是寻求庇护、“将倾斜的世界重新归正”的方式,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源头。

《在光与万物背后》书中的81首诗歌由波利蒂基亲自从30年创作的作品中挑选而出,并将其划分为了五大主题。波利蒂基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诗歌来与中国读者进行对话,“在耳朵和情感上产生共鸣”。

在书中,他写道:“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而人类共同的情感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爱、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对自然的欣喜、和朋友在一起时的兴奋。”

在《在光与万物背后》书中,波利蒂基与我们分享了他对自然、城市、爱情等主题的思考与感受,有的诗歌会让你陷入沉思,而有的则会让你发自内心地笑出来。

诗歌是能够跨越一切的,当一首诗遇到合适的读者就会碰撞出火花。

因为诗歌最擅长的就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也许永远不可能相遇的人之间建立桥梁,让陌生人彼此了解,像真正的朋友一样,共同分担喜悦和苦难”。

《在光与万物背后》并不是恢弘磅礴的,它落脚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琐碎,比如书中这首《樱花节》:

在樱花树下饮酒,

忘却了时节。

我把鞋子

扔上了树梢。

樱花如雪翩然飘落。

鞋子却未落下。

我们协力摇晃树干。

我们的身上开满樱花

一整日。

邵梦琪译

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凿开了一条条缝隙,波利蒂基用他的诗歌来引领我们透过这些缝隙,去寻找那光与万物背后的诗意。

 《在光与万物背后》选自马蒂亚斯·波利蒂基的《诗歌总集2017—1987》,诗人为中国读者精选出81首诗,按主题分为自然之诗、城市之诗、爱情之诗、生活之诗与远东之诗。波利蒂基在诗中分享了自己在三十年间对自然、城市、生活与爱情的诸多感受,也记录了在世界各地旅行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在他看来,诗歌是寻求庇护、“将倾斜的世界重新归正”的方式,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源头。诗意,恰从生活的缝隙间透过。

作者简介:

马蒂亚斯·波利蒂基(Matthias Politycki)

1955年生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德国笔会成员。198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出版个人首部长篇小说,1989年至1990年任慕尼黑大学助理教授,随后成为自由撰稿人,并很快在当代德语文坛享有一席之地。波利蒂基已出版三十余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杂文等,作品被译为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丹麦语、日语等多国语言。

波利蒂基足迹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被誉为德国作家中的环球旅行者。他至今拒绝使用手机,依靠地图和记事本安排行程,偶尔迷路,却总能到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诗歌日:在光与万物背后,寻找转瞬即逝的诗意
董喜阳:优雅闲适起波澜
你为什么还在坚持写诗?
诗歌消散,诗意生长——读周新红的诗
这个女人那么美,她使我害怕|阿波利奈尔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智利著名作家聂鲁达诗歌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