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五条路径

改革催生、创新打造、管理培育、并购迈进、竞争磨炼——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以来,理论界持续探索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企业界也积极开展创建实践,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试点。基于过去五年企业实践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显然,尽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企业需要共同担当的一项重要任务。

世界一流企业具体如何建设?这其中既有共性化的内容,又有个性化的特质。

各个具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基础与条件的企业,都应当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创建目标,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世界一流企业创建方法和实现路径。

总体来说,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有改革催生、创新打造、管理培育、并购迈进、竞争磨炼五条路径。企业可因企制宜选择一条或多条路径,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以改革催生世界一流企业

外部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发展,企业成长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先行发力创建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2》中,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已经提升到第31位。

但不可否认,我国营商环境仍有很多亟待改善之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影响企业发展活力与动力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效益和市场拓展的制度性障碍,也尚有存在。

改革推动中国企业实现了4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依然要靠改革来推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路径。这意味着深化改革依然是国有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能、激发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效能,从而加快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制度供给,从而加快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务院国资委也出台了《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通知》等文件。

这些文件的出台旨在通过深化改革,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进而促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许多企业也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围绕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进一步优化内部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以更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中国一重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部署,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持续深化内部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改促变、以变促通”,让“老国企”焕发“新青春”;通过坚定不移地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公司发展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新优势;通过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国家电网将改革视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抓手,不怕蹚“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蹄疾步稳深入推进改革攻坚,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创造力,以改革强基础、增动能、调结构;以差异化管控为切入点,推动混改子公司全面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通过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真正实现“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减”,推动内部分配从“切分蛋糕”向“做大蛋糕”转变。

以创新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尤其是在当前转向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新阶段,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一方面,企业需要借助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创新应对竞争,尤其是应对来自外国企业的竞争,要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摆脱国外“卡脖子”政策的压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完善人才链资金链,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超过了OECD国家平均水平。2022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至2022年的40万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达到50万家,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

企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电网、通信、能源、5G、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部分领域已经率先从技术跟跑转向技术并跑甚至领跑。

国家电网大力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全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掌握了全球领先的特高压技术,奠定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扎实基础;同时,在特高压核心组部件国产化、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方面培育了一批重大成果,并且建成一系列世界级创新工程。

华为提前部署研发5G技术,在全球5G专利领域实现全面布局与技术领先,拥有5G标准必要专利6500余件,占全球的14%,排名全球第一。华为不仅是国内市场的5G技术提供商,也是全球市场的最大供应商之一,正是全球领先的5G技术成就了世界一流的华为。

自主创新是中国中车从高铁技术“跟随者”向“引领者”角色转变的成功密码。通过自主创新,中国中车自主研发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开启了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客运装备发展的新阶段。

“华龙一号”是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核电装备,采用以“177堆芯”和“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为代表的大量创新设计,其安全性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

高铁与核电技术的突破,使得高铁和核电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已经成为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抓手。

以管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对企业来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管理是发展的保障。没有世界一流的管理,不可能成就世界一流的企业。

管理可以从多个方面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从管理本身来说,管理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率、保障产品与服务质量、创造更多价值、防范运营风险等。
从管理的外部效应来说,卓越的管理有助于加快企业的创新突破,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优势。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要创建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应用世界一流的管理工具,形成世界一流的管理范式,打造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持续学习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随着管理教育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一方面,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海尔集团、中国建筑等优秀企业持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管理,已经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先进管理模式。

譬如,海尔结合市场、客户需求探索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并在不同战略周期不断丰富完善,打造适应物联网社群经济的管理新模式;中国建筑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秉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和“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经营策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续艰苦奋斗,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成本管控能力,奋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不可否认,中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欧美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弥补管理短板,仍然是中国企业创建世界一流过程中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一直致力于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旨在以管理提升加快中央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为此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通知》。

△ 自主创新是中国高铁实现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角色转变的成功密码。图为蜿蜒的铁路线上,复兴号列车穿越盛开的山桃花花海。


以并购迈进世界一流企业

并购是大多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可以从多方面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方面,并购是企业快速做大的重要方式之一,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并购整合,可以快速实现企业规模与市场份额的扩张。在企业发展史上,早期欧美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基本上是借助并购重组实现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并购中快速成长,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数量快速增加,并购重组显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并购也是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不良资产的剥离和优质资产的置入,往往通过并购重组来完成。与此同时,并购还能帮助企业获得新技术、新品牌、新资源、新渠道与新市场等,从而帮助企业更快建立或强化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并购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也可以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为世界一流企业,既应当是全球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也应当是全球资源利用效率领先的企业。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借助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快速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增强全球市场影响力,巩固全球市场领先地位;也需要借助并购获得新的优质资产,完善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质量,实现1+1>2的整合效应。

当然,并购本身并不必然诞生世界一流企业,关键在于并购后的深度整合;并购只是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创造条件,整合则将可能变为现实。

海外并购是吉利加快成长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吉利一直推进海外并购。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成功的并购案例。通过并购沃尔沃,吉利不仅获得沃尔沃的品牌与市场,快速提升吉利的跨国指数,推动吉利完成从区域性公司向跨国公司的转变,同时也促进吉利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宝武集团向世界一流企业的迈进,除了企业技术优势外,持续并购无疑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6年以来,宝钢先后并购重组武钢、马钢、太钢、中钢、新兴铸管、新疆伊犁钢铁,托管重钢、昆钢。随着并购持续推进,粗钢产量从2015年宝钢集团的3493万吨,大幅增加到2022年中国宝武集团的1.32亿吨;与此同时,通过复制推广宝钢先进生产经营理念,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各个被重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宝武集团的整体竞争力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实现提升。

为更好推动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将并购重组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先后完成27组、49家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尤其是在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集中组织两轮共24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体签约,累计涉及中央企业45家。

以竞争磨炼世界一流企业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优胜劣汰的根本手段。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不断接受竞争的洗礼,不是在竞争中退出,就是在竞争中成长。

企业只有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不断迎接竞争对手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主动补短板、强弱项,从而扭转在竞争中的不利局面,确保在竞争中实现生存与发展。

对开放型经济来说,企业不仅要接受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也要直面外国企业的竞争;不仅要在本土市场与对手展开竞争,也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不少中国企业从本土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行业翘楚,其中少数企业甚至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取得了领先优势。

但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的中国企业尚不够多。这种内强外弱的市场格局和竞争结构,显然无法满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也不足以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关于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则将全球竞争力具体化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方面。

全球竞争力是衡量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尺度。世界一流企业必定是在全球竞争的不断磨炼中成长起来的、在全球市场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它持续为全球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熟悉全球市场规则,能够动态把握全球市场需求和竞争演变态势,即使面对不稳定、复杂、模糊的竞争环境,也能够通过科学决策和果断的战略调整,从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

海尔就是中国家电企业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并在全球竞争中持续成长的典型代表。

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海尔选择“先难后易”策略,坚持本土化“研发、制造、销售”三位一体的海外布局,首先进军家电市场最为成熟、竞争更为激烈的美国市场,先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然后再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扩张;近年来通过将海尔模式与海外市场开拓有机融合,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模式出口”的跨越,创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新范式。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应全面落实“走出去”战略,积极布局全球市场,主动参与并有效应对全球市场竞争,借助全球化竞争打造卓越产品、塑造卓著品牌、实现创新领先和治理现代化,加快建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单位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刘兴国系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一流企业的10项关键最佳实践
中外一流企业的三大差距
世界一流企业,请注意“五条边线”
UC头条:第72位!中国宝武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前百强
122页PPT图解:对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论点值得学习。 9.21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