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民间故事:樵夫外传


1、前世
龙甲屯背靠伏虎山,前临桃花溪,风景秀丽,鸟语花香,鸡鸣狗吠不绝于耳。
全屯人家二十户,村民勤劳古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村西头有一间茅屋,屋主叫阿禾,是个秀才,可惜年过四十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下,阿禾不再应考,平时靠给财主阿谷打柴为生,闲时就写民间故事排遣心志。
阿禾的妻子叫阿苗,两人成婚多年,日子不咸不淡。
三月初三早上,阿苗早起做饭,弯腰捣鼓了一会儿米缸,才舀出两杯大米。
阿苗:相公,快没米下锅了。按照习俗,今日该做五色糯米饭供奉祖宗的。
阿禾:别丧气,吃过早饭,我就上山打柴去。
阿苗:相公,要不你去当私塾先生吧,好歹饿不着。
阿禾:哼!你看私塾里教的都是什么东西?八股文!我就是深受其害的典型。像我现在这样,诗言志,词咏趣,岂不快哉!
阿苗嘀咕:三天砍柴两天磨刀,可不是长久之计。
八月十五中秋夜,宗堂上插着几炷檀香,摆着三个野柚子,没有鸡鸭鹅肉,也没有月饼,冷冷清清。
阿苗:相公,要不我们去求阿谷老爷,求他给点田地让我们耕种?
阿禾:别!给财主家种地,古往今来你见谁的日子好过?
阿苗:不管怎么说,交完了租赋,多少剩些口粮。
阿禾: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累,那活真不是人干的。砍樵松枫林,悠然见南山……手脚动一动,嘴巴便有吃,我现在多快活!
阿苗:等你年老力衰,靠什么营生?
阿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阿苗嘀咕:精神再富足,人也得吃饭。
大年三十除夕夜,村里传来一阵阵的炮竹声,家家户户欢声笑语辞旧迎新。
阿禾家的年夜饭很寒碜,饭桌上只有两碗米饭,一碗青菜和一碗鱼汤。
阿禾:夫人,虽然我们家没有烟花炮竹,没有大鱼大肉,也其乐融融。
阿苗:你这是自欺欺人。相公,不如我们跟阿谷老爷借点钱吧?
阿禾:干什么?
阿苗:拿来做小买卖的本钱啊,我们去圩市摆摊,挣点生活费。
阿禾:原来是做小贩啊?抛头露面,吆五喝六的事,我可干不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览天外云卷云舒。
阿苗听了摇摇头,不再说话。
这天中午,阿禾家家徒四壁,四处漏风。
饭桌上,阿苗端着碗筷,感叹连连: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相公,如今天下物欲横流,你那些民间故事管饱吗?倘若舞文弄墨不能换来柴米油盐,跟游手好闲有什么分别?
阿禾:皇天不负有心人。等我攒够故事300篇,应该会遇到伯乐。
妻子:故事已装满一箩筐,可伯乐人在哪呢?你年过不惑,却仍然活得迷糊!
阿禾嘿嘿一笑:故事虽不是粮食,却能充实灵魂。
妻子放下碗筷,转过脸去啜泣:你想充实灵魂,我只想填饱肚子。
阿禾嬉皮笑脸:夫人,填饱肚子太容易了,卖柴火,挖地瓜,捉老鼠,摘野果,样样都可以。
妻子离桌而去:其实,比饥饿更可怕的是孤独。
阿禾眉头一皱:人怎么会孤独呢?你可以找朋友聊天,也可以将情绪诉诸笔端,还可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胡思乱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妻子长叹一声:难!我原以为成家后就不会孤独,谁知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披上一层厚厚的壳,离我那么远。
阿禾:这怎么会呢?真是莫名其妙!说着摇摇头,走开了。
来年七月初七,一大清早,阿禾别着斧头上伏虎山砍柴。
出门前,阿禾:夫人,等我归来。
阿苗望着相公的背影远去,愁眉苦脸。
阿苗独坐家中,不时抬头环视一贫如洗的家,越想越悲伤,到最后嘤嘤而泣。
阿苗: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中午,阿苗做好了饭菜,几次到门外远眺,可迟迟等不到丈夫。
突然,阿苗站起身,从卧室里搬出一只木箱,掏出阿禾的一堆故事。
阿苗:你写这些故事有什么用呢?身近在咫尺,人远在天涯!
阿苗越说越气,最后一把火烧掉了木箱。
浓烟滚滚中,阿苗锁好家门,踉踉跄跄离家出走。
傍晚,阿禾挑了一大担柴火归来,推开门进屋。
他看见满屋子灰烬飞舞,赶紧翻箱倒柜,遍寻不着自己的故事。
阿禾:天啊?我的故事!我的心血!
阿禾泪如雨下。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满屋子大叫:夫人!夫人!
可屋里静悄悄的,再也没有妻子的回应。
阿禾瘫在床上,连续三天三夜不吃不喝。
第四天清晨,他挣扎着起身吃了几个地瓜,接着砸碎笔墨纸砚。
阿禾:阿苗说的没错,这世道人人都在追名逐利,写故事有什么用呢?
随后他从床底捧出一本祖传的棋谱翻阅,不知不觉沉溺其中。
接下来的日子,阿禾经常左右手对弈,似乎找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乐趣。
中午,艳阳高照,阿禾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沉思,不时抬头望着出村的小路发呆,似乎在等什么人。可直到太阳西斜,也没等到什么人。
一个老翁走过来,拍了拍阿禾的肩膀:都说人生如棋,阿禾,你看得懂棋谱吗?你还是把阿苗找回来吧,好歹生个娃,续个香火!
阿禾:老伯,阿苗再也找不回来啦!焚诗,她的心已灰;诗被焚,我的意已冷。
老翁:人生只过半,你若还痴迷不悟,余生怎么办?
阿禾苦笑:随缘吧!人生就像鸡,岁月就像鸭,吃吃喝喝就过去了。
老翁听了,摇摇头走开了。
傍晚,乡亲们聚集在村口的大榕树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的说:阿禾是个痴人。
有的说:阿禾是个傻子。
有的说:阿禾真可怜。
有的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从此,乡亲甲路上碰到阿禾,嬉笑:阿禾,你该不会是修仙吧?如果已得道成仙,这凡间俗世可不适合你呆!
阿禾: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乡亲乙碰见阿禾,问:阿禾,身上有钱吗?借我几块买口粮。
阿禾想也没想,就掏光全部身家借人。
乡亲乙拿着钱,热泪盈眶:这怎么好意思呢?我可没钱还你那么快。
阿禾摆摆手:没事,就几个钱,谁花都一样,反正也发不了财。
阿禾有空就在地上画棋盘,左右手对弈,乐此不彼。
来年九月初九,清晨,阿禾啃了两个地瓜后,又背着斧头向伏虎山进发。
这回,阿禾不走寻常路,而是另辟蹊径。
一路上鸟鸣叽啾,也不知走了几里地,只见夹道花草飘香,野果累累,最终有一块大青石挡住了去路。
突然,天降大雨,阿禾赶紧钻到青石下避雨。
很快,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横跨空中。
阿禾正想打道回府时,瞅见石头上有两个须发苍苍的老翁在下棋。一个着红衣,一个着青衣,各背一只斗笠,不远处拴着两头梅花鹿。
阿禾:嘿!这两个老头雅兴真不浅,却不知棋艺如何?
中午,阿禾抬头看了看日头:时候还早,不如先上前观战几盘棋。
面对阿禾这个不速之客,那两个老翁旁若无人,仍专心致志下棋。
起初,阿禾只是旁观者,言行拘谨。渐渐的,他也专注到棋盘里。
当一方即将赢棋时,阿禾就跑到另一方出谋划策。棋势瞬间化险为夷,起死回生。
因为阿禾的存在,棋盘形势反复无常,扣人心弦,始终不分胜负。
下到最后,阿禾两头忙活,仿佛左右手互博,两个老翁反成了旁观者。
对弈期间,两个老翁各自从袖口掏出一个大蟠桃充饥。
红衣老翁还拿出半个蟠桃分给阿禾。
阿禾也不客气,接过来一口吞下。
也不知过了多久,日头西斜,两个老翁才起身。
红衣老翁:后生,你此番进山干什么来了?
阿禾一惊:砍柴。
青衣老翁:你的柴火呢?
阿禾赶紧抽出垫屁股的斧头,却惊讶地看到斧头已锈迹斑斑,斧柄更是腐烂成灰。
阿禾:完了,柴火没砍成,两手空空回去,肯定被阿谷赶出家门!
红衣老翁:后生,你棋艺高超,干脆别回去了。跟我们走吧,今后专陪我们下棋,绝不让你饿肚子!
阿禾拱手道:斧头虽烂,毕竟是东家的,得还。可惜柴火没砍成,回去不好交待。
青衣老翁哈哈一笑,手指着阿禾的身后说:你瞧,柴火在那呢。
阿禾回头,愕然地看见一担柴火,恍惚中也不记得柴火是不是自己的。
阿禾起身跟两个老翁道别,挑着柴火匆匆下山。
两个老翁在身后异口同声道: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后生,有缘的话,我们还会再见的!
那声音如洪钟,久久回荡在山谷中不散。
阿禾进村时,天色已黄昏。
周遭山水还在,可村庄已面目全非。
阿禾东瞧瞧西看看,忐忑不安,蹑手蹑脚。
凭着记忆,阿禾怯生生地摸到老东家阿谷的家门前。
阿禾:老爷,我回来了!
可人还没进门,就引来一只大狗,朝他狂吠,接着跑出来一个彪形大汉。
彪形大汉看见阿禾装束奇怪,衣衫褴褛,还挑着一担柴火,仿佛看见一个怪物。大汉将阿禾挡在门外,问:你是谁?从哪来?
阿禾怯生生说:请问,此处是财主阿谷家吗?
大汉:什么财主?阿谷是谁?
阿禾嘀咕: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现在的人都这么数典忘祖吗?
他放下柴火,一五一十聊起自己的身世。
彪形大汉听了,将信将疑,赶紧翻箱倒柜,拿出族谱对照,才知道自己确实有一个老祖宗叫阿谷,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人了。
彪形大汉将阿禾拉进屋,拿出好酒好菜款待,让他讲述村里过去的人和事。
起初,阿禾怯生生地不敢上桌,最后被生拉硬拽入座。
席间,人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就像看一个怪物似的打量阿禾。
阿禾则好奇地打量房里的电灯、电视机、电风扇,还有廊前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叹气连连。
越来越多的村民闻讯赶来,围着阿禾打听自家祖宗十八代的往事。
阿禾都跟他们一一讲述,引来一阵阵哄笑。
人们将信将疑,像看一只怪物似的盯着阿禾。
可很多时候,任凭阿禾卖力讲述,口干舌燥,人们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夜深了,人群散去,疲惫的阿禾婉谢阿谷后人留宿,执意要回村西头的茅屋过夜。
可当年的茅屋遍寻不着,宅基地荒草丛生。
阿禾自言自语:茅屋不见了,阿苗不在了。说着说着泪眼婆娑。
阿禾:今夜我就缩在草丛过一宿吧,等到天亮再做打算。
阿禾躺在草丛仰望星空,发现龙甲屯的夜空也变了,当年的月亮很大,星星很亮,如今月星暗淡,萤火虫也没有了。
阿禾仰天长叹:当年我在村里不受待见,今日我在村里好像怪物,始终都是不受欢迎的人。看来,此地不宜久留啊!
阿禾越想越悲凉,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黎明时分,阿禾爬出草丛,踉踉跄跄离开龙甲屯,一头扎进茫茫的伏虎山。
天亮后,村民四处寻找阿禾,可哪里还有他的踪迹。
最后,人们聚集村中的大榕树下,议论纷纷。
有的说:阿禾到底来过吗?
有的说:肯定来过,昨晚我们都见过他。
有的说:那阿禾现在去哪呢?他不会不是人吧?
到最后,人们都说昨晚集体见鬼了,否则阿禾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2、博弈
心灰意冷的阿禾离开龙甲屯后,只身返回伏虎山。
他在山中绕来绕去了半天,才寻到那块大青石。
阿禾坐在石头上,一连等了三天,青衣和红衣两个老翁连个影子都没有。
当他想放弃时,耳边又回响那句悠扬的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后生,有缘的话,我们还会再见的!”
没有食物,也没有水,加上日头毒辣,阿禾很快便饥肠辘辘。可他告诉自己,只要还有盼头,就继续等下去,因为自己已无处可去。
又三天过去了,阿禾肠胃翻江倒海,脑海浮想联翩。
第六天黄昏,阿禾奄奄一息,突然听见四周响起了焚音、鼓声、唢呐声。他睁开眼睛,赫然看见青衣和红衣不知何时已在跟前对弈。
阿禾惊喜交加,感觉有一个东西从脑门飞了出去,飘到两个老翁身后。
不知不觉间,阿禾又沉浸在棋盘的厮杀中。当一方即将赢棋时,阿禾就跑到另一方出谋划策。棋势瞬间化险为夷,起死回生。
青衣头也不抬:后生,你来了?
阿禾:来了。
红衣:还要回去吗?
阿禾:不回了。我只有来时路,没有回时途。
青衣:你想回也回不去啦。
阿禾:怎么会呢?
红衣:因为你已经死了。
阿禾:啊?也好的。倘若生不如死,干脆死了算了。
青衣:你就留下来吧,今后陪我们对弈,保你吃喝穿不愁。
阿禾:多谢二老救我于水火,我自当尽心服侍。
不知不觉间,很多年过去了。阿禾每天跟青衣和红衣对弈,日子过得不咸不淡。
这天休战的间隙,阿禾:二老,我有个意见。
青衣:什么?
阿禾:你们两个一边,我自己一边,看对弈结果如何?
红衣:后生,虽然你棋术高明,但双拳难敌四手。
阿禾:试过才知道。
青衣:假如我们赢了呢?
阿禾:那我就继续留在这里陪你们下棋。
红衣:假如我们赢不了呢?
阿禾:那就让我重回人世吧。
青衣和红衣异口同声:为什么?
阿禾:我现在过的日子叫死不如生。
青衣点点头:回去后,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阿禾:秀才。
红衣:靠打柴养家糊口的秀才吗?
阿禾:不!金榜题名的秀才。
青衣:探花?
阿禾摇头。
红衣:榜眼?
阿禾还是摇头。
青衣和红衣异口同声:莫非你想当状元?
阿禾点点头:状元郎可以做很多事,于国于民都是百利无害。
青衣:侯门一入深如海,世间状元郎也有很多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
红衣:有得必有失,后生,你可要想清楚了。
阿禾:我想清楚了。事在人为。
博弈开始了,青衣和红衣联手挑战阿禾。那场棋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难解难分。最后时刻,阿禾不留神走错了一步,惨遭绝杀。
红衣:我们胜之不武。
阿禾叹气:胜就是胜,败就是败。
青衣:你可以回去了,状元郎。
阿禾:啊?敢问我姓甚名啥?何方人士?
红衣:别问那么多,一切自有安排。

3、今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李氏王朝风雨飘摇。
在远离京城长安的岭南西道龚州鹏化里龙街(今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鹏乡高垌龙街村),有一个青年才俊,姓梁,名嵩。
梁嵩自幼勤奋好学,为了免受杂事打扰,经常跑到到村旁的一个岩洞读书。
受当时唐诗潮流影响,梁嵩小小年纪便能指物为诗,名闻乡里。乡亲们都预言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梁母听了,虽然高兴,但身处乱世,文人的命运捉摸不透,心里难免有隐忧。
自古以来,乱世取功名,途径有二:一是从军,二是科举考试。梁嵩乃一介书生,虽不至于手无缚鸡之力,但上阵杀敌不敢奢想。因此,他想博得功名,只有走科举考试这条路。
也许是跟所处的时代有关,相比于李白的盛世华章,杜甫的阴郁雄浑,多愁善感的梁嵩更欣赏晚唐的杜牧。他觉得杜牧诗中有一种美妙的飘零感。他由衷敬佩杜牧的才学,尤其钟爱那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里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梁嵩时常吟咏感慨,“全诗文辞朴素,含蓄有力,寓意精深,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却说出了唐玄宗的荒淫好色,杨贵妃的恃宠而骄。妙哉妙哉!”
初读这首诗时,梁嵩震撼了。荔枝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这是他家乡的特产水果之一。
“小荔枝里暗含大文章,有机会我也要作一篇关于荔枝的诗歌!”梁嵩经常站在村口那棵歪脖子荔枝树底,偷偷立誓。那时他双眸明亮,眼神坚毅。
907年,统治了289年的李唐帝国崩塌了。朝代更迭,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五代十国。
国破山河碎,功名何处取。梁嵩身处乱世,常吟诗遣怀。
梁母见状,更是忧心忡忡:“嵩儿,要不咱别考取功名了,如今九州分裂,一人难以振世复国,以你的才学在龚州办个学堂,不愁没饭吃,不愁没妻娶。你成家生子,子又生孙,梁家香火万代传,亦是好事一桩。”
今天的你或许会嘲笑这是妇人之见,可天底下哪个母亲对儿女没有这份私心呢?
但是,志大才盛的梁嵩,自然不甘心只拥有龚州的一间书房。就算大唐盛世已不再,大丈夫也该为民请命。如有机会,他还是要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继而身居高位,为民请命。
917年,刘?在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称帝,建立南汉政权(据有今广东、广西及云南一部分)。南汉和南楚经过激烈争夺,龚州最终归属南汉。
开国皇帝刘?即位后依靠士人治政,任用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考试,每年录用进士科、明经科考生为官,避免了武职官员据地称雄之患。
白龙元年(925年),刘?在广州开乙酉进士科考,年近而立的梁嵩雄心勃勃,前往应试。
其实,早在动身前往番禺前,梁嵩就听说刘?喜怒无常,尽管治国有方,但生性骄奢残暴。可惜,“天下华山一条路”,梁嵩别无选择。
临行前,梁母千叮万嘱:“嵩儿此去,不管考中与否,我都会日夜站在门前眺望出村小路,直到你平安归来。”
进考场前,梁嵩想起母亲的话,泪流满面。等到考卷下发,他立即来了精神。
面对考题,脑海里不停地闪过这些意象:荔枝、故乡、母亲、杨贵妃、长安……
他实在太熟悉荔枝这种水果了,决定作一首关于荔枝的诗。
梁嵩文思如泉涌,一气呵成《赋荔枝诗》,诗文如下——
露湿胭脂拂眼明,
红袍千裹画难成。
佳人胜尽盘中味,
天意偏教岭外生。
桔柚远惭登贡籍,
盐梅应合共和羹。
金门若有栽培地,
须占人间第一名。
刘?身为皇帝,肚子里有些墨水,当然也知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吟罢梁嵩的《赋荔枝诗》,他被梁嵩的才华折服了,当场钦点他为状元,授翰林学士。
何为翰林学士?就是皇帝身边的人,换句话说,就是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
当梁嵩金榜题名的消息传到龚州时,梁母却高兴不起来。她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臣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脑袋搬家,甚至株连九族。
梁嵩赶紧安慰母亲:“自古开国皇帝都是比较开明的,刘?称帝后,沿袭唐制开科举,就说明他有几分治国远见。倘若有一天,他露出凶残面目,我再辞官回乡孝敬您。”
梁母感叹:“儿呀,侯门一入深似海,就怕你从此身不由己啊!”
“母亲大人,孩儿中状元,靠的是文才;我若辞官,肯定也得靠文才。否则皇上那里过不去,写文章我在行,母亲无需担忧!”
梁嵩一席话把老太太哄宽心了,才起身前往都城当翰林学士去了。
果然,刘?建立政权后,凶残与苛酷的本性很快就暴露了。
他亲自炮制了刀锯、支解、刳剔等残酷刑罚,每次亲眼观看杀人的时候,都喜不自胜,仿佛享受了口福之乐,口水直流。当时的人们都将他当作蛟蜃(一种猛兽)在世。与此同时,刘?将南海的珍宝都搜刮来据为己有,将其建成玉堂珠殿。
梁嵩正气凛然,看不惯皇帝的暴行,可身为近臣,他不能沉默,于是频频上书进谏。
皇帝念他是状元郎,起初打哈哈就过去了。随着梁嵩进谏次数增多,皇帝也有点不耐烦了:“状元郎,你还年轻,要少说话多做事!”
状元郎知道这是皇帝的警告,可身为翰林学士,看见是非忠奸却不仗义执言,跟皇帝的帮凶有何区别?“当官不为民请命,官再高禄再厚,于我如浮云!”
梁嵩决定找一个说法,让自己辞官返乡。
只是,这个说法必须含而不露,否则非但辞官不成,还会遭来杀身之祸。
好在刘?为人还孝顺,称帝后,追封爷爷刘安仁为文皇帝,追封父亲刘谦为圣武皇帝,追封哥哥刘隐为襄皇帝。
梁嵩决定从亲情上突破刘?,以情动人。
经过深思熟虑,梁嵩很快写出一篇《代母作倚门望子赋》,洋洋洒洒,文中有“苍苍茫茫道远,倚倚望望情伤。念伤子之久别,投慈心於远方……峨峨中立,殷殷士子。献书之疏复何如,干禄之心几时止。遣我日日望红尘,未见此心终未已。”
字里行间,佝偻老母亲思念儿子,终日泪流满面,度日如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刘?读罢不禁也为之动容,连呼天下难违慈母心,差点说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箴言。
那天,刘?在上朝时说:“梁翰林啊,你的《代母作倚门望子赋》寡人看了,字重千斤,饱含泪水。如果寡人不让你回家孝顺母亲,岂不是无情无义之徒?罢了罢了。我赐你些许金银财宝,让你好生回乡侍奉母亲吧!”
皇帝金口一出,正中下怀。梁嵩赶紧跪拜谢恩,道:“卑职有今天,固然离不开母亲的教诲,但也少不了故土人情的养育。皇上若有心赏我,金银财宝就算了,请免除龚州一年的人丁税吧。”
皇上听了,赞叹梁嵩胸怀民众疾苦,当场应承,同时暗觉梁嵩如果多加培养,一定是个好官。无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好随他去了。
皇上免去龚州百姓一年人丁税的消息传来,乡亲们喜不自胜,纷纷奔走相告,都称赞梁嵩体恤民情,为民请命。
此后,梁嵩离开广州一路西行。
回家的路上,梁嵩的心情应该跟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有得一拼。他昼夜兼程,回到平南和藤县交界的东濠河(后叫白马河)时,不巧遇到河水暴涨,险象环生。
可梁嵩回乡心切,硬是骑着白马冒然渡河,不幸连人带马溺死水中。
噩耗传来,龚州人无不悲伤,遂在浔州(今桂平市)建“白马庙”祭祀梁嵩,追颂其高义。
白马庙至今香火不绝。
4、博弈
梁嵩死后,心有不甘,灵魂出窍后重回伏虎山。
他寻到那块大青石,萦绕在石头周围,一连等了七七四十九天,青衣和红衣两个老翁才重现出现。
青衣:后生,你又来了?
梁嵩:来了。
红衣:你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呀?
梁嵩:上一辈子,我虽做成了状元郎,可惜死得太早,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抱负。
青衣:唉。一切自有定数。
梁嵩:敢问二老,下辈子我能否既做了状元,又不用早死?
红衣叹气:能是能,只是状元郎可不好当啊。
梁嵩:有什么条件?二老尽管开口吧。
青衣:博弈。
梁嵩:博弈?
红衣:没错。只要你胜了我们俩,一切好说。
梁嵩:一言为定!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呢?
新一轮的博弈开始了,青衣和红衣联手挑战阿禾。
那场棋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难解难分。最后时刻,双方不得已握手言和。
红衣:后生,我们和之不武。
梁嵩叹气:胜就是胜,败就是败,没有和棋。
青衣:你可以回去了,状元郎。
阿禾:多谢二老。敢问我的来世姓甚名啥?何方人士?
红衣:别问那么多,一切自有安排。

5、来世
公元895年春季的一天,唐昭宗大清早就被宫墙上的鸟叫声惊醒了。
几年来,他睡意特别浅,梦里耳边不时响起战场喊杀声。
当下,各地农民起义虽已平息,但他紧绷的身心仍没来得及松弛,这从他略显肿大的眼袋里可以看出来。
“黄巢啊黄巢,你小子差点毁了我大唐江山!”昭宗长叹了口气,抖着手呷了两口御茶,扒了几口御膳,便换龙袍上朝去了。
天下动乱,祸在帝王。昭宗决心重振朝纲,让大唐江山恢复盛世。可这半个月来,每次上朝满朝文武仿佛染霜的茄子,个个脸色青紫,垂头丧气。
昭宗越来越讨厌那句拉长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因为朝臣沉默的背后是暗流涌动。身为天子,他此时比谁都明白——九州动荡,藩镇割据,王公大臣各怀心事。他甚至觉得自己身上的龙袍随时被人摘走,然后被异性人穿上。
“治国安邦,什么最重要?人才!选拔人才,要靠什么?科举!昭宗心里默念着,他不能再碌碌无为了,趁着大唐江山还姓李。
“黄巢等农民起义乱我大唐多年,科举废弛,朝廷可用之才凋敝。朕打算今春恢复科举考试,各位爱卿意下如何?”昭宗扫了一眼崔凝、崔胤、刘季述等人后说。
众朝臣面面相觑,接着纷纷跪拜:“吾皇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昭宗龙颜肃穆,说:“万岁不敢说,如今九州动荡,治理天下离不开人才,请各位重臣和有关部门回去后抓紧部署落实,切实把好人才选拔任用关,不得任人唯亲,不得认财不认才,对于徇私舞弊者,绝不姑息!”
众大臣久不见昭宗这般威武,又纷纷下跪高呼“万岁”。
广西临桂桥头村,一座距离京城长安3000里的小村庄。
村里有一户姓赵的书香门第,生了个一个青年才俊名观文。
观文从小被书香熏陶,10岁能作诗文,13岁通读儒家经典。乡亲们见观文气度不凡,都预言说“赵家要出状元郎”。
那赵观文恃才傲物,英气逼人,却没有自大自满,他始终牢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雄心壮志,并在17岁那年考中明经科。
要不是战乱连年,朝廷科举考试停滞,满腹诗书的他早就北上长安赶考了。
这天,观文进城跟友仔们玩耍时,路过衙门口看到科举考试将开考的榜文,欢呼雀跃不已,当即跑回家跟父母商量赶考事宜。
赵父虽说出身小地方,但他胸中有墨水,明事理。赵父喜的是儿子寒窗苦读终盼来科举开考,忧的是当今时局动荡科举考试未必比拼真才实学。
赵父操着桂林方言,道:“不须文章甲天下,只需文章中考官。这次观文北上赶考,前景有点悬!”
赵母连声附和,说爱子虽能指物为诗,可毕竟来自偏远的岭南,如何拼得过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才俊?
“我看隔壁老王的小女贤淑可爱,要不给观文提亲,成婚后就能拴住他赶考的心,余生在桥头村做个私塾先生,也足够平安一生了。”
赵父笑妻子妇人之见,回头给儿子凑够了盘缠,又买了些“桂林三宝”——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辣椒酱,以备不时之需。
“桂林三宝”容易保存,赶考路上用得着。赵父耳提面命儿子要学会放下身段,见机行事,给主考官们送点土特产套近乎。
观文艺高人胆大,暗笑父母迂腐,他自知有多少斤两,如果公开比拼,皇榜应该有自己一席之地。
嘻嘻哈哈中,赵观文和伴读书僮刚走到半路,“桂林三宝”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等到长安,随身携带的特产已所剩无几。
“我靠的是才学,而不是拼爹!”观文告诫自己,同时日夜苦读,做好迎考准备。
当然,观文不巴结,不送礼,并不代表其他考生不会,这其中又以庸才张贻宪给考官送的钱送的物最多。
主考官、刑部尚书崔凝忘了昭宗的三申五令,屡次收了张贻宪的好处,做好了更改发榜结果的阴谋。
唐代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
开考当天,赵观文打开考卷,看到考题便胸有成竹。
他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一挥而就。
观文自觉作文大气磅礴,韵律工整,胜券在握,只待皇榜公布就可荣归故里。
接下来几天,他跟书僮畅游长安,喝酒撸串,激扬文字。
放榜时日到了,赵观文一大早挤进榜前,看见25名进士中自己仅名列第八,而庸才张贻宪竟然高居榜首。
知情者和落榜者看了榜文,知道张贻宪名不副实,都愤愤不平,奋起联名上书昭宗皇帝,揭露主考官崔凝徇私舞弊。
昭宗闻讯,龙颜大怒,连呼“用人失察!”
回头,昭宗撤了张贻宪的状元头衔,又摘了崔凝的乌纱帽,同时下令:在武德殿重试,发誓要找到货真价实的状元郎。
为了避免舞弊,唐昭宗亲阅重试考卷。
起初他眉头紧锁,直到翻开赵观文的考卷,才眉头舒展,连呼“好文!妙文!才藻优赡,义理昭然,深穷物体之能,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词义精通,皆合本意。我大唐有此英才,何愁盛世不再?!”
“龙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烧转更新。”赵观文终被昭宗钦定为进士头名,高中状元。
消息传来,偏远的广西上下一片欢腾。赵府更是热闹非凡,各路政府要员纷纷登门道贺。
要知道,自隋唐开始科举考试以来,广西还没人考中状元呢。要知道,岭南文化自古比中原落后,何况当时朝廷又规定岭南地区每科选进士不得超过7人,中状元的几率比被雷劈还小。
赵观文勇夺状元,也令世人对“南蛮”之地刮目相看,一时赞美诗词不绝于耳。赵观文勤学好问的精神,至今仍激励八桂学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青阳公主
八十二岁老翁考中状元,骑马游街作了副对联,千古无人超越
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遇到红衣阿飘千万不要送她回家...
青衣淑女与红衣女侠
长篇弹词《状元府奇案》18.青衣脱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