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明代“空白期”青花梅瓶浅析 ——何为“空白期”瓷器

要弄懂明“空白期”瓷器,必应先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空白期是指从大明正统14年起,经景泰朝,至天顺8年,共计29年的时期。三朝之中,年号为正统和天顺的皇帝都是明英宗朱祁镇,景泰皇帝是他的亲弟弟明代宗朱祁钰。兄弟二人轮值更迭,并发生有三件大的历史事件,直接影响到后来成化皇帝处世谨小慎微、心思缜密的性格形成,由于皇帝喜好“上好下仿”,造就了明成化瓷器以秀、以小、以精而著称,此乃后话。那么,到底这三朝发生了哪三件大的历史事件呢?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第一是土木堡之变。即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大太监王振谗言,御驾亲征瓦剌,于土木堡兵败被俘,所率50万大军皆殁。

第二是北京保卫战。朱祁镇被俘后,以于谦为首的大臣力荐朱祁钰即位,年号景泰,也就是“景泰蓝”大为发展的朝代。于谦任兵部侍郎统领大局,成功击退瓦剌对北京的围攻,扶大厦于将倾。

第三是“夺门之变”。击退瓦剌大军后,朝廷通过外交手段接回朱祁镇,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朱祁钰病危,大将石享、太监曹吉祥、大臣徐有贞簇拥朱祁镇夺宫门取回帝位,年号天顺。

位于杭州于谦祠堂的于谦雕像

不足30年间,干戈不断,灾荒连年,朝野动荡,史学家把明朝这一混乱而黑暗时期称为“空白期”,如同西方的黑暗中世纪一样。明史记载,正统至天顺年间,曾多次由都察院出榜,明令禁止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违者杀头,因此直接影响到景德镇的制瓷行业。

下面,以一件明代第一朝正统空白期的藏品来浅谈明“空白期”瓷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这是杨卫的香港朋友梁先生,从英国带回一件明空白期青花梅瓶。初见实物时,杨卫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更有幸将其收为囊中。这件梅瓶是明正统青花高土、童子携琴访友梅瓶,器物高度28.3公分,口沿直径4.8公分,底座直径9.2公分。整件梅瓶分三段,印胚成型、泥釉相接而成。造型古朴,时代特征明显,唇口正梯形,丰肩、束身。上下比例适当,端放案头感觉敦实沉稳。肩部至口唇为二层附属纹饰肩部锦地开窗,三个开窗里构折枝莲图,中间构主题纹饰。底挖足露胎,无挂釉,胎体洁白细润,器物底部修胎随性,底部接痕明显,但工艺手法老到、自然,胎釉结合处由里及表泛明显火石红。主题纹饰正立面为一仙风道骨之高士,手持一藤杖,身后尾随一童子双手抱琴。人物用线条以构线留白构图,一笔点实写意画法。衣物均留白,衣随风飘,用笔精到自然,一气呵成。顶部漫云舒卷,去呈铁索状,下部以山石、野草、山花铺路,意境深远。主题纹饰背面,苍松直插云霄,枝随云动,云随风卷。松树的画法具有典型的明永宣遗风。最下端边饰用蕉叶纹构附饰,中茎留白,典型明空白期特征。青花所用钴料为永乐宣德尚未用尽之钴料,进口苏麻泥青和国产料混合而成,青花发色湛兰纯净。同时,没有因铁含量过高的缺点(苏料高铁低锰会形成铁锈斑入骨即青花浓处泛黑并下凹的缺点)。釉面温润如玉,宝气十足。此外,该梅瓶上手后比较同类器物大小、比例来讲,胎体相对偏重。这件梅瓶的主题纹饰,是汉阳古琴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其喻意高雅,体现琴为媒,士为知己者死的高尚情怀,携琴访友就此成了文人雅士交友的代名词。

不论从器物造型,还是主题纹饰上讲,这件梅瓶都是难得一见的佳器,极具收藏价值。从这件藏品来分析空白期的瓷器状况,空白期并不空白,只是相对官窑较少。

土木堡之变以前,蒙古瓦刺势力影响的范围主要在西北、东北,瓷器之都景德镇在中南部,仍可见歌舞升平的祥和之态,应该不会影响景德镇的经济和制瓷业;另外,朱祁镇父亲宣德帝朱瞻基将明代推向了最强盛时期,即史比贞观的“仁宣之治”。更有贤相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朱祁镇,正统朝可谓国富民强。《明英宗实录》载:正统元年(1436年)浮梁民陆子顺一次向北京宫廷进贡瓷器五万余件,另从传世和这几年景德镇窑口出土的瓷片来看,在正统十四年之前出品瓷器量也不很少,天顺元年有委中官至景德镇烧造瓷器,天顺三年有原定烧造十三万三千余件后经工部奏减八万的记载。宣德八年朝廷决定烧造龙、凤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这些瓷器岂可是在二年内即可烧成?可见空白期还是有大量瓷器的,只是保存至今品相完整的物件不多见了。

土木堡之变后,皇权更迭,且连年自然灾害,从景泰到天顺的十五年,景德镇瓷器产量就较少了,且品质也不断下滑。正是由于这三朝官窑和民窑实物产品有纪年的十分少见,使人们对这期间产品面貌感到朦胧,所以这期间的产品被陶瓷学家们称为“空白期”或“空白点”或“暧昧而混乱的时代”。那么空白期瓷器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从目前在江苏省江宁县牛首山弘觉寺正统年间塔基中发现的青花小盖罐、在江西省新建县明宁献王朱权长子朱盘炕,正统二年墓葬中发现的五个青花缠枝莲盖罐、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正统八年款青花山型笔架等这一时期的标准器,以及近几十年以来的传世件出土瓷片并结合此件青花梅瓶特征,可以得出简要结论:

(一)从器物原料胎土上看,基本使用的是浮梁瑶里的麻仓土,胎质致密、细白、偏重。

(二)从器物面施釉上看,仍是明早期大量使用的石灰碱釉,该釉薄而白腻,也有微带青或灰青色的,均光透明,口沿釉质细平、腴润。景泰口沿施酱色釉,个别有细小开片纹,天顺时含铁低,釉光洁,少缩釉细点,盘子则多是正统、景泰为佳,其釉色多数温润如玉。

(三)青花料用料上看,混合青料是正统期间主要用料,国产青料为主,混同进口的高铁低锰苏麻尼青料混合使用。钴料发色浓艳清新,色浓处少有下凹不平褐黑色斑点沁入胎骨,少有晕散现象。景泰、天顺朝青花色调崇尚淡雅,浓淡不一,钴蓝发色以锭青为主,为后期的成化发色作了铺垫。除官窑,进口苏麻尼青料单独使用少见。

(四)从器型及制件工艺上看,碗、盘、罐、瓶、香炉等同明代早期器型,小件琢器瓶、罐多用印丕成型,镶接而成,接痕多而明显。内不修坯,多无釉,唯有碗正统时有足底施薄釉成“糨糊”底,高足瓶圈足和高足把杯用釉接合,有别于明早至元的泥接,因此在瓷器鉴定中往往讲泥接早、釉接晚就在于此。罐类其造型肩腹丰圆、束胫、足外撇,给人端庄雍容大方之感。正统器物如罐类立器同宣德时直颈形相同,而景泰、天顺则与其后成化“上收下阔”式相近。圆器足跟内敛,与以往相比足底乳突状现象少见。琢器修胎随意,多浅宽足或微上凸的平沙底,给人敦厚感。

(五)从纹饰上看,仍用明早期的一笔点实画法。笔法粗放、酣畅、洒脱不羁,线条有明显的轻重粗细变化。正统与景泰、天顺之主要区别是正统笔致俊巧,纹样精致秀丽,更接近宣德风格。景泰、天顺则肥润圆柔,好似用柔软羊毫挥就。正统刚用中锋以抖屈笔法画成纹样,给人苍劲古拙之意,特别是正统人物被画得形神兼备,线条十分流畅,有吴道子风格,是明代青花人物的精粹之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统常见器物纹饰有卷云人物纹、云气纹、缠枝莲纹、缠枝莲捧八宝纹、缠枝菊纹、湖石牡丹孔雀纹、麒麟纹、山石松竹芭蕉纹、折枝瑞果纹、莲池游鱼纹、杂宝纹、缠枝茶花纹等。景泰、天顺除继承上述纹饰外还有松、竹、梅、石兰、灵芝、蒲草、宝杵纹、梵文等。同样题材的纹样各个时期也有其特征,如缠枝莲的花头,正统和宣德一样,似宝相花状,工整细致,景泰则画成螺旋型,非常简单,折枝瑞果和缠枝茶花,宣德、正统初写实,正统至景泰则成写意画展,三果简化成一果,花瓣随意点成“逗号”状,枝叶纷披,变化自如。正统的卷云人物纹梅瓶、大罐或碗多以左右飘拂的弹簧状卷云作人物背景(见本件作品),常有三国故事、携琴访友、高士对弈图等作品,画中人物神形兼备,线条十分流畅,称之明代人物画精粹之作,景泰后期画面趋于草率简化。另外,动物纹饰也同明后期作品不尽一致,如正统麒麟多画成昂首前瞻蹲状,四周以火焰杂宝纹饰补白,而弘治至明末则多作回首仰望蹲状,补白的火焰杂宝也画得草率简约。

(六)从款识上看,目前尚未发现这三朝署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正统时期仅在民窑器上发现有“正统×年”四字楷书款和较长的楷书纪事款。天顺时期有“天顺年”三字楷书款,这些款字用笔较草率不拘,有的字体不甚规整,在传世品中常见“大明天顺年制”纪年款,孙瀛洲先生多次讲此类器物多为明天启朝的寄托款。

杨卫说以上也只是一已之见,以此向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老师们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他还表达了对梁先生的感谢:“本人有缘得到的此件藏品,梁先生虽已转让与我,但从他眼里仍不难看出依依不舍之情,他曾再三表达一定要满足他能再次见到它,我欣然应允,随时可见,君子之诺,定不负之,我心当铭记!”

藏品人: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杨卫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空白期(景泰)青花瓷器特征
如何鉴别明“空白期
明 空白期、成化青花的介绍及老化痕迹的展示
明代空白期瓷器的鉴藏
对正统、景泰、天顺年间青花瓷器的识别并非易事
瓷器发展史上空白期的人物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