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快速“辨证施治”的方法
我这个人非常笨,又没有情趣,也没有任何建树,仅仅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师,在临床上不爱自拟组方,特别爱走捷径,投机取巧,从小上学就养成了不管干什么首先找方法,找窍门的习惯。在学医上也是这样,爱看老中医的书,不爱看纯理论的书(除过四大经典),在治病上除了惯用经方外,就是找老中医的验方或者民间的偏方,尤其是将一些老中医一生最得意之方为我所用。

刚学中医时,学的东西都是书上和前辈的经验东西,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临床经验的增多,总想标新立异,辨证立法,自己组方施药,结果临床疗效很一般,大多数是几乎无效,完全不像书上谈到的辨证施治,依法用药那么灵,对此,思考了很长时间,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悟性不高,思维笨拙,不是那块料。还是老老实实沿用学习古人和前辈传下来的经典方,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一类的经方和后世《千金要方》、《温病条辨》一类的时方以及名老中医久经验证的经验方,结果临床疗效大幅提高。想来其中的道理,还是因为这些方是经过上千年和成万上亿人试验的结果,疗效可靠,所以才能传下来。像我这等笨人,即不聪明,生命又有限,为何要舍易求难,自作聪明,独出心裁呢?只要守住经典,继承前贤就可以了。
刚行医时,一直遵循的是四诊八纲,脏腑辨证,一个患者至少要15分钟,一天诊二三十人下来头昏脑涨的,看到最后几个患者简直都有些草率,这是实话。我曾拜访过一位老中医,日诊百余人,三五分钟就把一个患者处理完了,对此种情况我以前好长一段时间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读到一本书,就是胡希恕老先生的《经方传真》,书中讲到辨方证时说:“方证是辩证的尖端”。抓住方正进行施治又快又准,并且详举了大量的病例,至此才恍然大悟。临证上只要见到“呕而发热”现象就可以直接开小柴胡汤,见到“发热而渴”就立刻想到白虎加人参汤,根本就不用按部就班的走过程,详分析,有些病情甚至直接舍脉从证。也许有人会问,你这个方法不可靠不科学,容易以偏概全,误诊误治。对于这一点我早些年也考虑过,但是后来的时间也证明了胡老的话是正确的。
辨方证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汤方辩证。
“方证是辩证的尖端”,是说方正就包含了六经、八纲脏腑辨证,它是辩证的具体实施。换句话也就是方证中包含了理法方药的内涵,这确实是一个妙法。直接反映,省去过程,一步到位,快速处方。现在回过头来看老中医日诊百余人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了,他应该就是掌握了这个方法,见证发药。
但要掌握这个方法,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熟悉汤方的指征也就是条文。必须是滚瓜烂熟。如小柴胡汤,最起码要记住: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等,记住了这些条文,临床上碰到这些症状,直接就联系到了汤方。看到往来寒热,小柴胡汤就冒出来了,不假思索,随口而出,所以熟悉条文是关键,在这方面不得偷懒。
第二:要背熟方子,包括剂量,其基本药味和比例不能差。既要记住药味,又要记住药量,这也要下死功夫。不管用什么方法,总之一句话,一定要记住记牢,这样临床上才能快捷。
第三:要学会抓主症,要从患者众多的症状中迅速找到主症,即方子的指征,这个主症,既可以是简单的,如口苦咽干目眩,少阳证小柴胡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渴,小青龙汤主之。也可能是稍复杂的症候群。
只有做到以上三方面才能准确无误的快速的开方用药。
其实中医并不难学,难的是持之有恒,功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以上仅仅是本人对学习中医上的一点亲身体会和拙见,希望对有志于学习中医的学者有所启发。
最后,再次说明一下,公众号里发出来的方子都是我十多年从众多方中检验出的有效方剂,有祖传、有名方、有验方、还有民间的偏方,一句话,全是真金白银,可谓是本人的看家本领,吃饭的营生,因为现在还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或者经过多方医治无效而被病痛折磨的,所以不愿私藏,贡献出来。

灵台秘典偏方秘方馆

2020.3.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临床快速辨证施治的方法
幸福医话——谈临床快速辨证施治的方法
急性胰腺炎的具体中医治疗方法
从学方到藏方:「开方」路上的几点治学秘验
我早年是崇尚辨证施治的,后来发现效果不明...
刘渡舟老师的抓主症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