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帖可以,创作不行?你得这样练!

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关于入帖的问题,无非是通过读,临,较,背,反复交替,直到把一本帖能基本准确的的写出来。入帖的方法和路径,各种书法资料,网上文章很多,观点和方法基本趋于一致,再说无非是重复。

入帖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只有入帖,方可论以出帖;出帖是学习书法的终极目的,是建立个人书法风格的必由之路。只有出帖,入帖才有意义。只讲入帖,不讲出帖,是食古不化,为书匠,为书奴。但一味强调出帖而忽视入帖,则是进退无据的信手胡来。只有先求入帖,后求出帖,二者紧密联系,接续递进,才是学习书法的王道。

在出帖这个关键的问题上,一些文献和书法名家大家的说法,都在顾左右而言他,提不出什么明确的路径和方法,更没有什么快速通道和方便之门。

必须老老实实的临这个,临好这个再临那个。甚至强调遍临百家,博涉古今。这些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废话,不但是无用的,甚至是妄语欺人的凿空谰言。这只说明一些人的随众附和,也说明其目光的短浅,思想的空乏,思考的缺失,理念的陈旧,方法的老套。这些故作高明的陈词滥调,出自前辈名家之口,就会影响甚大,让人学用无所适从,更使人将出帖视为畏途。

笔者在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出帖,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体认和方法,实践证明也是非常实用快捷的方法,愿与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分享。识见浅薄,谬误难免。但作为一个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不揣浅陋,愿与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分享。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欢迎讨论留言。

一、选择好入帖的法源,与出帖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书法入门的法源选择上,在将来的长远发展上,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1.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皆可直接取法学习。

书法实践证明,五种书体,各有其不同点和难点,学会一种书体,不可能通会另一种书体。即使人尽皆知的所谓唐楷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但学会欧阳询,仍然不会颜真卿;会写三五种唐楷,还不会写行书,草书,也不会写篆隶的人,比比皆是。这里,我们不展开讨论这个问题。只说明一点,喜欢什么书体,就直接学习这一书体,不要受世俗的影响,非得人人去学习楷书不可。这样可以直奔主题,少走弯路。

2.尽量选择动态的,开放型书体,慎选静态的,闭合性书体。

楷书,尤其是唐楷,入帖就是出帖。写准确就到头了,也就等于出帖了,不存在出不出帖的问题。尤其是欧阳询,柳公权楷书,是完完全全的闭合性书体。在笔法,字形上,他们把自己创立的这种风格发挥到极致,使后学没有一丝一毫改动,创造,发挥的余地。学习这类书体,必然会亦步亦趋走向复制古人之路。从学成起,如果不想大破大立,就终生当古人的肉体复印机。

但同是静态字体的楷书,褚遂良,颜真卿,智永,赵孟頫以及千姿百态的魏楷,就皆可为范。其他书体类推。如篆书的铁线篆,隶书的《曹全碑》等等,皆应慎选。

3.晋唐宋为基,秦汉与明清为用,远近基因的杂交优势才是真正意义上出帖的首选路径。

事实证明,在同一种东西里生变出新的东西,可能性极小。在书法遗存中,较远的秦汉和相近的明清是两个富矿。在出帖的路径选择上,取其两头,融会中间是个好办法。

选择晋,唐,宋任意名家的法书为基,基本掌握了他的技法,再以自己的审美好尚和趣味,或远追秦汉的雄浑博大,重稳质厚,近接明清的无拘无束,放情任性。

如果独尊一家,再没有新的追求和变革的方向,而有目的的学习另一家,要么就会形成单调简陋,要么就只能等而下之。“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是一个魔咒,谁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这种教训非常之多。许多人到老年才明白这个道理,但已为时已晚。

二、出帖的初级训练和实践

选择突破方向是关键,而出帖的具体操作手段更加重要。

1.边临边创,临创要紧密结合

入帖和出帖是学习书法过程中密切接续相连的两个阶段。

上手学习临摹,也就是入帖,要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四个方面系统的下功夫。当掌握该帖的基本规律后,必须以所临学原帖的基调开始创作。在创作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补短板的目的再研究,再临摹,再创作。比如笔法仍不能准确的表现,就有目的 ,有重点的训练一段笔法,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其它类推。

集字练习创作:

集字法是书写者在入帖实践的基础上,将字帖中的单字或偏旁部首集字为新的文辞进行书写。由集短句到对联、名言、诗、词、文等。内容逐渐增多,不断提高学书者的出帖能力。这是出帖的最初级方法。现代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集字字帖,直接借用这样的字帖书写作品,极为方便。

集字练习不能过久,更不能形成依赖,只作为从临摹到创作的过渡。因为集字帖的章法都不自然,是人为摆字,排字而成的。

代入性练习创作:

不再刻意利用字帖的范字,而是借助字帖的风格特点来进行书写实践。就是凭借入帖过程中对字帖的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特征,熟练掌握后而进行的创造性书写。已学已知,在创作中能代入多少就代入多少,在创作中发现学习的不足,察问题,补短板,这种方法最能锻炼习字者的出帖能力。

周而复始的练习创作:

反复从临摹到创作 ,从创作到临摹,一本帖就基本学到手了。

三、以古为师,永不过时

到了上述这一步,才仅仅是象某某人而已,还远远不是出帖。而真正意义上的出帖,还要另寻门径。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优良的母本,但需要嫁接新的品种并使之健康成长 ,才算有了我们自己培育的新品种。

学习书法最核心的终极目标,是创造自己的风格。

纵观历史上大家的成功之路,我们会发现,他们都只是突出了书法表现形式的某一两个点。比如颜真卿突出了字法的宽博和笔法的以篆入行,米芾突出了笔法的的劲厉和字法的攲侧倾斜,黄庭坚草书突出了点线对比及笔画中段的扭动,王铎突出了涨墨和章法上字的组合等等。

墨趣·七狼三羊兼毫

篆·隶·颜赵楷书

苏轼行书

大中小一套3支99元

点图下单

大道至简。这些历代大家成功的路径和经验,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是:寻找自己的突破点,明确掘进的方向,在另一个法帖上获取一两个点,引入不同的基因,通过两种以上不同表现手段和形式的相互取舍,化合,变成既不象某甲,又不象某乙,而具有二者以上优秀表现形式的新作品。

书法史告诉我们,书法上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四法,都有出帖的突破点。

有了掘进方向和操作手段,出帖就不难了。路径和手段,无非如下述:

1.夸张原作风貌。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学书当长肥加倍,尽其笔势而纵之。盖凡书经刻石,摹拓必有瘦损,加倍临之,乃得古人原书之意”。

通过“长肥加倍,尽其笔势而纵之”的夸张来追求原书的气度,放大原书特点,是出帖的有效手段。如徐渭学米芾,米芾的用笔提按动作强烈,结体不作正局,徐渭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起大落,左右摇曳,激越跳荡,强化了原作的视觉效果。郭沫若学米芾和徐渭,取其二者的中和,也自成一家。

米芾《复官帖》

徐渭《大草千字文》局部

郭沫若书法毛泽东词句

2.弱化原作特点。

对原作过于强烈的笔势,字的体势,章法布局作中性化,弱化处理,是出帖的又一路径。比如八大山人学王羲之,把王书所有的丰富表现一律剔除,只留下王书的骨力和形质。又如郭沫若学米芾,徐渭,是二者的中和。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八大山人手札

3.发挥自己的理解,体认和想象,在四法中寻求突破。

遍临百家,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为多临而临,临万家都没有用。

古今书法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上的不同表现手段,是学习书法出帖的无穷无尽的法源。在原已学习掌握母本书法的基础上,选择另一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四法的任意一两个点上下功夫,求突破,达极致,就能出帖,就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有人问齐白石,你为什么连古代许多大画家的名字都不知道?齐白石的回答是:他们与我的画没关系,我知道他们有什么用?

徐悲鸿曾经说过:“独持己见,一意孤行。”这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感,拥有超于常人的眼光和自信的豪言。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选准了目标和方向,坚持朝着自己认准的方向和目标掘进,成功就是一定的。

4.从相反的风格中寻找出路。

如取法清晚期的碑帖结合。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不是以名的上为上,而是以法的上为上。古今名家,无论远近,都有上法。不然岂能名家。只知道几个人尽皆知的名家,是一种随俗和短视。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道尽世事的真谛。此语足通书法之理。

晋唐虽好,但人人习学,就会因熟而俗,见惯不惊;千人一面,在所难免。而从明清至民国许多大家的书法中探寻我们出帖的消息,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对碑帖结合的技术问题,他们已经为我们解决了,我们来个拿来主义,取其一两个点,直接化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很快就出帖了。

关注“书法功课”,快快乐乐玩书法

竹慈纸已售10000多刀

100%好评·高性价比

9910刀

点图下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碑與帖 PDF
关于书法临摹的几个问题●林峰
如何选择书法贴?
书法的学习一:碑与帖
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他一年内竟12次登榜国展,3次获最高奖|懂投展窍门的人,既能入展又写出风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