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个性化是现代化学校的必备品格

——青岛三所学校的考察笔记


20171225日,参加教育部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会议安排了青岛市的7所中小学校组织代表们考察,我所在的小组去了3所,分别是青岛第五中学、崂山区麦岛小学和崂山区育才学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新建学校,新建学校不是指办学历史短,麦岛小学创建于1919年,青岛五中创建于1986年,但三所学校都是20132014年在旧址上重建或者迁建、新建,新建或重建中体现了新的建设理念、规划理念、办学理念,实现学校整体规划建设全新,教育理念全新,发展水平全新。

走进这些学校,从视觉到观念,都让人耳目一新,应接不暇。对比之下,西部的学校即使也有很好的建设,但是差距还是不小。

 

学校建设的国际二代


真是孤陋寡闻,第一次看到国际二代学校这个概念。青岛五中2013年在旧址上完全重建,重建采用了国际二代标准的建设理念,即“教育技术先进,物理环境可控,人文交流和谐,信息多向传递”。这一建设理念,除了实现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全覆盖,关键是解决了城市学校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操场、篮球场、文化场等活动场地,如果平面布局在有限的校园内,在城市学校就显得十分拥挤,那么在建设中向立体空间要资源,操场建在了楼顶,篮球场建到了地下,楼宇的设计留足了宽大的空间,楼道宽度10多米,类似酒店大堂,既是学生活动、交流、休憩、沉思的场地,也是各种教育资源展示的空间,整个校园一栋单体楼,满足了教学、活动、交流、工作、生活等所有需求,解决了空间不足的所有问题,真是有效利用资源呀!

国际二代学校的教室是信息化全覆盖,多媒体展示台、学生电脑、实验操作台,实现声光电、温度、湿度可控制的系统。


学校建设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装饰材料、光伏发电、雨水回收、奇缘热泵、新风系统一应俱全。

有效利用的空间也许十分稀缺,所以从地面到墙面,从过道顶部到各种角落都被充分利用和打造,三所学校的感觉是,精致到每一个角落,创新教育无处不在。

青岛五中宽阔的楼廊

 

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气质


如果所有学校办学条件都相差无几的话,学校的差别主要是文化。

文化是一所学校从内到外的精神气质的显现,这种气质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设计、课程实施、教学形态、环境建设、人际和谐。

没有独特文化,就会千校一面。所有的学校都应该凝练出自己学校文化的表达符号,包括核心的理念,外显的符号,类似一种图腾。而这些文化内涵的凝练最怕大而无当,空洞无物。

青岛五中是“松兰”文化理念,源于建校是校园里有五棵松树和一棵玉兰树,提炼出“松傲兰洁”的精神文化,追求一种师生的精神境界,引申出教师的文化行为“松香兰韵”,体现专注和师德,引申出“松贞兰雅”学生文化行为,体现坚贞刚毅,博学儒雅。

青岛五中的“松兰文化”


麦岛小学践行的是“情趣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有生活情趣的人,围绕情趣这一理念,构建“情趣·绽放”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又分为“情智”“益趣”“体验”“品味”四大类。最让人意外的是麦岛小学围绕“情趣”开发了一门“食育”课程,专门有两间教室作为专门的教学场所,制作食品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如果把食育作为动手实践的课程是比较常见,但是系统开发成课程还编写了教材,比较少见,介绍食材的成长,饮食的分布,食品的美观,食物的历史,中国的菜系,餐具的历史和文化特征等等,简捷地让学生对每天所必须的饮食有了系统了解,真实关注了“情趣”。

麦岛小学的食育教室


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学校的办学中都注重吸收了海洋文化的元素。青岛五中“让海洋教育走进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海洋体验教室,开发了海洋文化课程。崂山育才学校则关注了传统的渔村文化,把一些渔村生活的场景、渔民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设施搬进学校,建成一所博物馆。

海洋文化元素


透过学校文化看到的精神气质,感受到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特质,可能是地域文化的呈现,也可能是学校历史的累积,也可能是校长的兴趣,也可能是师生的价值追求。文化在学校是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文化的概念本身就很抽象不确定,变成师生共同遵循、可感知的符号系统,必然注入了一定的智慧和提炼。

崂山育才学校提出了“动车文化”,乍一看有些牵强,“动车”作为一个具象,虽有现代感,但是缺乏审美上的意蕴,很难抽象出精神的意义感。但“动车”作为文化具象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学校阐释“动车文化”为,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观念,生发出“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的理念,强调了所有成员、组织都要有动力,人人都是动力源,打造动力型年级、动力型班级、动力型教研组、动力型教师等等。

崂山育才学校的“动车文化”

 

课程多样性整体有机


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观已经发生变化:

统一性课程落实育人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是统一性课程的基础。

多样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和选择,必须开发出适合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学习品质的孩子所适应的课程,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未来性课程为学生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实施要把孩子放在未来社会的需要去培育,尽管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但是能力、思维、观念、品质等素养是面向未来的基本价值和工具。

麦岛小学的“食育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懂得生活情趣,也是着眼于未来生活。

食育教室


青岛五中的课程建设,着眼于培养现代公民,围绕“民族情怀,责任意识,国际视野”构建课程,把课程统一为“知类”“德类”“知德统一”,这些课程从定位上讲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成熟的特点,从构架上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虽然“知类”“德类”这样对课程的归类值得商榷,但是体现了课程的整体观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理念,把地方课程海洋文化、传统文化、安全教育、人生规划按照课程性质归入“知类”(强调认知)“德类”(强调实践)课程。“知德统一”课程则为学校自主开发的小初衔接、STEM、多元文化体验、艺术体育、创造制作等课程,避免了校本课程开设随意化的现象。

青岛五中的课程建设体系


新的教育理念以学习为中心,无论是课程、教学、活动都要关注到学习问题。青岛市市南区深化课改中,加强“学”的策略研究,全面推广自主、个性、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些认识本身就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

青岛五中在学习中强化了课程的多样性,让学生更多选择。

 

崂山育才学校在学习理论方面提出了“微习惯”的理念,针对每位学生的起点不同,设置成长目标,从微小习惯养成抓起,把提升变成一种习惯。据说这背后的理论支撑是“行动科学”。在进步过程中微笑的进步容易实现,把微习惯变成持之以恒的坚持,就出现水滴石穿的效果。


 

看完这些学校,深感教育进入新时代,教育从条件、规模、数量等外在目标转向细节、品质、内涵等内在发展,改革永无止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文化建设构想
教育的真谛在于“真”
以“正心教育”主题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用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校内涵发展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