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尔多·罗西逝世20周年|建筑类型学的源与流(一)

作者:王开

本文分为两篇,将为大家简单讲述建筑类型学(Typology)的发展历史,从西方的希腊和意大利到东方的日本和中国,试图简略概括一条建筑类型学发展的时间线。或许能启发各位对于中国设计传统的一些思考。


值建筑类型学大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逝世2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这位“建筑诗人”致敬。

谈到类型学,很多人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其实这是一个大家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的学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不过这个概念源于西方,我们中国人不明晰它的含义罢了。而建筑类型学作为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偏人文学科,与建筑史、城市形态学、城市规划、考古学、建筑批评学、修复学(restauro,国内有时翻译为遗产保护)、语言学,甚至哲学(实证主义、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文脉”、“纪念性”、“空间文本”、“建筑元素”、“建筑语汇”、“意象”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词语也与建筑类型学息息相关。

类型学之于设计,是本土设计的灵魂和符号。凡是设计大国,都经历过一番卓绝的寻找,方能找到基于本民族文化、并能被世界广泛接受的原型。

1955年,中国建筑史学家、也是第一位用类型学方法研究中国建筑的建筑师梁思成先生(1901-1972),在中国建筑研究的开山之作《中国建筑史》的序言《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中写道:

“到现在为止,中国城市多在无知匠人手中改观。故一向的趋势是不顾历史及艺术的价值,舍去固有风格及固有建筑,成了不中不西乃至于滑稽的局面。”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今日中国保存古建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将来复兴建筑的创造问题。”

”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梁思成(左)、莫宗江(右)测绘赵州桥留影

数十年后的今天,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找到了吗?关于建筑类型学的一系列疑问,比如:

何为建筑类型学?建筑类型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建筑类型学是怎样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又对建筑史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除了Aldo Rossi,还有那些大师曾为这门学科添砖加瓦,体现了建筑学的诗意、理性与思辨?日本和中国建筑师对东方建筑体系的类型学又有过怎样的思考?

让我们先从类型学的起源谈起。

起源:类型学的哲学基础与词源

大约两千四百年前,伟大的古希腊思想家和哲学家、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通过对世界本质的思考,提出了基于二元论(dualism)的形而上学(后来被尼采命名为“柏拉图主义”),认为世界是精神和物质对立存在的本源构成

柏拉图

那本源又是什么呢?柏拉图及其学生在思考本源的过程又发展出了本质主义(Essentialism,又译为精粹主义),倾向于将世界分为真实、不连续、不可变的种类,例如他们认为宇宙是由水、火、土、气四大元素构成,曲线是由无数极微小的直线连接而成

活字印刷术对汉字字模按照部首归类的方法应用了类型学方法

从词缀划分来看,类型学,TYPOLOGY,由两部分构成:前缀单词

意象可能源于印刷术中使用的雕版或方块状字模(印刷术英文:Typography);源于希腊语λόγος,原意为带有理性和智慧地交谈。

如何理解一个建筑并加以分析?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建筑类型学就是对建筑进行类型划分和形态划分的学科,是一种理解建筑本质的方法论。

初探:帕拉迪奥与《建筑四书》

最早试图对建筑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的建筑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作为现代建筑类型学遥远的先驱,他写下被誉为“西方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图书”(Thomas Jefferson语)、同时也是第一部用类型学观点写成的建筑学巨著《建筑四书》(I QUADRO LIBRI DELL’ARCHITETTURA)。

1570年《建筑四书》首版扉页。1570年在威尼斯第一次出版了《建筑四书》,本书印刷采用了当时欧洲最优秀的雕版工艺和印刷技术,印刷极为精美,成为书籍收藏史上的著名藏品。世界上已知有6个机构的图书馆收藏,分别为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大英图书馆、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和美国罗彻斯特图书馆

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书对建筑基本元素进行了基本分类。他将建筑的基本元素按照台基、柱、门窗、梁楣、屋顶进行了分类。

▷第二书确定了帕拉第奥式建筑的范式。描述了他设计的9座府邸和22座别墅(包括一些未建成的作品)这些由帕拉迪奥提炼希腊-罗马建筑元素精华而确定的原型,具有严格的范式,被后人称为帕拉第奥式建筑(l’architettura paladiana)

帕拉第奥<圆厅别墅>剖面图

▷第三书对道路和桥梁做了分类,并对比了希腊式和拉丁式巴西利卡的平面差异。

▷ 第四书对他考察测绘过的26座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遗迹(这些建筑分布于罗马、那不勒斯、尼姆、阿西西等城市)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这些建筑的类型包括18座矩形平面的神庙(Tempio)、1座矩形平面的巴西利卡(Basilica)、7座集中式平面的神庙。

帕拉迪奥用长达22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过程艰辛而曲折。人类又一次用精密的数据和测绘,严谨的比例和几何知识重拾起了失传已久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文明。考证、分类的过程固然辛苦,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之后的两个世纪里《建筑四书》成为一本几乎每个建筑师人手一本的手册,影响深远。

然而这本书并不是将范式僵化为教条,而是提供一种组合的模板以供人们灵活使用。帕拉迪奥设计的建筑没有一座是原封不动抄袭希腊罗马古建筑的,他的帕拉迪奥范式也是在希腊罗马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提纯的产物。他通过分类使人们隐约地了解到,希腊罗马建筑如此纯粹美丽的原因就隐藏在和谐比例的几何形式、统一的材料、有序的布局和空间组合之中,以文艺复兴时代独有的视角为后人打开了建筑类型学的大门。

清华大礼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7年建。由美国茂旦洋行的建筑师墨菲(H. K. Murphy)和达纳(R. H. Dana)设计,是国内不多的帕拉第奥式建筑

2012年,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在耶鲁大学建筑系的展览“Palladio Virtuel”(虚拟的帕拉迪奥)。采用了艾森曼惯用的图解手法(参见其著作《图解建筑》)。早在1960年,他和柯林·罗(Colin Rowe)曾经进行过题为《理想别墅的数学:帕拉迪奥和柯布西耶的对比》(“The Mathematics of the Ideal Villa. Palladio and Le Corbusier Compared”)的对话,随后的1961年,他和柯林·罗曾一同游历帕拉第奥的一系列建筑

发展:来自考古学和语言学的滋养

在17到18世纪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的背景下,建筑类型学与考古学、艺术批评学进行着频繁的学科交流。不管是建筑类型学,还是考古学和艺术批评学(乃至衍生出的修复学,restauro),都绕不开一个人的名字——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

1755年,德国青年温克尔曼来到罗马学习仰慕已久的古典艺术。由于学识广博,尤其是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希腊文书法,给枢机主教(Cardinal,即红衣主教)兼教皇外交官阿布里克·阿尔肯托(Alberico Archinto)留下深刻印象,随后被聘任为其私人图书馆秘书。

他与梵蒂冈天主教会的精英阶层联系密切,与学识渊博的枢机主教兼神圣罗马教团图书馆(Librarian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馆长阿里桑德罗·阿尔巴尼(Alessandro Albani,人文学者、书籍收藏家和重要的艺术赞助人)交情极好。由于这些原因,温克尔曼有机会阅读梵蒂冈图书馆的馆藏手抄本和文献、参观丽城庭院(Cortile del belvedere,现为梵蒂冈博物馆)和阿尔巴尼别墅(Villa Albani)里的家族收藏。

梵蒂冈图书馆一角。梵蒂冈图书馆全称为梵蒂冈圣座图书馆( Bibliotheca Apostolica Vaticana)。世界上手抄本和古代典籍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同时藏有丰富的古代绘画和雕塑

1763年,他出任教皇克莱门特十三世(Pope Clement XIII)的文物长官,同时考察了庞贝古城(Pompeii)、帕埃斯图姆(Paestum)、赫库兰尼姆古城(Herculaneum,又名海格力斯古城)等地。

庞贝古城遗迹与维苏威火山。庞贝古城保留了完整的城市形态,温克尔曼考察之后过了两百年,柯布西耶在庞贝古城停留5天,庞贝古城广场的轴线和罗马DOMUS住宅给予他的灵感后来被记录在《走向新建筑》中

当时庞贝古城的雕塑和壁画正遭受由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一世(Ferdinando I)带来的破坏,他在看过一尊罗马时期森林之神(就是大名鼎鼎的“潘”,半人半羊,掌管农牧业,喜爱音乐,传说是排箫的发明者)和女仙野合的雕像后,认为古罗马人的裸体雕塑是放荡而不雅的,下令销毁一大批来自古罗马的珍贵手卷和雕塑。

温克尔曼用重金买通了庞贝古城的看守,抢救出一批来自庞贝古城的珍贵艺术品,并对一部分手卷进行了研究。

温克尔曼像。1755年绘。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国著名文学家、艺术鉴赏家、图书馆学家、艺术批评学的奠基人、“现代考古学之父”。出生于贫穷的鞋匠家庭,靠着天赋和勤奋,成为那个时代最博学的学者之一

温克尔曼是一位著名的文物鉴赏家,被后人公认为“现代考古学之父”,他第一次用现代的考古思想进行考古研究,具有实证精神(启蒙运动知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时间线研究出土文物,首次建立了以风格和美学准则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为了“发现艺术的本质”,他写下了一系列广为流传的著名论文,对包括歌德、席勒、谢林等人的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并一定程度引导了民众对于艺术品价值观的认知,成为艺术批评学和新理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

古希腊著名雕像拉奥孔,其表现出的男性力量感对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风格产生影响。就是在鉴赏这座雕塑时,温克尔曼说出了那句对古希腊雕塑对著名评价:“高贵的单纯,肃穆的伟大。”

温克尔曼之后,出现了一批追随他脚步的人文主义大师。和他同时代的德国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写下《评述温克尔曼》一文以示纪念,除此之外,还有例如写下《建筑与绘画》、《威尼斯之石》、《建筑的七盏明灯》的英国人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领导人之一、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的创始人约翰·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遗产保护理论的奠基人欧仁·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1814-1879);意大利建筑修复学家卡米洛·博伊托(Camillo Boito,1836-1914)等人。他们本身多才多艺,精通音乐、诗歌、绘画、历史,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写出大量的著作传播人文理念,保护历史遗迹,尊重历史文脉的思想在欧洲日益深入人心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随行的考古学家和文物学家测绘狮身人面像。1803年,《Universal Magazine》插图

考古使人们对传统古典文化之美得以了解,艺术批评引导和矫正着大众审美和舆论认知。(尤其是后者,在中国比较薄弱)这两个学科在当时的主要建筑学体系——巴黎美院体系(Beaux-Arts布扎体系)的课程中有着重要地位,直到现在法国、意大利的传统建筑学校的本科还设立与此相关的学科。与此同时,大众认知和审美的提高也给建筑学的进步制造了土壤。

在另一方面,语言学的发展使得语言学和建筑学的跨学科类比成为可能。18世纪后期,施莱格尔兄弟两人(Karl Wilhelm Friedrich Schlegel 和 August Wilhelm Schlegel )对于语言类型学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对印欧语系多种语言的语音、语义的比较,提出了格林定律(Grimm's law),发现了梵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英语有着相同的词汇和时态,并推断出了印欧语系“原始语”的部分发音。语言类型学的方法经常被应用于建筑风格的演进和比较研究中,其原因梁思成、林徽因先生曾在他们著名的论文《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解释的很清楚:

“早在17世纪,欧洲的理论家就开始将建筑的与语言相对比,因为语言和建筑一样具有构成要素、结构规则和功能。”

这些来自其他学科思想和方法论的营养,逐渐被建筑类型学所吸收,欧洲大众对于“记忆”、“纪念性建筑”、“遗产”、“城市元素”、“建筑语汇”、“单元”、“秩序”、“城市肌理”等概念进行了再认识,促进了建筑类型学的普及。在多种学科的促进下,类型学方法逐渐成为西方理性文化的一部分。

尾话:

即将到来的20世纪是现代建筑学诞生、繁荣的一个世纪,也是新与旧激烈碰撞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建筑类型学究竟又有怎样的发展?敬请期待下一篇。

_完_

作者介绍:

编辑:王开 / 校稿:树下小人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维特鲁威书中的趣味掌故
致函李明华先生
【访谈 | 大学与专业】“设计师也好,建筑师也好,做了就要感到骄傲,也要对得起这份骄傲。”
形式再思考|媒介、艺术与空间|美学与政治|阿多诺导读系列第七讲|01
建筑类型学|“建筑的本分”和“建筑师的本分”——对建筑本源的回归
活动回顾|俞挺:破茧而出,一个人的建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