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忙再累,也一定亲自带孩子!


老人带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朋友的孩子四岁了,她跟老公都在跑外地做生意,孩子丢给了乡下的外婆外公。

 

到过年的时候,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心里念着忙了一年,终于能见儿子了,在回家的车上百感交集,期盼着赶紧见到一年不见的孩子,好好亲热亲热。可到了家门口,几个孩子在门口玩,根本就不认识自家孩子,问外婆:“谁家小孩啊,在我们家玩得那么开心?



朋友把孩子和外婆接回了身边,安排孩子上幼儿园,由外婆照顾。

 

周末,外婆带着外孙出来玩,孩子一出去就撒欢地骑车到处跑,老人背着书包、提着水壶真心跟不上,力不从心。

 

老人又担心孩子安全,边喊着:“别跑远了,注意车!”边小步慢跑,努力让孩子停留在视线内。

 

一天下来,老人孩子都累得够呛。孩子把小童车一扔,小跑着过来抱着老人腿央求着要抱抱,才能回家。

 

老人六十多岁,脸上尽显疲惫,面对孩子的要求,很犹豫。

 

但是孩子赖着就是不走,老人很心疼。她把肩上的背包拿到手里,慢慢蹲下来,让孩子趴上背,然后再慢慢站起来,拉着小童车走了。



老人跟孩子离开回去这一刻,被朋友看在眼里,特别心酸,她说:


心疼孩子,更心疼自己的妈。我妈这几十年别的事没干,光带孩子了。一家姐妹三个都是妈妈一手带大,各自成家立业后,有了小孩都抢着让妈妈带,妈妈也是帮这家带一会儿,再帮着那家带一段。

 

但她现在毕竟老了,应该颐养天年,还跑那么远来帮我带孩子。以后剩下的事情,就靠我们自己了。我会每天提早一小时回来,抓住一切时间带孩子玩,弥补之前孩子成长缺失中的遗憾。


孩子的教育自己来,孩子跟着外婆生活了几年,说一口流利的地方方言却不会说普通话。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们说的话更是不懂意思。

 

她每天买来各种识字书,纠正孩子发音,让孩子理解语句意思。在家也积极与孩子沟通对话,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什么,有没有受到表扬,作业是什么。

 

长此以往,孩子发音吐字更加清晰,上课也更加积极了,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外婆偶尔也挂念外孙,一个视频电话就可以解决,还时不时给她家寄来一堆特产。

 

我十分钦佩她,面对老人带孩子出现的问题,她找到解决办法并采取行动。



中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时,就试着改变自己。”

 

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很多都将养孩子的重担压给了父母,以为只要努力工作,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即可。

 

但做父母哪有那么容易呢?都是风里来雨里去。

 

于是,优秀的爸妈自己带孩子,没办法也逼出来办法。

 

特意租离工作地比较近的房子,孩子就近上学;每天六点起床做饭,夫妻俩吃饱先送孩子再去上班,晚上五点半丈夫接孩子,妻子在家做饭。开销大了,丈夫努力接外活;带娃难了,妻子加班完陪孩子识字画画。

 

这是很多人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身体累,但教育自己一手抓,孩子习惯能得到及时纠正,亲子关系得到提升。

 

在孩子身上,你付出了多少,他就回应你多少。


一味将孩子给老人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也是对老人的不负责。



- 2 -

老人总用老观念来教育孩子


老人带孩子时,为了快速“灭火”,让孩子明确危险,或者是体现家长的权威,“不”字开头的词汇往往脱口而出。

 

总是会说:“那里不好去的,很脏!”(阻止了孩子的好奇心)

“不要去外面,外面汽车要压死你的!”(阻止了孩子看世界)

“再不好好吃饭,就告诉你爸妈去!”(没有很好的引导)

......

 

然而,这样的“威胁”式的“不”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反而因此变得更胆小,不敢冒险。使得人生的每一步选择,过于小心翼翼,也必然会凡事规规矩矩,陷入平庸。


类似的老人带孩子的场景还有很多:


老人总希望孩子吃得很抱,所以习惯不停地喂,甚至追着喂,更有放在口里嚼过后喂孩子吃。


老人怕冷,于是他们也习惯地给孩子穿很多。一旦孩子跑动出汗,一冷一热交替更易感冒。


老人们体力有限,缺乏活力,更喜欢坐着。孩子有样学样,跟着老人在家里看电视,没有了探索外界的好奇心,交不到朋友,还把眼睛看坏了。


替孩子穿衣,喂孩子吃饭,替孩子回答问题的都是老人。孩子已经不会学习,不会自己思考,影响了语言发育、动作协调甚至学习习惯的养成。


孩子上学后,很多老人因为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及时解答孩子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爸爸妈妈又常年不在身边,孩子又没个伴儿去沟通,孩子学业上的问题日积月累无法得到解决,势必导致成绩下降,学习成绩欠佳。

……



老人的教育方式,还是教育我们这辈人成长的那一套。在农村,只要孩子吃饱就行,别的一概不管;在城市条件好的只是在溺爱方面变本加厉,养成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


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不纠正,或放任自流由着性子来,或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无条件满足。最终养成了孩子任性,偏执,不懂得与人交流的坏习惯。


再例如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平衡等极其重要。传统一辈的老人,懂得这些道理的却不是很多。


虽然老人都以为这样带孩子是完全正确的,你跟他们说理,他们还来一句:“你不是我这样带大的啊?哪来这么多讲究?”


如此一来,两代人容易因为教育孩子观念的分歧产生冲突。

 

老人牺牲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带孩子,本应是值得感激的一件事。然而自己是累倒了,却还要面临子女对自己带娃方式的指责。


将心比心,这样费力而不讨好,自然会心生不满,家庭氛围变差。孩子首当其冲,会受到深远的影响。

 

两代人来爱孩子,分歧在所难免。

少斥责多沟通,老人也能通情达理。



- 3 -

分离三个月,就不会喊妈了!


曾经看到这么一篇孩子的作文: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今天,我要感谢妈妈每天的辛苦劳动,为她做点事。


首先,我给妈妈讲故事,不过妈妈好像不喜欢我讲的故事,一直在看手机。这让我的心情大打折扣。


我想,也许我的祝福更让妈妈喜欢。于是,我对妈妈说了祝福,可妈妈依然看着手机,我更加伤心了。


我想,这个办法也不行,我来给她捶背吧。我卖力地给妈妈捶背,可妈妈还是看着手机,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我更伤心了……

 

这篇作文看得我心里一紧,孩子这么天真无邪,却遇到泼冷水的父母,可想而知孩子的失落、孤独。

 

但这种情况据我所知,决不在少数。

 

现如今最早的一批低头族们当了爸爸妈妈,孩子早早托付给了爷爷奶奶,自己管生不管养,这似乎预示着未来孩子与父母亲子关系的疏远。

 

在孩子还小,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在他眼里是全世界。但托付给了老一辈后,世界早已被爷爷奶奶代替,突然被带回爸爸妈妈身边,孩子如何能够适从?



嘉嘉一岁多时,嘉嘉妈开始重新打拼事业。
 
虽然心里很不舍,但把孩子扔进托儿所又不放心,只能忍痛把孩子送回老家。
 
每到节假日,嘉嘉妈迫不及待去了老家。


到了晚上,孩子拉着她,一直说着好玩的事情。用简单的词汇描述简单的快乐,孩子一点困意都没有。眼睛还时不时瞥一眼,确认妈妈在听。
 
其实哪里有那么多的故事可说,孩子只是担心闭眼后,妈妈会再次消失。


孩子成长路上,父母的角色无法被老人所代替。

 

父母比较忙碌,照顾孩子的事情可以交给老人,但教育孩子,一定是父母的事。


教孩子懂得奖励与惩罚的区别,慢慢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走路、读书、思考、交友……看着他从晚上两小时哭闹一次的奶娃,长大成自己锁门睡的少年。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养育与教子的过程,才是做父母生孩子最大的意义!

 

隔代教育中每一次问题的出现,都会成为社会热点引发广泛讨论。年轻一代的父母生活压力相较于以往更重,将孩子交给老人带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家长教育观念矛盾、亲子关系疏远、老人身心健康受损等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

 

不如学习本文第一个故事中的妈妈,不把没时间带娃当成借口,没时间就挤出时间尽量自己亲自带!哪位年轻的职业父母不在打拼赚钱养家啊?

 

别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只在于不愿意去用心陪伴孩子。

 

爱孩子,就用行动去爱他、陪伴他。

 

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就是事实孤儿,这种遗憾会造成孩子情感的缺失,教育的缺失,行为素养养成的缺失,也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来源:教育百师通,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她曾嫁入豪门,老公濒临破产,如今儿女双全羡煞旁人,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个好妈妈!
隔代教育出问题,最终伤害的是孩子!什么样的隔代教育能打100分?
“你不给带娃,我不给养老”:到底该不该让老人带孩子?
老人带孙担心教育 80后找人“拼养”孩子
妈妈舒服,才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 线上读书会
他们两家为埋妈闹翻,我再次意识到:最大的孝道,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