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曲典籍
2007年09月12日 16:43:26  来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
  (戏剧史)明清时期戏剧发展脉络-明清时期的戏曲典籍     元代以后,随着戏曲表演和创作的兴盛,戏曲剧本的抄写和刊刻就成为社会上一种专门事宜,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剧本集。戏曲集子的存在状态差异很大,有总集,有选集,有别集;有选剧,有选出,有选套曲;有选北剧,有选南戏,有选南北剧;有为阅读而选,有为度曲而选,有为按唱而选;有选高雅古本,有选时贤名品,有选流行戏出;有选官腔雅曲,有选新声时调,有选俗乐杂音……这里分为下述几类:一,剧本集类,即收录整本剧目的集子。其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一批剧作家作品的戏曲总集和选集,另一类是个人的别集。二,选出类,即收录剧本零出的集子(其中多数是按剧本的出目排列的,但也有少量按套曲排列)。
01《北词广正谱》书影     明清时期的戏曲总集和选集,今天知道的大约有40余种,例如息机子《杂剧选》、臧懋循《元曲选》、王骥德《古杂剧》、沈泰《盛明杂剧》、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毛晋《六十种曲》等,主要集中出现在明代万历以后到清代前期这100年间。最初还以杂剧集占多数,那是因为:一,戏曲剧本以元杂剧为古,而中国古代历来从事纂辑的人都有厚古薄今倾向。二,明代传奇篇幅巨大,一般都以单刻形式流传,而汇编不易。杂剧则篇制短小,采取汇集的形式比较方便合宜。但后来随着杂剧的衰竭,昆曲等南曲声腔的横行天下,局面就彻底转变过来了。     明清两代戏曲作家的个人剧作集,相对文人别集来说就少得多了。元人未见有将自己的剧本汇为集子的,明以后才有些人把自己的剧本汇集刊印,清人的剧本集比较多一些。其主要原因大概是观念上的障碍阻止他们这样做,封建时代的文人以立言为本,写作剧本却属于小道末技,只能给自己带来浮浪之名,所以他们讳之莫深,即使刊出了集子,也多使用假名别号。当然,明清戏曲作家大多是写作传奇,动辄长篇大部,汇刻也不容易,所以多为零刻。戏曲别集今天统计到的大约有七八十种,如朱有燉《诚斋传奇》、徐渭《四声猿》、汪道昆《大雅堂杂剧》、汤显祖《玉茗堂四种传奇》、吴炳《粲花斋新乐府五种》、范文若《博山堂三种曲》、阮大铖《石巢传奇四种》、万树《拥双艳三种》、李玉《一笠庵四种曲》、尤侗《西堂曲腋六种》、李渔《笠翁传奇十种》、杨朝观《吟风阁杂剧》、蒋士铨《红雪楼九种曲》、唐英《古柏堂传奇杂剧》、余治《庶几堂今乐》等。
02《穿戴提纲·昆腔杂戏》书影     戏曲剧本的零出选集,在元代没有见到,但明清时期却大量存在,是当时戏曲选本的主要形式。它们又往往被编选者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处理,有的按照出目排列,有的按照套曲排列,有的既录曲词又录宾白,有的单录曲词删去宾白,有的还将曲词加上点板标记等等。今天大约可以搜集到40种左右的本子,主要如《风月锦囊》、《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群音类选》、《玉树英》、《乐府菁华》、《满天春》、《玉谷调簧》、《摘锦奇音》、《大明天下春》、《徽池雅调》、《时调青昆》、《吴歈萃雅》、《赛征歌集》、《缀白裘》等。其中有不少选本流传国外,近年才被陆续发现,而国内已经失传,如《风月锦囊》、《玉树英》、《满天春》、《大明天下春》等。     明清戏曲典籍中重要的一类是曲谱。中国戏曲音乐很长时期里属于曲牌体音乐,而曲牌隶属于宫调,文人填词则需参照曲牌格式,因而有精于音律的文人出来编订曲谱,标明某曲牌在某宫调,定格字数,平仄四声,韵脚开闭口等,南曲还加点板(北曲到清代也开始加点板),例如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沈自晋《南词新谱》、清·徐于室、钮少雅《九宫正始》、李玉《北词广正谱》、张大复《寒山堂曲谱》、王正祥《十二律京腔谱》等。这类曲谱的用途是让文人照谱填词,但不能反映曲牌的实际音乐旋律,于是又有在谱例中细细添加工尺的,至此曲谱发展到了它最为完备的阶段,例如《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等。曲谱发展的超势是日见繁复,随着创作的积累,收录例证越来越多,随着其自身经验的积累,体例也越来越完善。到了清代,由御命钦定而词臣任事的曲谱大全也已经出现,如王奕清奉敕编的《钦定曲谱》。但再往后,曲谱编写又出现一变,从规范填词的格律变为舞台剧的实际谱式,将不同剧种流行戏出的工尺板眼细细标明,供演唱者习声,编定者也由文人转为曲师,例如王锡纯《遏云阁曲谱》等。受其影响,后来民间抄写剧本时,干脆在每一个剧本的后面都附录上该剧的工尺谱,以方便习唱者使用,这时的戏曲普及率已经极其广泛了。
03《荆钗记·遣仆回门身段谱》书影     元人杂剧剧本里有时把需要用到的服装道具都开列出来,明·王骥德《曲律·论部色第三十七》曰:“尝见元剧本,有于卷首列所用部色名目,并署其冠服、器械曰:某人冠某服,服某衣,执某器,最详。然其所谓冠服、其器械名色,今皆不可复识矣。”王骥德的时代离元代相对来说还不远,所以能够看到更多的元代剧本,他所说的载明服饰道具的剧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是我们还能看到明万历年间宫廷演出杂剧的服饰情况,《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里记载了很多,称作“穿关”,其中对于每一次登场人物的服饰规定可说是具体而微,虽然其中有很多名目我们已经不能知道其确切样式,但至少它告诉了我们明代演出对于装扮规定的认真仔细。剧本附设“穿关”的传统被清代宫廷演戏机构升平署继承下来,我们今天还可以见到其“穿戴提纲”之类的抄本。     清代留下来的戏曲剧本典籍中有大量的手抄本,它们主要是为艺人登场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剧本中看到一种现象,即其中有很多场上指导性质的附录文字,这使它们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颖面貌。例如,有些剧本附录有身段谱,用以指示和曲词部分相应的身段表演。这实际上是一种导演本,其起始是王继善的《审音鉴古录》,由于中国戏曲的排演没有导演调度,这些文字起着一种舞台指示的作用。另一类剧本带有锣鼓谱,用以标示锣鼓点在实际场子里的运用,以便调节表演的节奏。还有的剧本附录有穿戴提纲,这是对明代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穿关”的沿袭。更有的剧本还附录砌末。这时人们对剧本的应用功能是越来越注意了。(来源:中国戏剧图史)
04《旧编南九宫谱》书影
05《纳书楹曲谱》书影
06《南词新谱》书影
07《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书影
08《千金记·起霸身段谱》书影
09《审音鉴古录》书影
10《未央宫锣鼓谱》书影
11《新定十二律京腔谱》书影
12明刊《八能奏锦》书影
13明刊《粲花五种曲》插图
14明刊《词林一枝》书影
15明刊《风月锦囊》书影
16明刊《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插图2
17明刊《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插图1
18明刊《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插图
19明刊《古杂剧》插图2
20明刊《古杂剧》插图3
21明刊《古杂剧》插图1
22明刊《徽池雅调》书影
23明刊《赛征歌集》插图
24明刊《盛明杂剧》二集插图
25明刊《时调青昆》
26明刊《四声猿》插图2
27明刊《四声猿》插图1
27明刊《一笠庵十种曲》插图
28明刊《玉谷调簧》书影
29明刊《玉树英》书影
30明刊《元曲选》插图2
31明刊《元曲选》插图3
32明刊《元曲选》插图1
33明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书影
34南曲九宫正始书影2
35南曲九宫正始书影1
36明刊《笠翁十种曲》插图1
37明刊《笠翁十种曲》插图2   http://www.godpp.gov.cn/wmzh/2007-09/12/content_11130196.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术书影:西游记杂剧插图
600年新昌调腔重现舞台 冷门剧种听古韵妙与忧
明代戏曲剧本版画插图
元曲基础知识
善本戏曲丛刊
书影录•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