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梯理论


(本文写于2013年9月28日。今天和别人又讨论了电梯理论问题,所以想起来把这篇文章再发一下,电梯理论所谈到的这个重要的思维区别,我们一定要掌握,真的很有用。)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我五年前的文章,并做了一些适当的补充。

这是第一次把我的教学体验升华为理论,我称之为电梯理论。第一次做了件冠冕堂皇的事情。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线线==========


    电梯理论源于困扰大多数学生的反意疑问句。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只记得反意疑问句要把yes翻译成,把no翻译成。只知道要反着翻译,而不知汉语为何要这样和英语别着劲儿。


    其实,从某种角度看,反意疑问句分两种情况:前肯,后否;前否,后肯。例如:You are a student, aren’t you? (你是个学生,不是吗?)You aren’t a student, are you? (你不是个学生,是吗?)只有回答后者才需要反着翻译。原因在于我们中国人和英美人的思维的不同。


     就这方面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是绕的,而英美人的思维是直的。谁让中国人智商高呢,思维不绕点儿,那不浪费材料嘛。中国厚重的文化积淀也客观地要求了中国人要复杂些。而英美人的祖先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高卢人、日耳曼人等等,都是一根筋的主儿,在罗马帝国时代就是个野蛮人。在罗马帝国的领导们靠辩论来决定一件事儿的时候,那些野蛮人靠一对一的PK来决策,这倒挺省事,被PK掉的就直接找上帝诉苦去了。 


     回到对那两句反意疑问句的回答,英美人不会理会反意疑问句的前肯后否,或前否后肯,因为提问者的主句只关乎到提问者对实际情况的初步判断:提问者如果初步认为对方是个学生,那会采用第一种问句,反之则采用第二种。而回答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或否,不受提问方提问方式的影响。


     而我们中国人则先会对提问者的初步猜测表示同意或否定,然后才说出真实的情况。例如:如果回答者不是个学生。那么不管提问方怎么问,英美的回答者永远回答No, I’m not.而中国的回答者回答You are a student, aren’t you?时,先说,不(对提问者you are a student的初步判断表示否定),我不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我不是个学生)。中国的回答者回答You aren’t a student, are you?时,先说,是(对提问者you aren’t a student的初步判断表示肯定),我不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我不是个学生)。这回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把yes翻译成,把no翻译成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吧。 


     说了半天,电梯终于来了。很多最初使用电梯的人包括我在内都会犯一个错误:在电梯外按错上下的按钮。比如我们在第10层,要下楼,而这时电梯在10层以下,那么我们在最初使用电梯的时候通常会按向上的按钮,因为我们想让在我们下面的电梯先上来接我们,然后等我们进了电梯之后再按向下的按钮让它送我们下去。看起来有点儿绕的事情对中国人的高智商来说简直是a piece of cake (小菜一碟)。不过,如果真是这样运行电梯的话,我们可把电梯坑了。再举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在中国式思维的设计下的电梯的心路历程。有ABC三个人想坐电梯。电梯正在1楼小憩。A10楼,想下楼,于是A按了向上的按钮。于是电梯风尘仆仆地赶往10楼。刚到8楼,7楼的B要上楼,看到电梯在8楼,赶紧就按了向下的按钮,招呼它下来。考验电梯的时候到了。电梯开始核计四个可能的选择。(因为电梯只是被招呼来招呼去,还不知道AB到底要上还是下呢。)一、A想上楼,B也想上楼的时候,如果我先下一层接B,再接着上三层接A,那么我只需要走4层就能把AB一起运到10楼,之后继续上楼;如果我先上两层接B,然后下三层接A,再然后上三层,共需走8层才能把AB一起运到10楼,之后继续上楼。显然前者合适。二、A想下楼,B也想下楼的时候,如果我先下一层接B,然后上三层接A,再然后下三层,共需走7层就能把AB一起运到7楼然后接着下;如果我先上两层接A,然后下三层接B,共需走5层就能把AB一起运到7楼然后接着下。显然前者合适。其实以上两个可能选择是有规律的,简化一下,就是电梯应该先去接与最终要走的方向相反的楼层所在者。以上来两个分析的前提是AB都是要上到10楼以上或下到7楼以下。其实即使不是这样情况,换句话说,AB不管到几楼,以上分析依旧是正确的。但是如果AB一个上一个下呢。那可老复杂了……电梯无法分析,因为AB想要去的具体楼层会决定电梯的路线。(擅长数学的人会比我更能清晰地公式化地分析以上的现象)


     第三号人物C还没出场呢。不用出场了,C无论在出现在哪一层都会让电梯瞬间崩溃。之前的分析还是设置在了一个简单的背景下。如果AB的旁边还有许多不知道要上还是要下的同行者的话,电梯真的无法承受它的乘客在里面肆意按楼层的恐怖景象。
    

    电梯的发明者是美国人Otis (中文翻译成奥的斯,也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电梯企业,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就是奥的斯的。沈阳的商场里的电梯,尤其是滚梯,基本是Otis垄断)。幸好是一根筋的民族发明的,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电梯能够在直上直下中顺便带走各楼层同路中人。而在电梯外的人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即按下按钮,直来直去地表达你要还是要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通过遗传,已经深入骨髓,已经复刻在DNA上,成为本能的反应,就如在中国汉语说的最好的外国人大山(微信版补充:代言好记星的那个加拿大老外)被突然掐了一把,他本能地喊出ouch,而不是唉呀(他的中国朋友亲自做过试验)。我最近有一回在准备上电梯的时候正在打电话,结果按错了,很多年没这样了。当思维没有了主动性,本能就凸显出来。
        

    电梯理论不只解决英文的反意疑问句,而是用一根筋的思维解决了所有类似场景的英文句子。比如在《傲慢与偏见》(是劳伦斯奥利弗那版的电影,不是原著小说)中,伊丽莎白她妈非让要伊丽莎白嫁给她表哥Collins,也就是伊丽莎白她家的遗产继承人(英国当时严重的重男轻女传统,伊丽莎白她家全是女儿,无权继承财产,与其最后拱手给了外人还不如给了有些亲缘的表亲)。她妈这种曲线救国的思想倒是可以理解,但是看着Collins那副欠打的样子,怎么能和Darcy(达西)相比呢。伊丽莎白虽然那时没和达西确定感情,但是Collins实在是太不优秀,所以她不想答应这桩婚事。她妈急了,威胁说:如果你不嫁给Collins先生的话,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伊丽莎白她爸赶紧给她妈打圆场说道:“You mother will never seeyou again if you do not marry Mr. Collins. And I will never see you again ifyou do.”那么莎白他爸到底是打圆场,还是砸场子的呢? 


    先用我们汉语的思维(中国人的本能思维)翻译一下:你如果不嫁给Collins先生,你妈妈就再也不见你了。如果你这么做的话(不嫁给Collins先生),我再也不见你。打圆场的。

    再用电梯理论分析上面的句子:你如果不嫁给Collins先生,你妈妈就再也不见你了。如果你这么做的话(嫁给Collins先生),我再也不见你。砸场子的。

    所以我们才会接着看到一个温馨的场景,伊丽莎白瞬间紧紧地抱着爸爸:Dear Papa

    电梯理论透露了一个人生哲理:聪明的人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电梯理论的精髓就是八个字:直上直下直来直去


    PS:电梯理论很久以前就在头脑中有了初步的构思,但没想到写出来这么多字,也多亏拖了些时间,才有机会写上傲慢与偏见的那段(前天刚看的那部电影),谢谢执意借给我影碟的那个人。以后还会一如既往地看电影,当然还要看书,弥补我的知识不够厚重这一缺点,也谢谢朋友的忠言:了解自己弱点的人才会不断进步。

 

========我还是华丽丽的分割线线======== 

   

以上就是我五年前的文章。今天的微信版买一赠一喽。给大家奉上一道高考阅读真题,让你们看看电梯理论的杀伤力。

I was 15 when myfather died. He took his secret away with him, having never spoken about AIDSto anyone. Even me, he didn’t want to call attention to AIDS.I do.

63. Why did Kerrel write thepassage?

A. To tell people about thesufferings of her father.

B. To show how little people knewabout AIDS.

C. To draw people’s attention toAIDS.

D. To remember her father.

 

这篇高考文章我直节选了最后一段。文章内容很简单,就是作者Kerrel描写他父亲在患了艾滋病直到死亡的最后几年的时光,主要写他父亲遭受的痛苦。63题是写作目的题,A选项很干扰,这篇文章是在写作者父亲遭受的痛苦,但这是写作的内容,却不是写作的目的,写作目的在全文最后一句中体现了,I do. 这句话是个省略句,应该看看上下文。最后一段除了I do翻译如下:当我1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带走了他的秘密,从未和任何人提起他的艾滋病。甚至他也不想让我注意艾滋病。接着这个语境,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一定会把I do理解为,我照做了,我也不想让任何人注意我父亲的艾滋病。但如果按照我的电梯理论,直上直下,直来直去,那么I do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也就是说作者想表达的是:我想让大家注意艾滋病(深层的含义就是:艾滋病太可怕了,我父亲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大家一定要防范艾滋病或者不要歧视艾滋病人)。所以,这道题选C。没有电梯理论的帮助,这道题相当难,ABD都具有极强的干扰。


======高考英语kao24-com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考典型陷阱题分析
做人,我直来直去;待人,我真心实意
美丽之意(反意)
做人,我直来直去;待人,我真心实意。
做人, 我直来直去; 待人, 我真心实意!
(9478)做人,我直来直去;待人,我真心实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