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勤奋都很廉价?


本期导读:


  • 很多人的勤奋都是低层次的勤奋,即单纯拼体力,显著特征是:不动脑子,只甩膀子


  • 第二层次是讲方法论的勤奋,聚焦方法,却缺乏对自我的战略规划:只适合当解说员,不适合下场开练


  • 最高层次是战略勤奋,它包含了长期愿景、中期目标和短期发展路径:不同人生阶段,战略也不同



本文是2018年5月推送的第11篇干货,计4866字,阅读时间10分钟。


文丨阿秀(插坐学院专栏作者)

来源丨插坐学院(ID:chazuomba)

早安,培训人 来自培训杂志 15:22

主播:xuan

配乐:いのちの名前-広桥真纪子


最近丙哥约我吃饭,要跟我聊聊他最新的创业点子。我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我已经大致猜到丙哥想要干什么了。果然,我还没坐到凳子上,他就兴致勃勃地说:“我准备辞职,拿一半身家开个饭馆!”


丙哥讲了他的创业想法:小饭馆成本低,如果做得好,哪怕店面位置不太好,也不缺客人。如果再卖点奶茶之类高利润的饮料,一定能赚大钱。他还举了一位专卖猪蹄的网红老大爷的例子。“如果我也能研究出一款爆品,肯定能发财。”


如果是平常,我肯定不会驳丙哥的面子,但既然他决定砸进半副身家去创业,而我又知道开饭馆是个巨坑,那硬着头皮也得泼一下冷水:如果你对餐饮行业的认知只有这种程度,那必败无疑。


辞职和拿一半身家创业的勇气固然可敬,但这种低层次的勤奋既缺乏行业知识,也不了解专业打法,对商业模式更是一无所知,最终崩盘是必然的。



1
单纯拼体力的勤奋
一说创业就想开饭店


很多人的勤奋都是低层次的勤奋,这种勤奋有个显著特征:不动脑子,只甩膀子。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都有这种特征。互联网方向的创业往往就是做社交、电商、游戏,再之前一窝蜂做过搜索;实体创业要么就是做饭店、美甲店、服装店,要么就是其他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xx店。


不是说这些领域不好,而是这些创业者往往没怎么动脑子,对这些行业认知不深。他们之所以想杀到这个领域里,纯粹是因为他们看某些人做,并且赚了钱。但关键是,别人赚钱的活不一定适合你,看着水浅的行业反倒可能又深又浑。


我年初参加新榜大会,听到樊登老师讲了一个例子:有本书叫《反脆弱》,告诉我们要想致富,饭店业务千万别碰。

 

饭店盈利的上限是可以看到的,一般饭店一天也就中午和晚上两个流量高峰,加上饭店的接待能力是固定的,收入天花板很明显。但它盈利的下限却深不见底,如果饭菜不好吃或者不被用户接受,真是投多少钱赔多少钱。

 

一个收入有上限,赔钱没下限的业务,你愿意做么?

 

丙哥反驳我:那个老师傅卖猪蹄能火,我也研究一款爆品不就行了?

 

丙哥不知道的是,那位老师傅叫徐文堂,他的老师叫黄绍清,是中国烹饪界的泰山北斗;徐文堂的两个师兄范俊康和罗荣国,都是知名的国宴级别大厨。徐老爷子得老师和师兄真传,手艺一绝。

 

那些做事之前不动脑的人,往往会被行业的隐性门槛挡在门外。他们既不研究规律,也不思考方法,更不知道人生战略,只喜欢埋头苦干。劳力者治于人,说的就是他们。这种勤奋流了很多汗水,九成都没价值。



2
讲方法论的勤奋
但不要为了努力而努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讲方法论,总体是件好事。讲方法论的人落地能力特别强,整体工作效率也很高,任务交到他们手上可以很放心。这些人更愿意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愿意想办法向别人学习,来获得成长。

 

就像古典老师说的:你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学习。


但也有很多人中了方法论的毒,贪多嚼不烂。


我带过一个实习生小夏,他懂的方法论比我多的不是一星半点,但他的工作能力却不敢恭维。

 

每次拿到任务,他都会画一个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和执行路线图;工作时,他会设置很多番茄钟,戴着耳机让自己专注工作;组内汇报总结的时候,各种成长领域大牛的理论方法他都能说,熟练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本来我对小夏还是很欣赏的,可后来发现,每次交给小夏的工作,他常常完不成。

 

别人花4小时写完的文章,他要花6小时,因为手绘思维导图还要2小时;别人20分钟就能沟通清楚的事,他要1个小时,因为他要花40分钟把自己想说的内容画成一个金字塔来讲述。


我劝过他几次,可他觉得这是当下最时髦的工作方式,好多方法论大牛都这么做。这种人就像《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天下武功无所不知。可一方面聚焦方法,却不知道真正能够决定人生的问题是什么;另一方面缺乏对自我的战略规划,当解说员再好不过,但千万不能下场开练。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更高水平的勤奋。



3
最高层次的勤奋是战略勤奋
不同阶段,战略也不同


战略并非大而空,它是包含了长期愿景、中期目标、短期发展路径的综合方案,让你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愿意花时间规划战略的人往往目标性更明确,他们做的无用功更少,效率更高,成绩更显著。


但现在常见的情况是:


年轻人愿意谈战略,但实则对战略一无所知,既提不出真正有效的战略,也不会规划战略;上了年纪的人不愿谈战略,因为既定的思维框架太多,而且产生了惰性,很少有时间思考战略。其实,在不同阶段,战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年轻人应该谈战略,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外部环境,如企业战略、岗位要求等,把战略建立在充分认知上。思考战略时不要大而无当,更不要白口空谈,而是要沉下心来,多学多看。


而年纪大点的员工往往不愿意谈,或者脑子里自动回避了“战略”这个词,因为繁重的重复劳动和琐碎的家庭生活,让他们不愿思考。他们只是做好手上的活,对于未来只有模糊的概念,并不知道自己具体想要什么,更别说改变世界了。

 

不同阶段的人应该怎么规划战略?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

 

  • 刚入行的年轻人,最应该关注岗位需要你做什么;

  • 入行5~10年的部门负责人,应该关注公司需要你做什么,比如做出更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等;

  • 公司负责人,更应该关注市场需要你做什么,比如为公司选择赛道、构建高效的商业模式以及人才队伍等。



4
如何做到
战略层次的勤奋


真正的战略勤奋,并不是大而空的高谈阔论,而是建立在充分认知现状的基础上,既要甩开膀子,又要策略勤奋;既有长期的战略定力,又有短期的高效执行力。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到战略勤奋呢?


不断扩展认知边界,向更牛的人学习


战略层次上的勤奋,首先是认知上的勤奋。


你必须搞清楚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机会和短板是什么,以及哪些是战略问题,哪些只是战术层面的问题。

 

但很多时候,只靠你一个人现有的经验、知识及思维定势,很难看清楚问题全貌,也很容易掉进坑里。这时就要不断地跨领域学习,同时要向更牛的人取经。


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向更优秀的高手学习,是战略勤奋的重要基础。

1997年,任正非带领的华为走到发展瓶颈,在战略层次上一片迷茫。于是他亲赴美国,向把IBM带出泥潭的郭士纳请教。彼时任正非53岁,郭士纳55岁;华为销售额40亿人民币,6000名员工,而IBM则是销售额600多亿美元,27万员工的庞然大物。


跟郭士纳的闭门交流结束后,任正非深受触动,回国就召开了全体动员大会:我们只学最好的,那就是IBM。


1998年,任正非斥资上千万美元请IBM作为企业顾问,改造企业流程、发展新兴业务、砍掉没有前途的业务。结果,短短20年,华为的销售额增长到了6000亿人民币。


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所谓的战略勤奋,就是抱定长远目标,所有工作都为这个终极战略目标而努力,时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一件,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必须放弃。


在战略上勤奋的人一定是焦虑的,因为他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坚持的这件事情是否正确;加上战略的行为往往是长期的,如果长期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那么问题就来了:你到底能坚持多久?


这时,就需要尽可能地确定自己选择的这条赛道是正确的,然后聚焦,all in。找到你最擅长的那件事,反复地做到最好,并且时刻保持定力,你离成功就很近了。

据说,罗辑思维CEO脱不花的3岁小女儿,都能说出妈妈的工作:妈妈要加班,妈妈要卖专栏。聚焦到这种程度,加上罗胖和脱不花超强的能力、勤奋,罗辑思维想不成功也难。


当然,他们并不是没走过弯路,有一段时间他们什么都卖,月饼、柳桃、会员,卖得都不错,但后来毅然决然地全砍了。他们还原价卖掉了很多投资项目,因为靠非核心能力赚钱,会损害企业的核心能力。



不要顽固地捍卫过去:别用已知判断未知


战略层面的勤奋,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做深入思考,不要用成见来束缚自己,本能地追逐或拒绝新生事物。


IBM的CEO罗睿兰有一句很牛的话:“不要尝试捍卫过去。”我审视自己,发现这句话很对,我就是一直被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死死地束缚着,做了很多错误判断。

2004年,有人向我介绍支付宝,我嗤之以鼻:这项业务肯定发展不起来,用户怎么会放心把钱交到你的手上呢?


2011年微信推出,我觉得它不会成功,毕竟已经有QQ了,何必还要一个替代产品呢,多此一举。


2013年,我当时的老板大开脑洞,说要用比特币发工资。当时比特币就几百块,我们一个月能拿十个比特币。但当时我们无情地拒绝了老板,觉得老板把我们当傻子。现在比特币一个六万多,我们觉得自己是傻子。


绝大多数人可能也跟我一样,要么对潮流熟视无睹,要么认为潮流根本就是骗人的。但普通人的想法,往往被证明是错的。

 

所以面对新事物,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给它定性,更不要盲目地追赶潮流;而是放平心态,以支持的态度,观望它的发展,考虑如何把新生事物融合到自己的战略发展中来。


抬头望大事,埋头干小事


真正在战略上勤奋的人,都能抬头望大事、埋头干小事。

 

这就要求你在现阶段分清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什么是单纯的体力付出。千万不要让这三者错位,特别是战略和战术的错位。

 

比如很多人会把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当做战略层面的目标,但实际上,这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解决的也都是你人生中的几个小问题。毕竟它们远远到不了决定人生胜负的层面。

 

而能够决定人生长远胜负的,才是战略问题。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会聚焦长远价值,因为这才是决定人生胜负的核心,毕竟人生不止短短两三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轻人不要做廉价努力
人生需要不断进化之思维层级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要树立底线思维,继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沉稳定力要树立战略思
战略思维
数字化转型的5大陷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