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十二诊医案实录乳腺癌术后转移16年治疗经历及肿瘤中医诊疗心悟


I导读

此文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郑玉玲教授治疗一乳腺癌晚期术后放化疗30余次,仍淋巴转移的患者16年的治疗经过,共72诊次详细医案实录。郑教授坚持中医思维,贯彻始终,顾护正气,整体辩证施治。看似平平无奇的治疗,却能疗效显著,极大缓解患者痛苦,恢复治疗信心,极大延长生存时间与提高生活质量。除了此例患者治疗实录,文后还摘录了郑教授对于运用中医思维治疗肿瘤心得体悟。

一、柴术化痰汤加减治疗晚期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

1、患者自述

我姓付,女,生于1955年9月,曾在某交通系统工作。

2002年6月21日,因右乳房疼痛,逐渐加重(此前右乳房也时有疼痛,因为工作较忙和自己思想不够重视,没有及时诊治)。我感到这次痛和原来不一样,就到河南省级某医院就诊。经检査确诊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确诊时被告诉已到晚期,病情较重。

2002年6月28日上午做了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恢复个月开始化疗,进行了6个疗程的化疗后,又做了25次放疗放、化疗刚结束,又发现左侧乳房也发生了癌变,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又进行了左侧乳房切除术,但不久发现淋巴结又出现转移。两次大的手术和放、化疗,使我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精神压力极大,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严重失眠,陷入极端的痛苦中,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正当我走投无路时,经病友推荐,开始接受在郑州大学工作的郑玉玲教授的中医治疗。郑教授每周六上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门诊坐诊。2008年以后郑教授调到河南中医学院工作,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坐诊,我又跟着到中医三附院就诊。她根据我的身体状况及手术、放疗、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实施中医中药治疗。

我服中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身体虚弱和抑郁状况得到缓解。随后几年内,我又先后出现了子宫肌瘤、脑梗死、淋巴结肿大等病症。郑教授根据这些病症,适时调整处方,控制病情发展,使我的身体渐渐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特别是我患乳腺癌以后引发的重度抑郁症、顽固性失眠,服用中药调理后竟奇迹般地恢复正常了。

从2002年患病到现在(2018年),已经16年过去了,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还能健康幸福地活着!我毎天都充满感恩的心。在近年的体检中,我的各项主要检测指标都保持在正常值之内,身体状况很好。

我看病的病历本已经换了十几个,都认真珍藏着。从开始的十五天、三十天去一次门诊找她看病,到病情稳定后三个月或半年去一次门诊。郑教授早让我停服中药,但我坚持隔一段时间让她看看我,我也看看她,顺便调调方。我也不是天天服药,隔三岔五服一剂中药让我心里踏实。下面是我十几年来服用中药治疗的过程

2、诊疗经过

2002年8月6日初诊:患者主要症状是身体精神状况很差,全身重度乏力,头晕晕沉沉,不想见人,非常委屈,见谁都想哭,在门诊看病时又哭了一场,睡眠很差,口中没味,没有食欲,两侧乳房均已做过全切术,锁骨上淋巴结有转移舌质偏红,脉弦细数。

诊断:双侧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

辨证:肝郁脾虚,痰气蕴结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柴术化痰丸加减。

柴胡12g,酷香附15g,生白术30g,茯苓15g,清半夏12g,夏枯草15g,陈皮12g,郁金12g,炒栀子6g,黄芩6g,百合30g,生地黄12g,浮小麦30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炒酸枣仁15g。30剂。

每剂药加水1000nL,泡药40分钟。头煎取中药汁200mL,二煎加水500m再煎,取药200mL。两煎共取中药汁400mL,分两次服药,每次服200mL。上午10点、下午4点服药。

2002年9月12日二诊:上方服后,感到心情开始好转,不那么压抑了,同时吃饭多了一些,睡眠有所好转,体质也稍微好一些。就是上午感到脸肿,舌头和嘴唇麻木。

调整方药为:上方+石菖蒲12g,猪苓15g,泽泻12g(编者按:水饮郁滞导致脸肿,唇麻等故加利水渗湿开窍通络药),30剂。

2002年10月20日三诊:服了第二次处方,患者脸上虚肿明显减轻。但又患感冒了,一直咳嗽不止,有时感到口渴舌淡红,脉浮数。

调整方药为:+白前15g,桔梗9g,紫菀12g,柴胡12g,醋香附15g,生白术30g,茯苓15g,陈皮12g,黄芩6g,石莒蒲12g,百合30g,生地黄12g,浮小麦30g,炒酸枣仁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猪苓15g,泽泻12g。30剂。(编者按:咳嗽肺气宣降失常,故加理气药物)

2002年11月26日四诊:服药后咳嗽明显好转,自觉精神饮食均好转。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石菖蒲12g,炒栀子6g,柴胡12g,醋香附5g,生白术30g,茯苓15g,陈皮12g,黄芩6g,百合30g,生地黄12g,浮小麦30g,炒酸枣仁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30剂。

2002年12月30日五诊:上方服后,饮食较好,睡眠不稳定,时好时差,有时还需吃安定片。情绪虽比原来有好转,但有时一想自己的病就烦躁,大小便正常,鼻干,咽部疼痛。每次给这位患者看病时,就利用就诊时间,给她迸行心理辅导。嘱其仍按上方服药。30剂。

2003年2月1日六诊:服此方后,无明显不适,一周前又感冒,声重,嗓子不舒服,时流黄鼻涕;舌红、苔薄稍黄,脉弦数。

整方药为:石菖蒲12g,金银花9g,苍耳子12g,藿香9g,炒栀子6g、柴胡12g,醋香附15g,生白术30g,茯苓15g,陈皮12g,黄芩6g,百合30g,浮小麦30g,炒酸枣仁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20剂。

2003年3月8日七诊:服上方后,感冒已好转,其他无明显不适。还是睡眠差,有时盗汘;舌淡红,脉数。调整方药为:石菖蒲12g,炒栀子6g,槳胡12g,醋香附15g,生白术30g,茯苓15g,陈皮12g,黄芩6g,百合30g,浮小麦30g,炒酸枣仁30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金银花9g,郁金12g。30剂。

2003年4月12日八诊:上方服后精神情况、饮食、睡眠均较好,岀汘也较前减少。舌脉同前。

上方去金银花,加鸡血藤30g。30剂。

2003年6月6日九诊:服上方后,无明显不适,饮食可,大小便正常,就是入睡困难,有时需睡前服用安定片;舌淡红,脉细数。

上方加合欢花15g,当归15g。30剂。(编者按:合欢当归养血安神)

2003年7月22日十诊:服用上方后,舌脉同前,睡眠稍有好转。但患者经常烦躁,心中着急。看病开方后告诉患者不要着急,病去如抽丝,慢慢调理,一切都会好的。

调整方药为:炒栀子6g,知母6g,柴胡8g,醋香附12g,生白术15g,茯苓15g,百合30g,炒酸枣仁12g,夜交藤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12g,浮小麦15g。30剂。(编者按:病机未变,仍继续疏肝健脾、养血安神,稍加知母清虚热)

2003年9月16日十一诊:上方服后,睡眠明显好转。告诉患者,治疗失眠,最重要的是心情,压力小,放得下,不论中药和西药治疗失眠,都是起辅助作用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下一切烦恼。每一次给患者谈话,也是给患者开心理处方。

调整方药为:炒栀子6g,柴胡9g,醋香附15g,郁金12g,生白术30g,茯苓12g,炒酸枣仁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陈皮9g,+百合30g,清半夏12g,夏枯草20g。30剂。(编者按:诸症好转,去安神药物,加强化痰散结之效)

2003年11月15日十二诊:精神饮食如前,仍有时出汗,口渴。舌尖红苔少,脉细数。上方加浮小麦15g,知母9g。(编者按:汗出口渴,加知母、浮小麦清热敛汗)

2004年1月12日十三诊:服用上方自觉很好,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上方

2004年2月18日十四诊: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部疼痛,咯少量灰白痰,余无特殊不适,饮食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尖红,脉稍数。

调整方药为:金银花9g,桔梗9g+柴胡g,醋香附15g,生白术12g,茯苓2g,陈皮6g,炒栀子6g,白芍12g,夏枯草20g,百合30g、炒酸枣仁12g,浮小麦15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30剂。(编者按:银花、桔梗解咽喉热毒气滞)

2004年4月6日十五诊:此方服后,症状较以前好转,无明显不适。舌脉同前。上方去桔梗,加夜交藤15g。30剂。

2004年6月28日十六诊:病情比较稳定,自我感觉良好,有时体内感到燥热,舌脉同前,调整方药为:当归15g,鸡血藤15g,女贞子15g,牡丹皮6g,生白术15g,茯苓12g,柴胡9g,醋香附12g,石菖蒲12g,百合30g,浮小麦20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30剂。(编者按:当归、女贞子、丹皮养血补肾滋阴清虚热)

2004年8月27日十七诊:因有子宫肌瘤、附件囊肿,做了子宫、附件切除术。15天前无明显诱因岀现腰部酸疼,休息后可缓解。舌质淡,苔溥白。上方加桑寄生15g,杜仲炭12g。30剂。

2004年10月10日十八诊:还是感到腰痛,睡眠不好。舌脉同前。上方加夜交藤12g,合欢花12g(舒缓安神)。30剂。

2004年12月14日十九诊:自觉咽干,偶尔右下腹疼痛,饮食、睡眠正常;舌淡红,苔白。

延胡索12g,白芍12g(缓急行气止痛)。30剂。

2005年2月22日二十诊:服上方后腹疼症状减轻其他如前。

去桑寄生、杜仲炭。60剂。

2005年5月1日二十一诊:服用上方病情很稳定,腹疼症状已经消失,感到右侧颈部不舒服。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牡丹皮6g,柴胡9g,醋香附12g,当归15,鸡血藤15g,女贞子15g,生白术15g,茯苓12g,石莒蒲12g,百合30g,浮小麦30g,夜交藤12g,合欢花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夏枯草20g,川贝母15g,郁金12g。90剂(编者按:继续疏肝健脾,理气散结,养血安神)

2005年8月28日二十二诊:上方服后右侧颈部不适感减轻,其他情况稳定,上方加知母9g。60剂。

2005年11月11日二十三诊:上方服后自觉稳定,还是睡眠不好。因工作原因,心情急躁;舌尖稍红,苔白,脉细数上方加僵蚕12g。60剂

2006年2月6日二十四诊:夜间多汗,脚趾偶尔抽筋、僵直。舌脉同前。上方加郁金10g,木瓜15g,川牛膝12g(编者按:木瓜牛膝酸甘缓急解痉,郁金凉血化瘀治夜汗)。30剂.

2006年5月13日二十五诊:最近睡眠又差,服用舒乐安定效果差,心情有时急躁;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调整方药为

炒栀子6g,牡丹皮6g,柴胡9g,醋香附15g,生白术20g,赤芍、白芍各15g,陈皮12g,百合30g,石菖蒲、合欢皮12g,炒酸枣仁12g,浮小麦15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女贞子9g,旱莲草9g。(编者按:加二至丸补肾,滋水以涵木)

从2006年8月27日二十六诊到2007年1月17日三十患者病情稳定,舌脉正常,基本是按上方服用。

2008年1月29日三十二诊:出现咽干、咽痛,没有其他特殊不适,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稍黄.

调整方药为:连翘9g、葛根15g、紫苏12g、延胡索12g,白芍15g,炒栀子6g,牡丹皮6g,柴胡9g,醋香附15g,生白术20g,茯苓12、,陈皮12g,百合30g,石菖蒲12g,合欢皮12g,炒酸枣仁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浮小麦30g。90剂。

2008年4月23日三十三诊:上方服后自觉内热好转,其他情况不错。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金银花12g,牡丹皮6g,柴胡9g,醋香附15g,生白术30g,茯苓9g,陈皮12g,百合30g,石菖蒲15g,合欢花12g,炒酸枣仁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90剂。

2008年8月13日三十四诊:又出现咽干、咽痛、口腔溃疡。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调整方药为:上方+黄芩6g。90剂

2008年12月1日三十五诊:有时口干口渴,其他都很好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知母12g,麦冬12g,黄芩6g,金银花12、麦芽、焦神曲各15g,60剂。

2009年2月8日三十六诊:总感到咽干,饮食、睡眠均可,无其他不适。上方加石斛12g,90剂。

2009年6月23日三十七诊:口腔、鼻、咽干,血压升高,睡眠差;舌质偏红,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钩藤12g,珍珠母15g,川牛膝12g,石斛12g,知母12g,麦冬12g,黄芩6g,金银花12g,牡丹皮6g,柴胡9g,醋香附15g,生白术30g,茯苓9g,陈皮12g,百合30g,石菖蒲15g,合欢花12g,炒酸枣仁12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90剂。

2009年9月28日三十八诊:还是有咽干症状,血压恢复正常,睡眠差,舌脉同前。继续服上方。60剂。

2009年12月26日三十九诊:上方服后,整体情况很好血压恢复正常,其他情况也都不错;舌质偏红,苔薄白。

调整方药为:炒栀子6g,柴胡6g,醋香附12g,赤芍、白芍15g,生白术15g,茯苓12g,陈皮9g,百合30g,石菖蒲15g,合欢皮10g,炒酸枣仁10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蝉蜕9g。30剂

2010年4月16日四十诊:其他情况不错,有时感到颈部淋巴胀满,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夏枯草12g,川贝母9g,炒栀子6g,柴胡6g,醋香附12g,赤芍、白芍各15g,生白术15g,茯苓12g,陈皮9g,百合30g,石菖蒲15g,合欢皮10g,炒酸枣仁10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蝉蜕9g。60剂.

2010年9月27日四十一诊:服上方后颈部淋巴结不适感明显减轻。其他情况不错,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牡丹皮6g,柴胡6g,醋香附12g,赤芍、白芍各15g,生白术20g,茯苓12g,百合30g,炒酸枣仁12g,合欢花12g,夜交藤12g,石菖蒲15g,柏子仁15g,知母12g焦神曲12g,石斛12g。60剂。

2010年11月29日四十二诊:出现小便异常,尿频,尿急,便热疼,口干烦躁;舌质红,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木通6g,车前草12g,蓄12g,大黄3栀子9g,滑石6g,甘草梢12g,瞿麦12g,焦神曲9g,灯心草6g,延胡索9g,柴胡6g,15剂。

2011年2月20日四十三诊:上方服后加上大量喝水,小便不舒服的症状很快缓解。经过这次小便出现的问题,嘱咐患者不论工作多忙都要多喝水。以防再出现这种情况。舌质偏红,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当归15g,醋香附12g,柴胡6g,夏枯草30g,黄芩6g,川贝母25g,桔梗9g,连翘9g,陈皮12g,皂刺12g,焦神曲15g,莱菔子12g。30剂。

2011年5月12日四十四诊:感到右侧上肢不随和,尤其开车后更不舒服,下肢偶尔抽筋。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桂枝9g,木瓜12g,当归15g,醋香附12g,柴胡6g,夏枯草30g,黄芩6g,川贝母25g,连翘9g,陈皮12g,皂刺12g,焦神曲15g,莱菔子12g。30剂。

2011年8月1日四十五诊:咽干痛,声音嘶哑,大便1~2日一次,稍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炒栀子6g,当归30g,醋香附12g,柴胡6g,夏枯草30g,黄芩6g,川贝母25g,金银花9g,陈皮12g,蝉蜕9g,焦神曲15g。30剂。

2011年1月14日四十六诊:服上方后,声音嘶哑好转但感鼻腔干燥,其他情况尚可。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牡丹皮6g,柴胡g,醋香附12g,当归15g,白芍15g,麦冬15g,百合30g,石菖蒲15g,炒麦芽12g,桔梗6g,连翘9g30剂。

2011年12月22日四十六诊:自觉咽干,近段睡眠又不好,大小便尚正常。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蝉蜕9g,牡丹皮6g,柴胡6g,醋香附12g,当归15g,白芍15g,麦冬15g,百合30g,石菖蒲15g,炒麦芽12g,桔梗6g,连翘9g。30剂。

2012年月1日四十七诊:总感到咽喉不适,有时声音嘶哑,舌苔厚,早上刷牙需刮舌苔。

调整方药为:柴胡6g,醋香附12g,当归15g,炒白术g,薏苡仁15g,百合15g,麦冬15g,石菖蒲15g,炒麦芽12g,桔梗6g,连翘9g,蝉蜕9g。30剂。

2012年5月16日四十八诊:服上药后嗓子好一些,但感左侧颈部淋巴结不舒服。做彩超显示:左颈淋巴结增大呈类园形。建议做穿刺查病理。因患者情绪紧张,没有做。

调整方药为:太子参15g,夏枯草15g,土贝母12g,柴胡6g,醋香附12g,当归15g,炒白术30g,薏苡仁15g,麦冬15g,百合30g,石菖蒲15g,炒麦芽12g,桔梗6g,连翘9g,蝉蜕9g。30剂。

2012年7月13日四十九诊:仍咽喉干,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不舒服,睡眠较差,便秘,小便正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炒栀子5g,生黄芪9g,当归15g,薏苡仁30g,怀山药15g,百合30g,蝉蜕12g,山豆根15g,夏枯草30g,清半夏12g,皂刺15g,郁金12g,陈皮2g,焦神曲15g,夜交藤12g,炒酸枣仁15g。30。

2012年10月9日五十诊:上方服后咽喉部症状明显减轻说话声音明显好转,颈部淋巴结缩小。仍感口千、口渴,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牡丹皮6g,生地黄12g,麦冬15g,知母15g,女贞子6g,旱莲草12g,石菖蒲15g,浮小麦15g,百合6g,柴胡12g,焦神曲15g。30剂。

2012年12月3日五十一诊:口干口渴有好转,没有其他不适,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牡丹皮6g,麦冬30g,知母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石菖蒲15g,浮小麦15g,百合15g,柴胡12g,焦神曲15g,连翘12g。30。

2013年2月2日五十二诊:服上方后口干症状基本缓解咽喉部也感到轻松。精神、饮食正常,睡眠时好时差;舌质偏红,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炒栀子6g,当归30g,白芍15g,柴胡6g,醋香附9g,生白术15g,夏枯草15g,葛根15g,炒酸枣仁15g,蝉蜕12g,柏子仁15g,石菖蒲15g,焦神曲15g。30剂.

2013年3月23日五十三诊:大便不通顺,有时干燥。舌脉同前。上方加火麻仁12g,川厚朴9g。30剂。

2013年6月13日五十四诊:上方服后感到很平和,大便干燥有些好转,舌脉同前。上方加莱菔子12g,知母12g,生地黄30g。30剂。

2013年7月28日五十五诊:自觉身体各方面都很好。有时感到眼睛昏蒙干涩。舌脉同前,调整方药为∶炒栀子6g,当归15g,赤芍、白芍各15g,柴胡6g,醋香附9g,生白术15g,茯苓15g,百合30g,川贝母15g,夏枯草15g,陈皮12g,焦神曲15g,连翘6g,生地黄9g,桔梗10g,密蒙花10g。30剂。

2013年10月20日五十六诊:上方服后自觉很好,眼睛情况有所好转。上方去生地黄、桔梗。30剂。

2013年12月6日五十七诊:服上方后精神饮食都很好还是睡眠不好,大便排出不畅,有时干燥;舌质红,苔干燥,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葛根12g,炒酸枣仁15g,蝉蜕15g,炒栀子6g,当归30g,白芍15g,柴胡6g,醋香附9g,生白术15g,夏枯草15g,柏子仁12g,石菖蒲15g,焦神曲15g,火麻仁12g,川厚朴9g,知母12g,生地黄30g。30剂。

2014年1月16日五十八诊:服上方后自觉各方面情况不错。睡眠、排便情况均较前好转;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调整方药为:上方去火麻仁、石菖蒲、焦神曲。30剂。

2014年5月27日五十九诊:上方服后很平和。精神、饮食、排便都很正常。效不更方,继续服用。30剂。

2014年11月9日六十诊,因近段工作繁忙,心情不好,又感到颈部淋巴结饱满,脖子不舒服,睡眠不好,有时需要睡前服一片安定。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柴胡12g,醋香附15g,夏枯草30g,炒栀子9g,郁金15g,皂刺15g,僵蚕12g,生白术30g,清半夏12g,百合30g,柏子仁15g,蝉蜕12g,炒酸枣仁30g,川贝母15g,天花粉15g。30剂。

2015年1月18日六十一诊:服上方后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心情好转。饮食、睡眠、排便都感觉不错。舌脉同前,调整方药为:冬凌草9g,柴胡12g,醋香附15g,夏枯草30g,炒栀子9g,郁金15g,皂刺15g,僵蚕12g,生白术30g,清半夏12g,百合30g,柏子仁15g,蝉蜕12g,炒酸枣仁12g,川贝母15g。30剂。

2015年3月29日六十二诊到2015年10月18日六十六诊:患者病情无大的变化,基本上按照上方服用。

2016年8月21日六十七诊:上方服后精神、饮食、睡眠均可以,说话还是时清时哑,眼睛看东西昏蒙,舌脉同前。

调整方药为:枸杞子12g,菊花9g,密蒙花10g,决明子l0g,丹参9g,三七3g。柴胡6g,醋香附15g,夏枯草30g,郁金15g,僵蚕12g,生白术30g,清半夏12g,百合30g,柏子仁15g,蝉蜕12g,炒酸枣仁12g,川贝母15g,冬淩草9g,生黄芪15g,当归30g,鸡血藤30g,桔梗12g,生甘草3g,木蝴蝶15g,马勃12g,30剂。

2016年11月27日六十八诊:服后各方面都感觉很好,舌脉同前,按上方继续服用。

2016年12月27日六十九诊:最近工作忙,压力大,血压有点高,143/90mmHg,睡眠比较差。舌质偏红,莟薄黄,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柴胡6g,醋香附15g,夏枯草30g,郁金15g,僵蚕12g,生白术30g,百合30g,柏子仁15g,蝉蜕12g,炒酸枣仁12g,川母15g,冬凌草9g,生黄芪15g,当归30g,鸡血藤30g,桔梗12g,生甘草3g,丹参9g,三七3g。30剂。

2017年6月27日七十诊到2017年9月10日七十二诊:患者血压稳定,其他方面都感觉很好,舌脉同前。继续服用上方。

上方制成颗粒剂,两天或三天服一剂。

患者在看病的同时经营一家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好。

3、辨治思路

这位患者是因乳房疼痛进行性加重,到医院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并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又做了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手段虽然会对患者身体有一定损伤,但对乳腺癌的洽疗是有效和必需的。后期的中医治疗围绕着如何减轻手术、化疗放疗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如何扶正祛邪,预防复发;如何缓解患者的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如重度抑郁等展开治疗。

结合患者初诊时的重度焦虑症状,分析她患乳腺癌的原因,应是长期肝郁气滞,痰湿凝结,瘀毒结于乳房而致。虽然看似乳房局部的结块,实则是脏腑紊乱,气血津液失调所造成的,属全身性疾病。在治疗方面应重视对肝、脾、心三脏的调理,重视气、血、津液的疏导化解。

临证时依据该患者既有肝郁脾虛,又有痰气郁结的证候。自拟了柴术化痰汤加减。

柴术化痰汤由六味药组成:柴胡、醋香附、白术、茯苓、半夏、夏枯草。方中柴胡、醋香附疏肝解郁为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安神为臣;半夏夏枯草化痰散结为佐使药。

患者用中医药治疗时间非常长,截至目前患者还在间断服药。这期间虽然根据病情变化,调过70多次处方,但始终不变的是

调理肝、脾、心;

化解湿、痰、瘀。

在柴术化痰汤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如肝郁易于化热,患者岀现心情烦躁、舌红苔黄等症状,选用牡丹皮、栀子、黄芩入肝经漬热而不伤阴的药物;

肝郁失于疏泄调达,直接影响脾胃的升降出现中焦失和的症状,如患者出现腹满、饮食无味、有时胃痛、舌苔厚等症状,选用具有健脾祛湿、理气和胃的药物如薏苡仁、怀山药、紫苏、陈皮、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延胡索等;

中焦升降失序痰湿内生,加之化疗伤脾胃之气,患者出现上午感到脸虚肿、舌头和嘴唇麻木的症状,在以上健脾和胃的基础上选用了猪苓、泽泻

五行之中肝为木、心为火,肝藏魂、心藏神,肝郁或郁而化火,心、肝两脏失和,皆可影响神魂不能内敛而出现严重的失眠,心烦不安,在以上疏肝的基础上先后选用具有安神养心作用的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合欢花、石菖蒲、浮小麦、百合、生地黄、黄连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选用益气养血的扶正药,如黄芪、太子参、当归、白芍、川芎、鸡血藤、炙甘草、女贞子等。

患者服用这些调理肝、脾、心的中药,感到精神、饮食、睡眠均有明显的好转,对疾病的康复治疗也充满了信心。在以上脏腑调理和扶正的基础上先后选用了化痰散结、解毒祛瘀的药物,如夏枯草、皂刺、郁金、半夏、川贝母、僵蚕、土贝母、马勃、桔梗、山豆根、冬凌草、丹参、三七等

同时根据患者出现的临时症状及时治疗,如因工作紧张,睡眠不好而致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胀,血压高时用钩藤、珍珠母、决明子、枸杞子、菊花等;

感冒或颈部不适致肺部宣肃失常,咽喉气噎岀现声音嘶哑时用蝉蜕、木蝴蝶等;

肝郁肾虚,筋骨失养岀现腰背酸痛,下肢及脚趾抽搐时用川牛膝、桑寄生、杜仲炭、木瓜等

湿热下注而致尿频、尿急尿疼时加木通、车前草、萹蓄、大黄、栀子、滑石、甘草梢、瞿麦、灯心草等;

胃肠有热,津亏液少,肠道失于濡润致大便干燥,排岀不畅时加川厚朴、火麻仁、莱菔子等。

2018年11月30日,这位患者又来到门诊。她现在精神、饮食、睡眠均好,全面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

4、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按发病例数顺位,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女性发病第1位的为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304万,占女性胂瘤发病的17.10%,占所有肿瘤的7.74%,而2014年这个数字是6.83%。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乳腺癌位列第7位,每年死亡病例约7.0万,占2.99%。女性每年死亡病例中,乳腺癌在第5位,约7.0万,占8.16%。

近些年我国对乳腺癌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视,把对乳腺的检查纳入正常体检项目中,以期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获得长期生存的效果。同时根据乳腺癌不同的分期,对乳腺癌手或局部微创治疗等,均取得较大的进展。尤其这些治疗手段和中医中药结合起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延长。

中医对本病相关症状和发展变化的描述: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到乳石痈曰:“石痈者…其肿块确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硬如石”。书中还详细描述:“石痈之状,微强不甚大,不赤,微痛热,热自歇,是足阳明之脉有下于乳者…但结核如石。”“肿而皮强上如牛领之皮。”

唐·孙思邈《干金要方》中记载:“妇乳头生小浅热疮,痒搔之,黄汁出,浸淫为长,百种治不差者,动经年月,名为炻乳…世为苟抄乳是也。”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提出乳岩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记载:“…遂成隐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痒,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奶岩。同时朱丹溪还记载了妊娠可使本病发展恶化的案例以及男性患此病的案例。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曰:“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覆碗,色紫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如泛涟,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

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记载:

宋·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本病是“肝脾郁怒,气血亏虚”。

元·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记载:“乳岩乃阴极阳衰,血无阳安能散,致血渗于心经,即生此疾。”

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记载本病是“因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

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对本病预后的记载

元·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记载本病预后时曰:“若未破可疗,已破难治……早治得生,迟则内溃肉烂,见五脏而死。”

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记:“……以其疮形嵌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本病的预后:“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凡犯此者,百人百必死。”等等。

对本病治疗的记载

历代医家在研究本病的过程中,创制了大量的内服外用的方药。如内服的漏芦散、神效瓜菱散、清肝解郁汤、西黄丸、阳和汤等;外用的有红升丹、白降丹等,且目前仍在临床应用,确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乳腺癌从发病到死亡,尤其是乳房局部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及肿如堆栗,或如覆碗,色紫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如泛涟,疼痛连心,出血则臭等症状,目前在临床上见的极少。主要是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能早期发现,发现后已至晚期,治疗手段少,效果比较差。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治疗手段和药物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这些年我在临床中所经治的乳腺癌患者绝大多数是手术切除后,或放疗、化疗后出现转移、复发或在治疗时出现各种痛苦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用中药调治后获得较好的效果,兹实录于此。

二、肿瘤诊疗心悟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会给患者造成致命咸胁和身心的巨大创伤,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和负担,因而世界各国对恶性肿瘤的硏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年来,虽然在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硏究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也有所提高,但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防与治方面的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多年的实践表明,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是中、晚期患者,任何单一手段均难以治愈,必须采取综合性洽疗方法。其中中西医结合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

中医药学有着几干年来与疾病做斗争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对恶性肿瘤的治疔疗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早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瘤”的病名记载,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已有治瘿瘤、痈疽、恶疮、噎食等与肿瘤相关疾病的药物之论述。公元7世纪的《晋书纪》有“初帝(司马师)目有瘤疾,使医割之”的手术记录。宋代《卫济宝书》及《仁斋直指方》第一次出现“癌”字。中医论治癌瘤的宝贵经验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代医学典籍之中,分散在癥瘕、积聚、噎膈、岩瘤等疾病治疗的记载和论述中。

古医籍中所记载的许多肿瘤的症状、体征与现在的一些晩期肿瘤非常相似,如噎膈(晩期食管癌)、乳岩(晚期乳腺癌)、积聚(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等。中医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证候诊断、治则治法、内治外治等方面都进行了严谨细致的硏究和探讨,其理、法、方、药至今仍在有效地导临床治疗。如果能结合西医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对提高肿瘤效果无疑大有裨益。

我在多年治疗肿瘤的实践中,一方面不断学习和继承历代医家对肿瘤治疗的宝贵经验,一方面不断地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即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坚持“中医思维,贯彻始终”“顾护正气,尤重脾肾”“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综合施治,多法并举”的学术观点。以下做简要阐释。

一、中医思维,贯彻始终

借助现代科技的进步,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因而现代中医肿瘤临床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西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根据所诊治患者的不同病期,适时选用西医学的新方法、新技术也是必需的。但是如果因此而弱化甚至丟弃按照中医药思维方法诊治肿瘤的能力,则是丢掉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窄化了临床治疗思路和手段。

目前,医学界绝大多数的专家认为,中西医在肿瘤治疗中各具特色和优势,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中西医对肿瘤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并灵活应用于临床,将会显著

提高治疗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疗效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也是中西医肿瘤临床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用中医药方法诊治肿瘤时,我的深切体会是,必须坚持中医思维,即在临证中要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基本理论,对肿瘤进行全过程理、法、方、药一体化的诊疗。

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极其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导致身体内环境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在体內出现一种新的病理产物。因此,恶性肿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在辨治肿瘤时应更多关注全身气血和脏腑功能的调理

1、体质与肿瘤

中医学认为,体质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它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中医病因学对这一现象早有充分认识,针对某种体质容易感受相应毒邪的特点提岀了“同气相求”之说。如《灵枢·五变》有载“五脏皆柔弱者,善病肖瘅”“小骨柔弱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等,这些都是对体质因素导致不同疾病的阐述。

肿瘤的发生与体质因素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者极易外感六淫、戾气、邪毒;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导致脏腑组织及经络紊乱,岀现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最终导致癌的发生。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云:“黑痣者风邪搏于血气变化生也。夫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瘕,若虚损,则黑痣变生。”

明《景岳全书》记载:“噎膈反胃名虽不同,然病出一体,多由气血虚弱而成。”

以上皆说明由于机体禀赋不足,体质偏颇,复加外感内伤,而最终发生癌肿。

可见,体质的偏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辨证审因、采集症状、综合分析,得出患者机体偏颇之脏之腑,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方向性依据纠正其偏颇体质,杜绝恶性肿瘤的继发性发展。也可预防治疗过程中使用化疗药物或放疗等方法造成对机体的“同气相求”式的损伤,防止病邪的传变。

至虛之处,便是容邪之处,通过体质偏颇的辨识,了解何处为至虚之处,便可针对性地纠正。“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体质偏颇而致传变的实例。通过实脾,防止因肝伤脾。

同样,恶性肿瘤所伤之脏腑,大多会依照脏腑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或脏腑之间的表里络属关系,通过经络相互传变。

如胃癌易转移至肝、肺;大肠癌易转移至肝、肺;前列腺癌易转移至骨;乳腺癌易转移至肝、骨、脑;肺腺癌易转移至骨、脑、肾上腺等。凡此种种,均可通过实其易传之脏腑,纠正其脏腑偏颇而加以防范。

2、外感毒邪与肿瘤

外感毒邪是肿瘤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中医学将各种有毒的能促进人体正常组织恶性增生的特殊致癌因子统和为癌毒。癌毒既可以通过口鼻、皮毛由外而入,也可以由人的脏腑组织代谢异常生成,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烧废气、化学毒气、致病菌、粉尘及电离辐射等。癌毒进入机体,长期积聚体内,可导致癌肿的发生。

这类毒邪是有别于六淫的邪气,若为久居或长期工作于空气质量低劣环境者,可归为“风毒”范畴;若为久居寒湿之地者,则易感寒毒、湿毒若为久处湿热瘴疫之地者,则多感湿毒、热毒和疫毒;若为久受电离辐射的影响或久服某些热性药物,则可归于“热毒”的范畴。

3、情志与肿瘤

中医学认为,七情太过或不及,都能直接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当今经济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心理欲望变大,一旦所愿不遂,即易产生不良情绪,久之则气滞血瘀,复感外在毒邪,变生肿瘤

《灵枢百病始生》云:“内伤于忧怒…而积聚成矣。”明·王肯堂《医学津梁》认为:“要皆忧郁不开,思虑太过,忿怒不伸,或惊恐时值,变故屡遭……以致内气并结于上焦,而噎膈之症始成矣。”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指岀:“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清《医宗金鉴》中谓“失荣证”由“忧思恚怒,气郁血逆,与火凝结而成”。这些均明确指岀了肿瘤的发生与情志关系非常密切。

4、饮食与肿瘤

饮食因素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

过量食用油炸、烧烤、腌制及霉变食物,损伤脾胃气阴,造成气血亏虚,容易致消化系统的癌症。另外暴食暴饮、饮食不规律,易致脾胃功能失调;过量食用辛辣味厚之物,误食不卫生或腐败变质的食物,易致湿毒蓄积于体內,从而形成癌毒。

宋严用和《济生方》云:“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遂成宿滞……久则积聚,结为癥瘕。明叶文龄《医学统旨》云:“酒面炙煿、黏滑难化之物,滞于中宫,损伤脾胃,渐成痞满吞酸,甚则为噎膈反胃。”清·何梦瑶《医碥》云:“好热饮者,多患膈症。”“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

5、劳逸与肿瘤

劳逸因素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

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劳力则耗气、劳神伤心脾房劳耗精伤肾。过逸使气血运行不畅,筋骨柔脆,脾胃呆滞,体弱神倦。过劳和过逸均可致正气虛弱,正不胜邪,则易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发生。

6、放、化疗与肿瘤

放、化疗是西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对肿瘤局部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放、化疗对机体的损伤又是不容忽视的。两者在治疗局部肿瘤的同时对身体产生了新的伤害,中医认为其具有邪毒的特性。

放疗所用的射线和部分化疗药物具有热的特性,可归于中医“热毒”范畴,如静滴一些化疗药物后,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及口渴、大便干的现象在对鼻咽癌、食管癌,以及纵隔、肺等部位肿瘤的放疗过程中会出现口咽干燥、咽痛,甚至难于下咽,胸部热痛、局部红肿等热毒直中,热灼津伤表现。

有些化疗药物使用后,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归属于中医“湿毒“范畴。而有些化疗药,其毒更甚,不但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虛弱,使人食欲下降,而且直接伤及肝肾,造成肝肾精血亏虛,岀现腰膝酸软、身困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

由此可见,放、化疗对人体的损害是全方位的,短时间内即可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损伤,阴虛精亏,进一步导致脏腑失养而受损。所以,放、化疗既是治疗手段,也是致病因素应予高度重视,加强防护。而中医药在防治放、化疗副作用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理应充分发挥优势。

7、对肿瘤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体质因素、外感邪毒、情志不调、饮食失节等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进而出现气滞、血瘀、水湿、痰聚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随气机升降,流注于人体脏腑、经络而发为肿瘤,既是病理产物,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在此过程中,体质及外感内伤邪毒不同,所引发的肿瘤也有区别。

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异常,外感邪毒后的发病人群多为青少年,如多发性骨性肉瘤、白血病、畸胎瘤等;

外感邪毒从口鼻皮肤而入,直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致痰瘀互结于上焦,好发肺癌、鼻咽癌、胸腺瘤、皮肤癌等;

饮食失节,邪毒直中,直接损害肝、睥、肠胃,导致肝郁气滞,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岀现水湿结聚,气滞痰凝,痰瘀互结,湿热流注导致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的发生。

情志失调是肿瘤发生的催化剂,长期的精神压抑会使多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序,更易受外邪侵袭而发为肿瘤,如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等。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体的正气、脏腑功能经历了紊乱、虚弱、衰退的过程;病邪也从痰气凝结,

发展到痰瘀互结,最终到顽痰死血的阶段。所以临证时,应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分析肿瘤的病因病机,掌握其病位病性及病期、病势,重在从引发瘤体的本质辨治,而不能只关注瘤体本身。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肿瘤与其他医学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

二、顾护正气,尤重脾肾

1、强调扶正固本

中医学的正气是指气、血、精、神、津、液和五脏六腑包括奇恒之腑、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等的正常功能活动,它禀赋于先天,充养于后天。正气具有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有对外界环境调节适应的功能,有抗病能力和患病后自我修复的功能等。

当人体出现先天禀赋不足或异常或后天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致使人体脏腑功能紊乱,经络运行障碍,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则百病丛生。此时脏腑、经络处于紊乱状态,邪入未深,尚易纠治。而若失治、误治,则病邪留着不去,脏腑功能从紊乱到损伤气滞、血瘀、痰湿等病理产物结聚于体内,久之成瘤。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以消耗人体气血津液,损害脏腑经络为自身快速成长的物质条件,而正气虚弱后,对肿瘤的发展则无力制约,因而各种肿瘤最后均以正气衰竭,邪毒炽盛而告终

鉴于此,在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顾护正气为其根本,而其中尤以顾护好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最为重要,脾肾之强弱直接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根据多年的体会,在制订肿瘤治疗方案时,笔者主张尽量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将顾护正气放在和消除瘤体样重要的位置,甚至把顾护正气放在首位

如肿瘤思者需要手术时,要考虑到在切除肿瘤时造成机体创伤和脏腑功能紊乱,所以在手术前后需根据切除的部位及伤及的脏腑,辨证服用扶正固本、调理脏腑的方药,这样可以明显减轻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2、重视热毒损伤

在患者需要放疗时,则应考虑到放射线与“热毒”相类,射线直中体内,在消除肿瘤的同时也直接耗伤人体的气阴。因而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人体正气,尤其是津液的防护,服用一些养阴益气、清热解毒的方药,可以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起到很好的增效减毒作用。

3、防治化疗伤脏

在肿瘤患者需要化疗时,要考虑到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损害,尤其对肝肾、脾胃、骨髓的伤害,如果是青少年的肿瘤患者,还要考虑到化疗对生殖系统的损伤等。

在化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益气养血、护肝解毒、健脾和胃、补肾护骨等扶正的方法。此时以顾护正气为要,切忌再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祛邪中药。

因身体或年龄原因无法选择西医学治疗手段时,则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把扶正祛邪贯彻始终。如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时,笔者提出从虚、从痰论治;胃癌从虚、从寒热错杂论治;肝癌从脾、从瘀论治等。在此基础上创制的地黄管食通口服液、胃爱舒颗粒、肠达顺灌肠液、芪瑞扶正胶囊等制剂均是扶正祛邪并用,或以扶正为主。

总之,在肿瘤的治疗中留得一分正气,便存有一分生机顾护正气可以说是肿瘤治疗的“第一要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减肥验方:【方药组成】柴胡12g石菖蒲9...
【中医杂谈】陈柏材每日一方第十二期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
治疗打鼾(打呼噜)方
魏品康从痰论治乳腺癌三步法
中医体质肿瘤学说——体质不改变,肿瘤不可能根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