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理解胡希恕胡老说的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证?
前一段时间有同仁问我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应该是去桂枝还是去芍药?我说关键是理!去桂枝、去芍药都可以。

他说我做学问不严谨,批评了我。我心想,没那么严重吧!还是理的问题。

通过仔细学习、思考、分析,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要解读仲景书,首先得学习仲景相关记录:
仲景原文:伤寒论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在解读这个问题以前,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论是去桂枝还是去芍药,本方证的几个核心内容是不变的。
首先:以症状反应的“小便不利”与治疗反应的“小便利则愈”,读此文,方知小便不利是发病的根本,小便利是疾病痊愈的关键一环,那么要解读是去桂枝还是去芍药,就要围绕着小便不利进行。
其次:发挥利小便主要作用的药物,大家都认为是茯苓和白术,张仲景方剂里面也明确的加了茯苓和白术。虽然如此,在本方证中桂枝和芍药仍然要以小便不利为核心解读,所以桂枝、芍药对小便不利的治疗机理就成为解读本条文的关键。
第三:我以为要理解是去桂枝还是去芍药,首先要明确本方证是外有表证内有停饮。对停饮的理解,各家各派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茯苓、白术本身就可以利水饮。但是对表证的理解和解表的方药认识却各有不同(这也是同一体系,两代经方学人:胡希恕胡老、冯世纶冯老对去桂枝还是去芍药解读不同所在)!

那么,理解本方证,就只有对表证的理解和桂枝、芍药对小便不利治疗机理两个核心问题了。结合有表证进行解读,但是对表证的理解,各家各派也是不同的。

关于表证的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首先:对表证与气上冲的理解,太阳病提纲里面提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又根据有汗、无汗和恶风、恶寒被张仲景分成了中风和伤寒,中风张仲景选择了桂枝汤治疗,伤寒张仲景选择了麻黄汤治疗。无论有汗、无汗,表证的核心机理是人体正气向外、向上抗邪,想通过发汗的机转将疾病解除,限于自身的良能而又解除不了的一种状态,向上不就是气上冲吗?
第二:桂枝治疗气上冲,是其治疗表证的核心, 《神农本草经》记载桂枝下气,是针对表证核心病机的治疗。对于气上冲的为证学反应,张仲景的记录不仅仅是头项强痛,比如桂枝加桂汤治疗的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的为证学反应,是气上冲;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闷的桂枝去芍药汤证中脉促、胸闷也是气上冲的为证学反应;桂枝汤证本身的鼻鸣、干呕是气上冲的为证学反应;单次服用桂枝最大量的桂枝甘草汤证中“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也是气上冲的为证学反应,麻黄汤证中的“喘”也是气上冲的为证学反应。本条文的头项强痛也是表证未解,气上冲的为证学反应,故不能去桂枝。
第三、小便不利因为有气上冲的参与,气上冲是表证,表证得用桂枝,桂枝可以下气,然后利小便。对本方证中小便不利的理解,胡希恕胡老认为:“有表证是(可治)表证,但你要兼利小便,它“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肯定是表证,所以用桂枝汤去芍药。芍药这个药我们前面讲桂枝去芍药汤,治脉促胸满,气上冲得厉害,用芍药是不对头的,要去芍药。而小便不利,常由气上冲造成的,气往上冲,它诱导小便不往下行,所以利尿药里常搁桂枝,五苓散、苓桂术甘汤都有桂枝。你要把桂枝去了就不对。”

当然,一味芍药,《神农本草经》记录其有“利小便”的作用,张锡纯也有单味芍药利小便的医案。
但我个人以体系解读条文,故有以上认识。

冯世纶冯老学习胡老书、学习经方医学,认为本条是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关键点是提出生姜也可解表,大家可以参学,关键是明理。

最后,回归体系,解表两大方系麻黄汤方系和桂枝汤方系里面都用到了桂枝,但桂枝汤类方中无麻黄,因为桂枝有治疗气上冲的特能,而麻黄没有,气上冲是表证的核心病机。本方证中的小便不利,除了停饮,更重要的是气上冲诱发的水不下行,是有表证的。无汗是因为小便不利,里不通,利小便则里通表和,诸症均解。
本方证还可以和29条的芍药甘草汤对着学,29条小便数,汗出,脚挛急,正好与本条病机相反,28条则为太阳太阴(停饮)合病,29条则是阳明病。

当然,以上只是自己的理论解读,临证实践也有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病案,且用脏腑经络理论解读,非常吸引人,附录于下,以便参学:
北京中医学院已故名老中医陈慎吾老先生曾治一小儿, 一年前染感冒后,发热始终不退,因诣陈老处就诊,见其前诊,已用过桂枝汤、大柴胡汤并调胃承气汤等汗下方药,均未取效,热仍未退。因思汗下而热不退,常见两端:一者瘀血不去、阴血耗伤,祛瘀则热退;二者水饮内停而风寒不解, 利水则热退。诊此患儿全无瘀血证可寻,却有小便不利无汗、心下痛而腹鸣等症状,显系水饮停蓄,舍利小便何能收功!然久病岂可峻攻,须是既能健脾助运,又能疏利膀胱者堪任,故茯苓、白术当为首选之药;病久胃气无有不伤用药所当兼顾,调补脾胃,无如则甘草、大枣;腹鸣有水,散水消饮,正需生姜之力。而老人每易伤阳,阳多亏虚;小儿每易伤阴,阴常不足。本例系小儿,发热逾年不退,且又几经汗下,伤阴可知,芍药益阴又且止痛,用之甚宜。 故为疏方:茯苓10g,白术10g,芍药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十二枚。患者服头煎则热退,二煎则心下痛、腹鸣等症状消失,饮食二便皆趋正常,病告痊愈。陈老复顾所用方药,恰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叹服仲景之法,若非经而验之,弗知其微旨妙用。(本案系周铭心根据听陈老讲课者的课堂笔记整理)记录于《伤寒论注评》一书。

最后说一句:学术本无对错,关键还是在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尚且如此,何况以今人的眼光看东汉末年的方书呢!山本不动,人体尚有自我康复之能力,知其难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渡舟伤寒论第28条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歌方解 | 道医网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8条
伤寒论方证鉴别(表格化2)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3)——太阳太阴合病方证
古方新用 桂枝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