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随笔(十三):拉肚子

老人每入秋冬,便常有腹泻的问题,试着用中成药治疗。先用藿香正气水,不行。后改为藿香正气丸,却颇见效。一水一丸,药物组成是一样的,药效却相去甚远。水则无效,丸则有效,令人意外。

     惟一的解释,水者汤也,汤也荡也,下去的速度比较快。老人的肠胃吸收力差,如果用汤,来不及吸引多少,药就到底了,又因腹泻迅速排出体外。故效果比较差。

     丸者缓也。丸药是缓释。在体内停留时间可以长一些,老人的脾胃慢慢吸收。故效果反而优于水。

     治腹泻用藿香正气,是一般百姓的首选。尤其是暑天肠胃出毛病、上吐下泻,很是有效。但它不是万灵之药,并不包打腹泻之天下。如果用了不灵,就要考虑换方。

     一患者,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腹痛,腹中雷鸣。家中备有藿香正气胶囊,赶快服用,却无效。

     为什么无效?首先要了解藿香正气是治什么的?对应什么样的症状?

     以方测证。藿香正气方中之药,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芳香类,如藿香、白芷、厚朴。芳香化浊,专攻各种不洁之物。暑天食物易变质,吃进去不洁之物,则腹泻。故藿香正气于暑天腹泻,效如桴鼓。

     二是利水化湿类。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大腹皮。

     三是解表,如苏叶、桔梗。

     所以,藿香正气适应的症候,应该是所谓肠胃型感冒。有感冒,故须解表;肠胃不洁,故须芳香化浊;内有痰饮水湿,故须利水化湿。

     简言之,就是外寒内湿+不洁。

     这位患者的情况,是吃坏了肚子,没有感冒之症状。当然,这并不妨碍使用藿香正气。但是,为什么用了没效呢?

     于是想到经方中治疗肠胃疾病的一类方子:泻心汤。

     泻心汤的特征,是心下痞。这个心下,指的就是胃。痞者不通,可理解为“堵得慌”。经常听人说,心里堵得慌,这是心情不好。患者如果自诉“胃里堵得慌”,就要考虑是不是痞证。

     痞、满、胀,是胃中“堵”的三种情况,程度不同。痞最轻,就好比道路塞车但还有空,摩托车、自行车依然可以钻来钻去。满呢,就属于水泄不通了。胀呢,不仅机动车道水泄不通,还往外占了自行车道甚至人行道。

     痞是病人自诉,如果医生想进一步确定,就摸膜患者的肚子(胃脘部)。一般程度的痞,手感没那么硬。如果到了硬的程度,属于“痞硬”,说明胃气伤了,需用人参、干姜、甘草、大枣温补胃气,是半夏泻心、生姜泻心的辖区。如果既硬且满,说明胃气伤得厉害,需加大甘草(四两)的用量,大补胃气,这是甘草泻心汤的地界了。

     如果到了“石硬”的地步,那就超出泻心汤的范畴了。必须考虑用大陷胸汤了,因为是结胸证。

     泻心汤的三个典型症状,是呕、痞、利。痞之外,多了个上吐下泻。此恰与藿香正气证雷同。

     区别在于这个痞字。痞者,上下不能交通为否。如果上有热、下有寒,隔江对峙、大眼瞪小眼,就好像两个司机对面较劲,谁都不让谁,后面堵了一长串车。此为痞。痞者,寒热错杂故也。

     故三个典型症状,根源实在于寒热对峙导致的一个痞字。呕吐嗳气,都是热闹的;下利泄泻,都是寒闹的。只要解决了寒热之痞,则上吐下泻自去,不用劳藿香正气之大驾。劳了,也没用。

     上热可清之以黄芩黄连,下寒(实为中寒)可温之以干姜。此治寒热,为治本之策。

     再以人参、甘草、大枣补胃气以治痞,以半夏治呕。此治标也。

     前面那位患者自用藿香正气为什么不行?因为藿香正气无清热之芩连,亦无温中之干姜。

     泻心汤治下利,却无利水去湿之药。治下利不利湿,亦其治也,这是经方的妙处。

     三个泄心汤治腹泻,亦有程度的不同。半夏泻心汤,一般是便溏泄泻,拉肚子的程度较轻。生姜泻心汤则比较严重,拉的已经是水了。甘草泻心汤最厉害,是拉得非常厉害(每天跑几十趟)的情况下,庸医还用泻药(脑子进水了),患者应该是进入了快要脱水的状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天受凉上吐下泻就用藿香正气水受寒胃疼就...
[第三集·治疗法]霍乱
脾胃不好、湿气重,这个药方请牢记!
常见的健脾养胃祛湿的中成药和方剂
孩子上吐下泻了,藿香正气水?
详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