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胆汤究竟是温胆还是清胆

     温胆汤是古今中外的一首名方,因其临床应用广泛、治疗效果突出,被历代历朝医家所推崇。温胆汤有近1500年的历史,在这其中温胆汤的治疗病机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今天就来聊一聊温胆汤的治疗病机及病机演化过程。

     温胆汤首见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的《集验方》中,后来在靖康之后此书亡佚,但原方被唐森思邈《千金方》所收录,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方中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甘草一两,此时温胆汤的病机为胆虚寒症。少阳胆府主一身之春生之气,性喜调达通畅而恶抑郁,协调气机的升降平衡。若或因外感,或因内伤,或饮食劳倦等而致胆气虚寒,气机不升,停滞中焦,则中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上扰,则心中虚烦,坐卧不得;气机停滞中焦,则胸中烦闷,气逆欲吐,甚则咳涎;此皆由胆气虚寒,内生痰饮所致。方中以生姜为君,降逆止呕,温胆化痰;半夏、橘皮为臣,理气燥湿,温散寒痰;竹茹、枳实为佐,泄满除烦,通闭降逆;炙甘草为使,健运中焦,调和气机;整方不违仲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药精而效宏。温胆汤也正功如其名,重在温胆化痰,理气和胃。方中药性以温为主,后世多用此方化裁,亦用治'虚烦'诸症。

     到了宋代,温胆汤见于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肿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此时其主治病因从'胆寒'变成'心胆虚怯',并明确指出其病变机制为'气郁生涎,涎与气博',方药也减生姜四两为五片,另入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由此来看,其应用病机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仍是一个寒症,法当温化痰饮,疏理气机,加茯苓一两半,以增强渗湿利水之功。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陈无择的温胆汤,症见病人精神减少,气少懒言,烦闷易惊,小便量少,咳吐白痰,苔白厚,脉弦迟等。整方以'化痰以利胆,胆清则气转'为治疗法则,相比《千金方》中的温胆汤,此方化痰之功更强。

     到了南宋和金元时期,温胆汤仍是胆郁痰阻的代表方,如以《直指小儿》《医方类聚》等书。但到了明清时期,其病机随着方剂药量的变化发生了改变,如明朝《万病回春》中记载,温胆汤治疗胆火惊惕不眠;《活人书》里治疗胆郁化火等,此时温胆汤的病因病机已由寒证变化为热证。方中的竹茹、枳实也成为温胆汤中的君药。方中温性有减而凉性得增,温胆汤之'温'字演化为'清'意,亦如罗东逸所云:'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此时温胆汤的功效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痰热内扰证。症见呕恶呃逆,失眠多梦,眩晕,苔腻微黄,脉弦滑等。因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浊阴上逆,则呕吐痰涎或呃逆;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舌脉等均为痰热内扰之象,君以竹茹、枳实,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清胆和胃,臣以陈皮、半夏理气化痰,茯苓渗湿健脾,佐以姜枣和中培土。病因胆气郁结,久郁化热生痰所致,所以全方以理气化痰,清胆泄热为主。

     温胆汤经历了由南北朝、隋唐到宋金元,再到明清的发展,病机由原先的胆气虚寒到胆郁痰阻再到痰热内扰,前后同一首方剂,仅为君臣佐使的变化,治疗的病机却截然不同。'方之精,变也'。往往一两味药的变化或剂量的变化便能改变方子的治疗方向,对于温胆汤,业医者必当审此寒热虚实之变,明其'温'之本质,才能在临床中应心而变,效如桴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学习笔记293
推荐一款可以调理三高的泡脚名方
『常用方剂』 祛痰剂 : 温胆汤临床应用之我见(燥湿化痰)
头晕眼花,心烦失眠做噩梦?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祛烦恼
温胆汤
温胆汤的配方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