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那因临床而固化死亡的辨证论治

   我有一个习惯,给病人处方用药,空闲之余便把这张处方用废纸打印出来,空白处写上病人的症状,中医四诊情况。直到现在大概有一百多张这样的处方。

   我的本意是:记录下自己某个行为的过程,并积累足够多的量去发现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秘密。

   昨日,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过去这么久,我遣方处药和辨证论治的水平似乎没有多大提高。我近两年来在临床磨砺就一定是在进步吗?答案是不一定。完全有可能是在临床不断固化思维和积累错误。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处理病人,实际也是那种不知为求什么而庸庸碌碌的忙碌。细思极恐。

   恐怖的是什么呢?两年的临床,我的中医辨证论治竟然进入了一种出不来进不去的状态。何出此言?

   所谓出不来,实在是没能通过两年的临床实践把辨证论治说清楚,说明白。辩证论治的根据是什么?是中医经典吗?那中医经典的根据是什么?是中医经验吗?中医经验又如何产生中医理论?在这里我敢说:现在的中医人甚至汉唐以后的中医人都没人能把中医对于人体认识系统说清楚。都是在截取“四大经典”中的某一片段。也难怪别人批评我们中医不敢超越《黄帝内经》等理论,一切的治疗和用药都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来。

   五年学习中医的感受是没有老师完整的给我们说清楚中医的来龙去脉,因为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从某一“经典”的某一节点开始的,并告诉你要学好中医要去读完这些经典。课后有多少人认真读过一遍《黄帝内经》并且理解呢?从我们学生时代就开始以一种片段化和散点状态认识中医,造成的结果也是对中医认识和掌握的片段化。你能说一本医案中包含了内妇外儿的内容就能召唤出中医对人体疾病认识的全部吗?不能。

   比如我有很多治疗效果很好的医案,刚开始我很兴奋,我觉得我摸到了中医的大门。现在回想起来,那不过是我片段化中医认识之下突出的一个点。能够通过中医整体系统来解释这个突出的点,但是我没有办法通过这个突出的点映射出中医的全部。(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说得是中医方药这一块。因为针灸经络在认识身体上我认为比中医方药有更完整的系统。现在我的甚至更多中医人的问题是把针灸经络和方药分开,这是导致中医片段化的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我们跟师学习,做某一方向的研究生。跟师、做研究生时出发点已经被片段化。我跟老师学习了很长时间,对于治疗肺系疾病可以运用很多方子。老师也跟我讲了很多病因病机,在临床我也能解决十之八九的肺系疾病。可对于整个中医的认识依然不全面,我们依然做着拿出有效医案说事而忘本不溯源的事。到最后被别人说:你们中医就是经验医学而已。而我们看不惯又干不掉对方的样子好伤心,好难过。

   但是退一步来说,把“辨证论治”运用好,运用到极致也是能成为治病高手的。此时运用中医治病和运用西医差不多。就比如降血压,西医先给你用一种药,血压降不下来再调整剂量或者加另外一种降压药。临床辨证多了,面对一个病情复杂的病人你可能会有好几种辨证结果,无妨,试一试就知道了。这里不是说要拿病人做实验,而是你临床运用辨证对诊疗结果的实现。方法和手段而已。

   诚然,我在进临床,中医水平也在提高,但我不喜欢我现在所运用的思维模式。根本也在于我没有认真学完学透中医,此时的思维是以经验模式去诊疗。比如遇见一个胃痛的病人,我把他辨证为“水热互结证”的依据是心下痞闷,舌苔黄;辨证为“肝胃不和”的依据是口苦、口干,与情绪相关。张仲景祖师爷有“六经”的思维模式,那看病就根据“六经”来进行辨证,可以说张仲景在为中医辨证理论上提供了系统示范。临床中我大部分时间也以“六经”来进行辨证。可是当遇见一个头痛的病人,其余症状啥也没有,“六经”辩证用不上,头痛部位又跟经络循行部位搭不上。这时候我的经验模式就抓瞎了。

   于是,我的辨证开始枯萎了。依靠经验和没有意义的勤奋是学不好、用不敢好中医的。最好的中医辨病、辨证是要有一个体系的。

   我们来看《金匮要略》给出的判断疾病病因的方法: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有人认为人体疾病也不过“气、血、水、神”四种出了问题,病在气分治气,病在血分治血。总比运用经验来辨证好得多。依靠经验那得需要积累多少年,需要看多少病人,治疗多少不同疾病才累积得起治疗经验,况且还要从中提炼最有效的哪一种。

   所以我的辨证论治固化死亡是一种好事情。中医一定是有他的规律和方法的,不需要依靠大量的经验来提高水平。也有他独特的体系,遵循他的体系就能寻藤摸瓜,面对再复杂的病人也能准确“辨证”。

   进不去是因为没有掌握简便快捷的方式,依靠时间积累型的成长方式,你说何时是个头。临床出不来是因为其中有收获,又不愿意抛弃已经有的收获,并想以此永远走下去,毕竟一直有奖励在出现。

   快即是慢,慢即使快。对于中医,我整天呱呱叫,却没静心去读完一本《金匮要略》,甚至《伤寒论》也是匆匆而过。
  
   摒弃还摒弃的,走向该走向的。如果没有一直在求,恐怕也难以发现自身方向偏离得问题。而我正是处于不断修正方向的阶段。还好,发现得早,还有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看不懂胡希恕医案?这6点你必须掌握!
伤寒论临证应用思考
如何认识《伤寒论》?
『名医心路』思考经方与实践
稳扎稳打 针灸打卡
如何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来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