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证指南医案》读书笔记 十三

读《临证指南医案》感悟天人合一:

    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自然(天地)同人是相通的,并有从人到地、天、道、自然这样一个升维度的过程。存在于《黄帝内经》和《道德经》中间时期的《太一生水》认为“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热,湿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太一、天、地、阴阳是相通的,并且同样认为几者之间也是一个降维的存在。这样就使得“天与人”能够“合一”有了哲学的基础。所以“天人合一”就可以理解为古代先贤为了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创立的一个哲学概念。

对于天人合一的相关论述散见于众多古籍之中,如比较出名的《春秋·繁露》“天人之际,合二为一”;《易经·细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息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众多古代先贤一直强调天人合一,那么其目的又是什么呢?在《易经·乾卦》用卦辞进行描述的较为妥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即说明天人合一是为了“利贞”,即大吉大利,诸事顺遂。那么放置于医学中,就是为了追求长寿健康之道。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对于天人合一描述甚详,详细描述了上古真人、圣人、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方式。临床医生通过掌握天人相应的规律正确的认识疾病,更好的治疗疾病已到达却病延年的目的。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记载利用五运六气理论分析患者病情指导确立治法思想的相关医案,也是一种对天人相应思想的实践。《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了人与四季的相处方式,只有顺应四时才能够健康,叶天士在医案的论述中也对人体内环境(五脏虚实)和外环境(四时气候变化)的失常变化后所出现的疾病给出了治法。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载: “故至高之地,名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素问·异法方宜论》又云: “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地势使然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 咸……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古代先民早就察觉出地理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天人相应观的体现,从而更好的确立治法,如南方不用麻黄,北方不用石膏的一些类似说法。叶天士在诊治疾病中也善于考虑地理环境对病人的身体影响,拟定合适治法。

    一切辨证方法都是在天人合一这一个大的辨证范畴之内行事的,如经络、卫气营血、脏腑辨证等等,皆不离天人相应之窠臼,即先有天人相应的宏观指导,再有各种辨证法具体执行,最后在落实到治法方药上来,最终达到却病延年。现代临床医家更多的强调辨证、论治,却跳过更重要的环节,忽略了天人相应的宏观指导。即如都老师所讲,治病须依天理、推医理、验药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十卷【私藏借鉴】
临证指南医案10卷 欢迎阅读
临证指南医案(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