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剂药治好侄女的感冒发烧

     中医绝对不是慢郎中,在我给家人治病的经历中,每一次的感冒治疗都是一剂而愈。“中医只能调理,中医治病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中医有了这种误解。从我接触古中医开始,每一次的治疗都切切实实的证明了中医不是慢郎中,中医辨证准确,用药量够的情况下,见效可谓神速,今天来看看我用一剂药治好侄女的感冒发烧的案例。

     侄女的感冒发烧从生病到配药,喝药,病好,发烧从低烧到晚上睡觉时的高烧,整个过程没有超过24小时,总共也就喝了2次药,第一次喝了大半碗,基本病就好的七七八八了。如果没有选择中医,选择用药店的颗粒剂治疗,我相信绝对没有这么快速能解决,如果选择去医院,因为有发烧,这个过程想象一下,绝对是非常折磨人的,核酸检查肯定少不了,等核酸结果,肯定还会查血,再找医生开药,会不会输液用抗生素,这个就不知道了,这样一折腾下来,花钱不少,而且时间长,人难受,效果怎么样还不清楚。相对去医院来说,用中医来解决,可能医院还没做完检查,这边药喝下去,病都快好了,花钱少,人也不痛苦。这样一对比,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用哪种方式来治疗。

    下面来看看治疗这次感冒发烧的具体情况。

     昨天周六,带着孩子在外面上课,中午侄女的微信发过来,问我家里有没有三九感冒颗粒,因为她在家感冒了就是吃这个。我从学习古中医以后家里备的都是中药,基本就没有再备过药店的药了,基本都是靠中药解决。我回复她,等我回家给她配药。

     下午5点多回家,她已经病了一个下午了,脸红红的,头昏不舒服,感觉很难受。我先摸了脉,脉跳到非常快,快的差不多数不出来了,115/分钟,脉浮,弦细,寸关强,尺弱。问她是不是感觉热?她点头,但是说又怕冷,问怕风吹吗?怕。再摸摸额头,有点烫,没有量体温,估计是低烧。再细细的辨了一下证:

四肢冷,上半身热下半身冷,口渴,胸部热,有点烧心的感觉,头晕,眼睛酸胀痛,低烧,完全不出汗(下午在床上捂着被子捂了一下午都不出汗),怕冷,怕风,身重,乏力,鼻息烫,不咳,也没有痰,大便1-2天一次,颜色偏深,大便量比较少,大便臭,唇口容易干燥,睡觉流口水,手脚脱皮,平时脚心手心湿润,易忘事。

     证辨好后给配了药,然后家里人催着出门吃饭。我的意见是现在生病了,就不要出去吃了,就在家里吃,但拗不过家人,所以依然出门大吃了一顿。吃完后回家熬药,在熬药期间病情又开始加重了,慢慢了开始有点咳嗽了,身体温度继续升高,没有用体温计量过,估计应该有38.5度以上了,不是低烧范围了。人感觉更难受了,怕冷厉害,用被子裹着,人也没有精神。等药熬好之后,嘱咐她小口慢慢的喝,喝完药,她就躺床上睡觉了。中间我去看过她,已经开始出汗了,但还是感觉很热,我让她觉得热就不盖太多被子。

     今天起床,我去看她,她已经起床了,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好很多了,除了头有点昏胀,一直有点出汗,没有其他不适了。早上的药她已经又喝了。孩子奶奶问我要不要再把药熬一点,快没有了,我说不用,而且也不能再喝这个药了,因为有发汗的作用,她现在的病症已经变了,所以不能再喝了,如果再喝,更发汗,身体会虚掉的,现在先观察,没有其他的症了,基本好了,可以不喝药,今天就喝点粥,不能吃肉,让肠胃负担小一点,同时粥可以补充津液,补充能量。到中午的时候,头也不昏胀了,已经好全了,和昨晚那个病怏怏的人完全变了个样。

     我们来按伤寒论用六经辨证分析一下她的证,再看看怎么用药。

病位:

表:四肢冷、上半身热下半身冷(不一定是柴胡证层面,只有这个证,单一证不可断,可能是感觉上面躯干热,但四肢又冷)、口渴、胸部热、头晕、眼睛酸胀痛、低烧、完全不出汗、怕冷、怕风、身重乏力、鼻息烫、

里:大便1-2天一次,大便量少,大便臭

阴阳:

115/分钟,脉浮、弦细、寸关强、尺弱。

阴阳:偏阳。脉浮,有表证。115/分钟,弦细,细数脉,阴虚阳亢?

淤堵

肠痈、瘀血、水饮?

释症:病位在表,基本都是表证,脉浮(脉症对应),脉细数,感觉热,鼻息烫、上半身热、头晕、都可以断体内是有热的,口渴在这里,不一定和水饮有关,更可能是因为体内热,引起的口渴。四肢冷、怕风、怕冷、反应身体的津液不足,身重乏力在这里也不一定是水饮,也可能是因为津液虚,所以人没有力气,感到的身重乏力。感冒的诱因可能是贪凉,吹了空调或者吃了凉的东西,病邪在体表,人体发烧,希望通过升高体温来战胜病邪,但完全不出汗,毛孔闭塞,所以热也透不出去,病邪也没有出口出去。总结下来就是身体体内有热,但津液偏虚,怕冷,同时毛孔有闭合不出汗,这样合下来就是正对伤寒论里面的大青龙汤,外寒内有微热。

我用药是在大青龙汤的基础上加了麦冬。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生石膏、麦冬

总共八味药,就解决了问题。

    接着分析一下药方的组方原理

方子里,炙甘草、生姜、大枣建中,补充津液,桂枝将津液输送至体表,麻黄打开毛孔,生石膏去热、杏仁疏通上下,帮助散热,麦冬解决阴虚阳亢,同时帮助生成津液。津液补充了,送到体表和病邪对抗,打开毛孔,通过出汗的方式将病邪排除体内,生石膏去热,汗出了,病邪出去了,热退了,所以烧自然退了,人感觉也舒服了。整个组方的原理就是这样,治病的思想也是这样,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都是很简单的原理。

    中医治病就是给病邪一个出口,让它出去,不是对抗,不是用药物来治病,来杀死病邪,而是用药物来帮助人体,对抗病邪的都是人体自身,不是药物。汤药喝下去,转换成人体自身的能量,人体自身引导这些能量让身体去对抗病邪也好,或者去排除自身的各种淤堵也好,都是人体自身的事。

病邪的出口有4个,大小便、出汗和吐,所以生病一定要注意两便的正常和毛孔的通畅,能正常出汗,这样生病了也会好的更快。

    这次生病的反思

     1.感冒了一定要注意减轻肠胃的负担,感冒以后,人体大量的气血都去对抗病邪了,所以留给肠胃的气血比较少,所以人会感觉不想吃饭,胃口不好,消化不好,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这个时候,如果不想吃饭可以不吃饭,如果能吃,可以多喝点粥,大米粥是能帮助人体生成津液的,同时也很容易消化,所以喝粥是非常合适的,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生病了,就是要吃点好的,吃点肉、蛋、奶这种有“营养”的,来养身体。这就大错特错了,不但对康复无力,还是添乱,身体的气血都去抵抗病邪了,肠胃的气血少了,消化能力差,这个时候再吃一大堆肉蛋奶不容易消化的东西,不光消化不了,白白增加肠胃负担,还会牵扯身体大量的气血来消化食物,造成抵抗病邪的气血少了,病程更深入,病情更严重。所以请切记,感冒了一定是减食,喝点米粥就够了。是药三分毒,这个所谓毒是自己身体不利的就是毒,这个时候,肉蛋奶就是毒。

     看侄女的这个案例,生病了,我没劝住,晚上还出去吃大餐,吃了之后病变得明显更严重了,内热也加重了,肺部雍积了大量的热,所以还开始咳起来了。

     2.类似大青龙汤、麻黄汤之类的发汗类药剂,服药时如果病好了,不可尽服。病好了,药没吃完也没关系,不要觉得药没喝完可惜了,或者觉得多喝两次,把病送远一点。麻黄和桂枝的组合就是打开毛孔,将津液输送出去,出汗不光病邪会出去,津液也会流失,所以伤寒论里面治病都只是微汗,不可大汗。汗出多了,津液流失严重,人体会有其他不好的反应。同时伤寒论都是辨当下证,当药喝下去,情况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即使病未完全好,也是需要再重新辨证的,不能就着之前的方子继续熬药,尤其是这种发汗类方子,需要特别注意。

     之前分享过给自己孩子治感冒,主要是大柴胡汤类,这次侄女感冒是大青龙汤,我以前自己感冒用过葛根汤,可见感冒虽然表现大多差不多,但背后的因却不一样,所以用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一个方子能治所有的感冒,这也是后世中医治病时有人治疗有效,有人又没有效的原因。任何病治疗前一定是辨证施治,不是辨病施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前几天看到了一个2019年认识的病友,一个生了非常严重大病的病友,现在的她完全是变了一个人,她好的这么快、这么彻底,我想不光是医生和药物的原因,和她自己的信任和自己听话照做有关系,以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盗汗不止
无忧山论医集之三:少阳病探秘
中医治病的八种方法
风邪的致病特点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