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用风引汤1例体会

    学好经方,用好经方。胡冯经方体系倡导“六经来自八纲”,根据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和病性(阴、阳),分为表阳证(太阳病)、里阳证(阳明病)、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表阴证(少阴病)、里阴证(太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六类病证。经方辨证依据患者整体的症状反应,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某男,45岁,主因“勃起不坚5年”于2022年7月28日就诊。

现病史:患者近5年出现勃起不坚,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曾服补肾温阳、清热利湿中成药2月,效不显。刻下症:勃起不坚,晨勃硬度差,性生活1-2次/月,夜尿1次,汗多,盗汗,背痛,口不干,纳可,偶有嗳气,大便日1行,眠差易醒,乏力,胸闷气短,手足不凉,苔白腻,脉细弦。

辨六经:少阴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二加龙骨牡蛎加苓术枣仁汤证。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白薇12g,白附片12g,生龙牡各15g,苍术10g,茯苓12g,酸枣仁15g,生姜15g,大枣20g。7剂,水煎服。

2022年8月4日二诊:晨勃硬度及睡眠好转,出汗、背痛、嗳气、胸闷、气短减轻,仍盗汗,口中和,肉瞤,易惊,夜尿1次,手足不凉。苔白根腻,脉细弦。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桂甘龙牡加苓术夏汤证。

处方:桂枝18g,炙甘草6g,生龙牡各15g,茯苓15g,姜半夏30g,苍术10g。7剂,水煎服。

2022年8月11日三诊:盗汗已,晨勃硬度好,性欲差,口中和,纳可,大便不成形,日1行,嗳气、胸闷、肉瞤、惊吓减,易急躁、出汗,背痛不明显,夜尿0-1次,睡眠好,注意力不集中。苔薄白,脉细。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风引去寒水石滑石赤白石脂加苓术夏汤证。

处方:桂枝18g,炙甘草6g,生龙牡各15g,茯苓15g,姜半夏30g,苍术15g,生石膏45g,干姜10g,熟大黄6g,紫石英10g。7剂,水煎服。

2022年8月18日四诊:易出汗,盗汗少,口中有津液,嗳气已,肉瞤、胸闷减,背紧,二便如常,勃起好转,眠中醒1次。舌质暗苔白,脉细弦。上方桂枝减量为10g,加葛根18g。7剂。

2022年8月25日五诊:动则上半身出汗,盗汗已,身瞤少,左胸及太阳穴肉瞤,背紧减轻,纳可,大便如常,大便日1行,前干后软,夜尿0,尿黄,眠易醒,手足热,惊吓少,晨勃硬度好,性生活时不能自主勃起。舌暗苔白,脉细。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风引去寒水石滑石赤白石脂紫石英加苓术夏磁石汤证。

处方:桂枝18g,炙甘草6g,生龙牡各15g,茯苓15g,姜半夏30g,苍术15g,生石膏45g,干姜10g,熟大黄10g,灵磁石10g。7剂,水煎服。

2022年9月1日六诊:汗减少,身瞤及惊吓少,左胸背闷,急躁时明显,鼻有干痂,口中和,口有津液,早起口苦,睡前咽部有痰,眠浅,无耳鸣及心悸,纳可,嗳气,大便日1行,前干后软,尿呈黄绿色,手足不凉。苔白,脉细弦。上方去苍术,加生白术18g,桔梗10g,生薏苡仁30g,灵磁石增量为15g。7剂。

2022年9月8日七诊,晨勃好转,性欲差,惊吓及肉瞤少,眠可,左胸背闷减轻,枕部有压迫感,无急躁及嗳气,纳可,大便1-2天1行,食凉腹泻,尿黄绿色,鼻有干痂,咽部有痰,口中和,汗不多,恶风,受风或异味即咳嗽。苔白,脉细弦。

辨六经:太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桂枝加桂合半夏厚朴加桔梗汤证。

处方:桂枝18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5g,大枣20g,茯苓12g,姜半夏30g,厚朴10g,苏子10g,桔梗10g。7剂。

2022年9月15日八诊,晨勃硬度佳,晚睡前性欲较差、勃起慢,早晨性欲较好、勃起快,性生活正常,惊吓及肉瞤已,右胁时胀,急躁时左胸背闷,眠易醒,盗汗,受风或异味即咳嗽,纳可,头枕强缓解,大便成形,日1行,口中和,尿不黄。苔白脉细。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桂甘龙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桔梗证。

处方:桂枝24g,炙甘草6g,生龙牡各15g,姜半夏30g,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生姜15g,桔梗10g。7剂。

按语:初诊,汗多,背痛,乏力,性功能差,脉细,为表虚津伤陷于阴证;盗汗、眠差易醒,为里热;胸闷,气短,嗳气,为里饮伴气上冲;苔腻、脉弦主饮,故辨六经为少阴阳明太阴合病。表虚里热,机能沉衰,宜二加龙骨牡蛎汤;加苓术伍桂枝解表利饮降冲逆,酸枣仁安神敛汗,故辨方证为二加龙骨牡蛎加苓术枣仁汤证。

二诊,晨勃和睡眠好转,仍汗多、盗汗、背痛,为太阳阳明合病,表虚里热;胸闷气短、嗳气、肉瞤、易惊、口中和,为外邪里饮,气冲饮逆,故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解表清里降冲,加茯苓、苍术、半夏逐饮,故辨方证为桂甘龙牡加苓术夏汤证。

三诊,盗汗已,晨勃好,仍性欲差。汗出、背痛,为太阳病;口中和、胸闷、肉瞤、便溏,为里饮;急躁,为里热;故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外邪里饮,表虚里热,上热下寒,气冲饮逆,宜风引汤。桂甘龙牡解表清里降冲,辅以生石膏、大黄清热,干姜、紫石英温下,苓术半夏逐饮。

四诊,患者诉口中有津液,嗳气已,胸闷、肉瞤减,汗多,背紧,少量盗汗,眠中醒1次,口不干。考虑里饮渐化,表里热盛,上方减桂枝量,加葛根解肌清热,治背强紧。

五诊,晨勃好,但不能自主勃起,盗汗已,上半身出汗,左胸及太阳穴肉瞤,背紧减,手足热,尿黄,易醒,考虑气上冲、上热明显,上方去葛根、紫石英,增量桂枝、大黄,加磁石除热安神。

六诊,汗减少,急躁,左胸背闷,嗳气,口中和,早起口苦,鼻有干痂,咽部有痰,眠浅,大便前干后软,加桔梗、薏苡仁清热利咽排痰,生白术易苍术健胃里饮生津液,增量磁石安神。

七诊,晨勃好转,惊吓及肉瞤少,眠可,无急躁及嗳气,左胸背闷减轻,枕部有压迫感,大便1-2天1行,食凉腹泻,尿黄绿色,鼻有干痂,咽部有痰,口中和,汗不多,恶风,受风或异味即咳嗽。里热已衰,外邪里饮,辨六经为太阳太阴合病,汗出恶风,受风即咳,头枕部强,宜桂枝汤;时发胸闷,有气上冲,桂枝加量;咽有痰,咳嗽,胸闷,口中和,为痰气郁滞,宜半夏厚朴汤;加桔梗利咽排痰,故辨方证为桂枝加桂合半夏厚朴加桔梗汤证。

八诊,勃起正常,劳后稍差,惊吓及肉瞤已,头枕强缓解,大便正常。盗汗,为太阳阳明合病,表虚里热;口中和,咳逆,为里饮;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盗汗,急躁,胸背胁肋胀,眠差,为表里合病,气冲饮逆,宜桂甘龙牡汤;受风或异味即咳嗽,宜半夏厚朴汤;加桔梗利咽排痰;故辨方证为桂甘龙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桔梗证。

体会:风引汤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附方,除热瘫痫。组成: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用法: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源》云:“脚气宜风引汤。”冯老认为,风引汤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变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津伤表虚饮逆所致的躁烦惊悸,加入大黄、生石膏、寒水石、滑石清里热,又加干姜、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温下固涩,故治津液更虚寒热错杂呈太阳阳明合病的惊痫瘛疭。本方不仅可用于破伤风、热性脑病的惊痫抽搐,亦可适证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

对比二加龙骨牡蛎汤,有助于学习理解风引汤。二加龙骨牡蛎汤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变方,风引汤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衍变而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证治类似,均是太阳阳明合病表虚里热,不同的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芍药、生姜、大枣,津液虚而身疼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冲逆明显而以惊烦悸为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津液虚损进一步发展,致人体机能沉衰,由表阳证陷入表阴证,津液虚衰而呈上热下寒,少阴阳明合病的烦悸失精,加附子强壮机能,伍桂枝、生姜解少阴之表;加白薇伍龙骨、牡蛎清阳明里热,敛浮越精气,即变为二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津液更虚而冲逆甚,表虚里热,寒热错杂,太阳阳明合病的惊痫瘛疭,加石膏、大黄、寒水石、滑石清阳明里热,加干姜、紫石英、赤白石脂温下固涩,即为风引汤,方中大量的石类药重镇降冲,大黄泻热逐瘀而非攻下,干姜温下寒并护胃气生津液。

本案应用风引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方加石膏、大黄、干姜紧扣证机核心,考虑烦惊不甚,故去寒水石、滑石、赤白石脂等石类药。嗳气、胸闷、肉瞤、口中和为里有停饮,外邪里饮,须解表利饮,宜苓桂术甘汤,又加半夏逐饮降逆。《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外感、内伤诸疾呈太阳阳明合病津虚冲逆寒热错杂者,均可适用风引汤,随证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仲景风引汤应用
失眠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章:少阳病气机失调病势之大柴胡汤方
重度抑郁眠难安,六经辨治功效堪
神经精神症状的六经方证
辨病性之阴阳,据机能亢或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