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之 六经实质

今天我们来讨论六经的实质问题。经方的六经辩证理论体系,是历代医家用方证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来自于临床实践。

图、六经来自于八纲思维导图

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国,中医药要如何发展呢?没有现在如此进步的科学依据,也有没有如此精良的器械可以利用,因此不可能如近代西医面向病变的实质和治病的因素,来探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而只能把重点放在患病人体症状反应上,来探索治病的方法。

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不但促进的中医四诊技术、药性的理解以及方剂配伍的发展,而且对于万变的疾病,也发现了一般规律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实验成功了“通治”一般疾病的种种验方,不论外感、内伤还是各种急慢性疾病。

八纲和六经是我们必须熟悉并掌握的概念。

六经概念,在仲景《伤寒论》中并没有出现,是后世医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六经的提法源于《内经》,原指经脉所隶属的三阴三阳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六经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开始用六经概念来解释外感热病的发病机制。后来,以经释论,越走越远,后世医家甚至直接把内经中的“六经”等同于仲景的“三阴三阳”,以至于让我们对经方的理解变得更加的复杂。

八纲概念的提出距今也不过百年,但先民自古日常生活中都用到八纲。所谓的八纲是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其中表里之间还有半表半里,但是由于表里的概念里已经含有半表半里的意思,故还称之为八纲,而非九纲。

表里概念,主要说明疾病反应所在的病位。

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如果病邪集中反应于此部位时,也就是说人患病后出现的症状反应于表,就称之为表证。

里指人体的最里部,即食道、胃、大肠、小肠等器官所组成的消化管道。如果病邪集中反应于此部位时,就称之为里证。

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腔体内,为人体诸多脏器所在之地,则谓之半表半里。如果病邪集中反应在此部位时,就称之为半表半里证。

以上三者是疾病在病位上的反应,无论什么病症,就病位反应而言,或为表、或为里、或为半表半里,或者二三兼而有之,但绝不出三者之外。特别明确一点,这里所说的病位是指症状反应所在的病位,而不是病灶所在的部位。

阴阳概念,是指病情的性质。人体患病,正邪相争,机能的改变,不是较正常为太过,便是较之为不及。如其不及,则患病人体必然相应要衰退、消沉、抑制等一系列不及的病症反映出来,这就是阴证。反之,如果太过,则患病人体表现为亢进、兴奋等一系列太过的病症反映出来,即称之为阳证。但无论疾病有多复杂,但其表现出现的症状表现,不为阳,就为阴。

寒热概念,可以说是阴阳概念的具体化。若患者人体反映为寒性的症候为寒证,反之,如果反应为热性的症候,则为热证。

虚实概念,也是阴阳概念的具体化,是阴阳的一种特征。虚指人虚或正气虚,实指病实或邪气实。病还未解,而人的精力已经有所不支,机体的反应显示出一派虚衰的形象,这就是虚证。病势在进,而人的精力不虚,机体反应显示一派充实的形象,即称之为实证。寒热有常,虚实无常。寒热之所以有常,是因为寒则必阴,热则必阳,在任何情况下没有变异的说法。但虚实则不然,尤其在与寒热交错互见的时候,竟反其阴阳,所以为无常。例如虚则寒者,为阴证,当虚则热者,反而为阳。实而热者为阳,但实而寒者,则为阴证。

因此阳证者,可有或热、或实、或又热又实,或不热不实,或热而虚者;而阴证者,或寒、或虚、或又虚又寒,或不寒不虚,或寒而实者。请见下表:

表、阴阳寒热虚实关系

寒热虚实是阴阳的具体特征,我们把可以把症状的反应用两个变量来表达概括,即病位和阴阳。病位有表、半表半里、里,病性有阴阳,可组成六种类型的证型。请见下表:

表、病位病性与六经

中医的发展原是先针灸后汤液,经络六经的概念由来已久,用以代指病位病性的组合,这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选择。即使没有了“六经”的名称,通过八纲规则,我们也应该可以对症状形成规则化的认识。关于六经证的提纲,限于篇幅,我们下次再进行总结。

今天的笔记就写到此,下次再见,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营卫气血津液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经方医学讲义》:六经辨证
肝炎
论八纲辩证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刘渡舟
略谈六经钤百病(上)
六经八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