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名言通解——精神气血篇

0627 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也。(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


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人与天地相应观为指导,研究气象变化规律及气象变化与生物关系的一种学说。它是古代的医疗气象学。运气学说通过分析五运和六气两大系统的兴衰(即太过、不及),归纳了气候、物候、病候的变化规律,其基本特点是把天、地、人(包括其他生物)置于同一环境下,并把它们看做是受同一自然规律支配的系统。人身之气随四时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而变化,而五运六气的太过和不及又是引起反常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反常的气候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活动。故凡养生治病,必以人身之气适应四时五运六气为首务。


0628 人之一身,以血为主,血以气为先。(明·胡慎柔《慎柔五书·虚损》)


血在脉管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四肢百骸,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血量的充足和血运的正常,可以养形、养神、生精,使人体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毛发润泽有华,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所以说,人之一身,以血为主。然而,血属阴而主静,必赖于气的推动和固摄,才能不断地运行和化生,故血又以气为先。唯其如此,凡血行不畅,血溢脉外,血液亏损,自当注重治气。


0629 人之一身,有涕、泪、涎、唾、便、尿,皆属一水之化,而发于九窍之中。(明·张介宾《质疑录·论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人身诸窍,皆有液体分泌,这些液体有的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有的具有滋润、滑利的功能。例如鼻窍有涕,目窍有泪,口窍有涎,舌窍有唾,前阴排尿,后阴泄便。所有这些液体,虽然形、质不同,所在部位各异,但都属于津液所化生,只是归属于不同的孔窍而已。


0630 人之大气,积于胸中;呼吸出入,上下流通。呼出之气,由心达肺;吸入之气,肝肾相济。(清·费伯雄《医醇賸义·脉法》)


人之大气,名为宗气,乃由水谷之气及自然之气组成,积于胸中,有贯心脉,行呼吸之功。大气的升降出入与心肺、肝肾有关。心主血脉,肺主呼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浊气,借心脉的运行,通过肺呼出体外。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才能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疏泄和闭藏互为制约,肾的纳气作用实际是肾的闭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0631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


元气,古名原气、真气。人体元气,禀受于父母的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先天之精气储藏于肾中,是元气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说“根基于肾”。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也即水谷精气,是元气最主要的来源。人体必须依赖饮食物的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而机体从中摄取营养物质又依赖脾脏的运化功能,脾健则元气生化有源,故说“培养于脾”。肾中精气滋养、温煦脏腑,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又依赖肝木之气的疏调,肝气升发则元气生化源源不断,故说“萌芽于肝”。张氏认为,元气积储于胸中即为“大气”,“胸中大气,即上焦阳气”,具有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功能。此说虽由喻昌首先提出,然张氏阐发之功诚不可没。

0632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

气是组成自然万物的本原。有形之物由无形之气聚合而成,人体的构成和生命活动的维持亦莫能外。以气之聚散来解释自然万物的始终成败,乃至人体生命活动的生死存亡,蕴含着古代哲学元气论,即气一元论的自然观。中医学理论强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认为生命起源于气之聚合,而终止于气之离散,一旦气绝,生机便息。由此可见,气之于人,至为珍贵。中医学无论诊治疾病或养生保健,均尤重于气,其道理即在于此。

0633 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伤其气血者。(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室血经闭成劳方论》)

人体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皆赖气血作为基本的物质基础。“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通过气的熏蒸、温煦,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促进气化代谢等各项生理活动;通过血的营养、滋润,脏腑等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得以维持。气血通达于全身上下,外至毫毛腠理,内注脏腑膜原。因此,大凡疾病,无论浅深,是虚是实,无有不伤气血的;从而提示治病过程中应注意调养气血。虚者自不待言,即使是实证,在邪去病愈之际,亦应及时给予适当的调养。

0634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灵枢·本藏》)

气血作为人体的基本物质,精神是其功能表现,共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充盈,则脏腑、营卫、经络的功能协调和顺。人的精神不仅是脏腑、气血等功能活动的表现,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血气精神由人体所生,又为人体所用,是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亦有将血气精神分作为四,精与血属阴为命之本,神与气属阳为性之根,养生家尤重此说。

0635 人之身如国。神如君,君良则国治;气如民,民聚则国强;精如财,财蓄则国富。(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的基础。人的生命起源于精,出生后又必须依靠精的供养;生命的维持有赖于气,真气充盈方能保证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神由精气而生,又反过来支配精气的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人之神犹国之君,国君贤明则国家治理有方,神气充沛则脏腑功能协调;人之气如国之民,人口众多则国家强大(古代生产力低下时如此),元气充足则形体健旺;人之精如国之财,财产丰厚则国家富足,精气充盈则生命力旺盛。《内经》称心藏神,并喻为君主之官,并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说明精、气、神是人身三宝,而神更是立身之本。因此,养生防病须时时不忘神全、精充、气足,才能长葆健康。

0636 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灵枢·九针论》)

人的成长和生存依赖血脉通畅而使气血不断运行。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行脉中,脉为“血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起着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液循脉运行周身,内至脏腑,外达肢节,周而复始,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活人书》卷三有云:“血脉者,营养百骸,滋润五脏者也。”《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人体血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轻者供血不足,头昏目眩,心悸健忘,肢体麻木,重者血脉瘀塞,血液循环中断,危及人之生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据中医来说何谓气 教你全面认识气的概念
人体 气、血、津液 的中医详解
点穴术与气血的关系和十二时气血所注穴道歌
瘀生百病通出健康三通一平健康法 第一篇万病皆从瘀堵生 10、气血通畅瘀难生
中医说的气血到底是什么
中医 衰老理论述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