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芽糖

   人活着总会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开窍”了,空想千万次不如像小马过河那样尝试一次,于是我就开启了自己的动手模式,深刻体会啥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时间需要追溯到2017年,那一年想配一剂小建中汤,需要用到麦芽糖,但就这个忽然发现不太好找,不是不太好找,是市场上的产品一言难尽。

   那段时间,为了寻找麦芽糖我先去了东马庄村的就近的集会上,因为记忆中貌似上个世纪这个村有不少麦芽糖的民间作坊,找到一个卖麦芽糖的商贩,我说我是准备配药用的,需要找传统制作的麦芽糖,价钱好说,那位大叔后来说吃可以,配药不行,这是白糖做的,再去找找吧。

  接下来在附近诊所见到了只剩一盒但标注已经过期的,后抽时间又去了杜庄菜市场,在这边见到大量同类的包装,一小盒竟然才一块多钱,老板介绍烤鸭店用的就是这种,真便宜啊,便宜的我都没敢买。

   问了许多老人,都说这个好做,既然难度不高为何不自己尝试一下呢?于是市场上寻找燕麦,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是保管不当有虫蛀的痕迹,四块多钱买了一斤,又买了优质糯米,买了两三斤,回家问度娘详细教程,开始试验。


  捡去杂质,清水冲洗,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萌芽,期待梦想中香甜的麦芽糖。

  天有点冷,萌芽需要了三四天,第一粗没啥经验,再加上燕麦不是新的,萌芽率有点低。

   度娘说糖化反应最佳温度是55-60℃,糯米蒸熟,凉一凉到大约60度的时候,放入打碎的麦芽糊,与蒸熟的糯米充分混合拌匀。

   然后放入我们家已经步入淘汰的电饭锅里,开启保温模式,剩下的交给时间,等待糖化反应完成,这个过程大概是6-8小时时间。

   糖化反应完成的观察方法,是看到很明显分水液分离现象,这个时候的糯米若用手捻一下会有到中空的感觉,这个意味着糖化反应已经完成了。

  用纱布过滤出液体到炒锅里,接下来就是熬的时间,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充分体会深刻感触啥叫“熬”时间。

   慢慢熬呀熬,一直熬到水分大量蒸发,熬到颜色变黄,熬到质地粘稠,筷子提起来出现挂旗现象。


  成这个样子了,意味着麦芽糖就熬好了,能开吃了,真心不容易,厨房这小锅小灶的,不敢算成本了,关键是麻烦。


   这是第一次做出的,用了一星期分时间,成本二十多,还不算煤气费电费人工费,只做出了这么点麦芽糖,不过,好在做成了。




    这是第二次用小麦红薯做的,颜色有点深,怪不得度娘介绍这个需要脱色呢,

   这个小麦芽萌发的要比第一次燕麦出芽率好一些,有网友说这个芽也有点长了,说是刚刚出芽最好,有待日后厨房验证吧。

  下面是第三次做的 一斤半的玉米面,三两小麦,成品如下。

 忽然发现这个出糖率高过以往糯米,大米和红薯。


   多动手,实践中去深刻体会药食同源中医文化的魅力。

  麦芽糖,又称饴糖,在《伤寒杂病论》里为胶饴,就是软饴。

  硬饴是把软饴糖经过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饴糖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药用以秋饴糖为佳。

   禁忌: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功能主治: 缓中,补虚,生津,润燥。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

 孟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治喉骾鱼骨,疗误吞钱环。'

 《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治伤寒大毒嗽:怡糖于蔓菁、薤汁中煎一沸,顿服之。

                              ——《食疗本草》

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蒸化,乘热缓缓呷之。

                               ——《本草汇言》

治大便干结不通: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

                               ——《本草汇言》

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

                                 —— 《千金方》

治误吞银环及钗者: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

                            ——《古今录验方》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标,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夫《别录》补虚乏巳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材:饴糖
饴糖
中药知识必学:饴糖
饴糖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小建中汤中饴糖品种考释
饴 糖(《名医别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