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提高中医疗效的关键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一句经典名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就是说中医处方中药物的剂量是疗效的关键因素,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剂量下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甚至相反的作用,这来源于古代的临床经验和现代的药理实验。

比如柴胡,小量升举阳气,中量疏肝理气,大量清热透表,这来源于中医多年的实践。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的双相调节作用,即少量黄芪有升血压的作用,而大量的黄芪反而有降血压的作用(古代没有高血压的概念)。

几年前见过一个病人,长期头痛,从中医的角度辩证是比较典型的风热头痛,有头痛、头胀、发作时面红、尿黄等症状。在全国各地遍寻名医,吃了不少中药、西药效果都不怎么好,断不了根。中医的处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川芎茶调散,一个是清上蠲痛汤,重用了止痛药,比如延胡索、川芎,尤其是川芎用量甚至达到了30克以上,吃了中药之后感觉有点效果,但是一直反复发作,后来在隔壁城市找了一个在治疗头痛方面颇有名气的民间中医,老中医用的仍然是清上蠲痛汤,只是将原来的剂量减小了一半,效果非常好,此后再也没有发作过,我曾专程去向老中医请教他用药的思路,他的解释就是头部在人体最上面,只有轻灵的方剂和药物才能上达头部,正如吴鞠通所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这里所说“轻”,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药量必须轻,只有用量轻,才能轻清上浮;二是指药物本身应该是性味轻薄之品,药性升散,才可以上达头部。如果用药过重,则药物就往下走,反而不达头部则难以取得效果。因此使用本方时,一定要用轻的剂量,不能因为其用量轻而随意增加药量,而且不宜久煎。

同样的方子、类似的药物,仅仅因为剂量不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的魅力。

至于为什么不传?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些中医比较保守,这毕竟涉及到个人饭碗,秘诀一旦公开了,就会影响经济利益,但大多数中医还是医德高尚,比较开明,愿意分享个人的经验,他们也不传是因为对于剂量的掌握是靠个人的临床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对于剂量的准确把握是建立在大量的临床基础上,这种经验不同于古书上的记载和现代药理的研究,必须自己亲身体会才会明白,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同剂量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
李可老中医在澳洲的演讲稿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访仝小林教授之“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思考”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思考---tcm100中医e百
中医不传之秘究竟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