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脏腑辩证,太好用了

表里脏腑辨证指南

1、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因病机,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2、理论依据:脏腑病证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它所反映出来的病证也不同。根据不同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来分辨病证,就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病变规律,是掌握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概述:

1、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故心的病变多表现在血液运行障碍和神志异常方面。

2、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为气血阴阳之不足;实证是火、热、痰、瘀等邪气所致。

3、小肠主泌别清浊,病变主要表现大小便失常。

4、心病的常见症状:心悸、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等。

(一)、心气虚、心阳虚

定义:是指心气不足,心阳气虚衰所表现出来证候。

证候: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脉细弱或结代。若兼见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此为心气虚;若兼见形寒肢詅,心胸憋闷,舌胖淡,苔白滑,此属心阳虚。

病因:多因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或年老脏气亏虚所致。

分析:临床诊断本证,若见心之常见症状,又见气虚证者,此为心气虚证;若兼见阳虚证者,此为心阳虚证。

1、心脏鼓动乏力,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强为鼓动,故见心悸。

2、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则见气短。动则耗气,故活动劳累时加重。

3、气虚卫表不固,则自汗。

4、心气不足,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故见面色无华舌淡。

5、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管或脉气不相连接,故脉细弱或结代。

6、心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则心胸憋闷,舌质紫暗。

7、心阳虚不能温煦全身,故见形寒肢冷。

治法:补益心气、温通心阳、养心安神。

代表方:心气虚——养心汤;心阳虚——炙甘草汤。

(二)、心血虚、心阴虚

定义:

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心阴虚――是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心悸、失眠、健忘多梦为其共证。若见面白无华,眩晕,唇舌色淡,脉细,此为心血虚;若兼见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 ,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为心阴虚证。

临床上诊断本证,以心常见症状,又兼见血虚之证,此属心血虚;若兼见阴虚之证,此为心阴虚。

病因:

1、久病耗损阴血或失血过多。

2、阴血不足。

3、情志不遂,耗伤心血或心阴所致。

分析:

1、心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2、心血虚,不能上荣充盈于脉,则见眩晕,唇舌色淡,脉细。

3、心阴虚,心阳偏亢,虚火内扰,故见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心阴、补心血、安心神。

代表方:心血虚——四物汤;心阴虚——天王补心汤。

(三)、心血瘀阻

定义: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病因:多为继发于心气虚或心阳虚。由于阳气不足,血液运行无力使瘀血内阻或痰浊停聚,而致心脉痹阻。常因为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或过食肥甘、饮酒而诱发或加重。

证候: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脉微欲绝。

分析:

1、心阳不振,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致心血痹阻,故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

2、手少阴心经循肩背而行,故能引肩背内臂。

3、心血瘀阻,故见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4、心阳暴绝,血脉凝滞不通,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脉微欲绝。

治法:通阳化瘀

代表方:瓜蒌薤白桂枝汤

(四)、小肠实热

定义:是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病因:多由于心热之邪,下移小肠所致。

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分析:

1、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泌别清浊,心移热于小肠,其功能受影响,症见小便赤涩,尿道灼痛。

2、热盛灼伤血络,则见尿血。

3、心火炽盛,内扰心神,轻者心胸烦热;重者心烦失眠。

4、心火上炎,故见口舌生疮。

5、热盛伤津,见口渴喜冷饮。

6、舌红苔黄,脉数,皆为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心导赤

代表方:导赤散。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概述:

1、肺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2、肺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为气虚和阴虚;实证则由 风、寒、燥、热等邪气侵袭或痰湿阻肺所致。

3、肺的常见症状:咳嗽、气喘、胸痛。

4、大肠主传导,排泄糟粕。大肠的病变的病因:饮食不洁;热病后津液耗损。

(一)、肺气虚

定义:是指肺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1、久咳、久喘

2、禀赋不足

3、其它脏腑变化影响及肺

证候:咳喘无力,动则气短,面色恍白无华,体倦乏力,声音低微,痰清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脉虚弱。

分析:

1、肺气亏虚,宗气生化不足,故咳喘无力,动则气短。

2、气虚功能低下,故气短,面色恍白无华,声音低微,自汗。

3、气虚外卫不固,腠理不密,防御功能降低,故易受外邪侵袭而常患感冒。

4、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虚,输布水液功能减弱,水液停留于肺,故见痰多清稀。

5、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声低,舌淡,脉 虚,均为肺气虚之证。

治法:补益肺气

代表方:四君子汤。

(二)、肺阴虚

定义: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1、久咳伤阴

2、痨虫袭肺

3、热邪伤肺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 ,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分析:

1、肺阴不足,虚火内灼,肺为热蒸,气机上逆,则为咳嗽。

2、肺津为热灼,炼液成痰,故痰少而粘稠。

3、虚火灼伤肺络,则痰中带血。津液耗损不能上润咽喉,故见口干咽燥。

4、虚火内灼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

5、热拢营阴则出盗汗。

6、虚火上炎则见颧红。

7、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陈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

(三)、风寒束肺

定义:是指感受风寒,肺卫失宣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病因:外感风寒,肺卫失宣。

证候:咳嗽气喘,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

1、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咳嗽。

2、寒属阴,则痰稀色白。

3、鼻为肺窍,喉为门户,肺失宣降,故有鼻塞流清涕。

4、毛窍郁闭则无汗。苔薄脉浮紧,为风寒束表之征。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杏苏散。

(四)、风热犯肺

定义:是指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外感风热

证候:咳嗽,咯吐黄稠痰而不爽,恶风发热,口渴咽干痛,目赤头痛,鼻塞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

1、肺失清肃、宣降之功,则咳嗽。

2、热灼肺津,则黄稠痰而不爽。

3、肺卫受邪,卫阳抗邪则发热。

4、咽喉为肺之门户,风热上壅,故见口渴,咽喉干痛。

5、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宣,鼻窍不利,津液为风热所灼,故见鼻流黄涕。

6、肺为华盖其位在上,而舌尖常候上焦病变,肺为风热侵袭,故舌尖红。

7、目赤身痛,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犯肺之征。

治法:清宣肺热

代表方:桑菊饮。

(五)、痰热壅肺

定义:是指热邪夹痰内壅于肺所表现出证候。

病因:温热之邪

证候:咳嗽气喘,呼吸急促甚则鼻翼煽动,咯痰黄稠或痰中带血,或咯脓血痰有腥臭味,发热,胸痛,烦燥不安,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滑。

分析:

1、热邪壅肺,煎熬津液成痰,痰热郁阻,肺气不利,宣降失常,故见咳喘、呼吸气促鼻翼煽动痰黄稠。

2、痰热阻滞肺络则胸痛。血败肉腐化脓,则咯吐血腥、臭痰。

3、热邪阻于内,肺热炽盛,痰热内灼阴液,故身热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

4、痰热内拢心神,则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痰热壅肺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

(六)、大肠湿热

定义:是指湿热蕴结于大肠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

1、饮食不洁

2、暑湿热毒侵犯大肠

证候:腹痛,泄泻秽浊,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数滑。

分析:

1、湿热蕴结大肠,阻滞气机,传导失常,故见腹痛,里急后重。

2、湿热熏灼肠道,脉络损伤,血腐成脓,故下痢脓血。

3、湿热下注 大肠,传导失职,则泄泻秽浊,肛门灼痛。

4、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数滑,均为湿热内结之象。

治法:清利湿热

代表方:葛根芩连汤。

(七)、大肠热结

定义:是指邪热结于大肠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热邪内盛

证候:大便干结,身热口渴,腹部胀满,拒按疼痛,日晡热甚,口舌生疮,尿赤,舌红苔黄而干起芒刺,脉沉实兼滑。

分析:

1、胃肠热结里实,大肠传导难行,故见大便秘结。

2、腑气不通,则腹部胀痛而拒按。

3、里热蒸腾,则身热、口渴。

4、日晡适当阳气旺时,其与邪相争,阴不胜阳,故日晡热甚。

5、热盛伤津则尿赤。

6、邪热上拢则口舌生疮。

7、舌红苔黄而干 起芒刺,脉沉实兼滑,皆为燥热内结之象。

治法:清热散结

代表方:大承气汤。

三、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1、脾主运化、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2、脾胃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脾病多虚,以脾阳虚衰,运化失调,水湿痰饮内生及气虚下陷为常见;胃病多实证,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胃气上逆为其主要病理。

3、脾病证常见:食入不化,腹胀,便溏,浮肿;胃病证多见:脘痛,呕吐,喛气,呃逆。

(一)、脾气虚

定义: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而出现的证候。

病因:

1、饮食不节或失调。

2、过度劳倦

3、其它疾病的影响

证候: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脘腹胀满,便溏,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分析:

1、脾气虚,运化失常,故食少纳呆,口淡无味。

2、脾虚失运,消化迟缓,食后脾气反为所困,故食后腹胀加重。

3、脾虚生湿,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水谷齐下,开走肠中,故有便溏。

4、脾虚食少,精微不布,气血生化乏源,不荣润于面,则面色萎黄。肌体失养,则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

5、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脉缓弱等,皆为脾气亏虚,气血不荣之证。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六君子汤

(二)、脾阳虚

定义: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

1、脾气久虚,损伤脾阳。

2、过食生冷,过用寒凉药物

3、命门火衰,火不暖土

证候:纳呆食少,脘腹胀满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面色萎黄,口淡不渴,或肢体困重,或全身浮肿,大便溏薄清稀,或白带量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脉沉迟无力。

分析:

1、脾阳虚衰,运化减弱,故纳呆食少,脘腹胀满。

2、中阳不振,虚寒内生,寒凝气滞,故腹中冷痛,喜温喜按。

3、阳虚阴盛,温煦失职,故有畏寒肢冷。

4、中阳不运,水湿内盛,水湿流注肠中,故便溏清稀。

5、水湿泛溢肌肤,故周身浮肿。水湿下注,故白带清稀量多。

6、舌质淡胖,苔白滑,脉脉沉迟无力,均为脾阳虚衰之象

治法:温中健脾

代表方:理中汤

(三)、脾气下陷

定义:是指脾气虚弱,升举功能失常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本证多由久病虚损,劳倦伤脾或脾气不升及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

证候:脘腹有坠胀感,食后益甚,或便意频频,肛门坠重,或久痢不止,甚则脱肛,或内脏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头晕目眩,少气无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分析:

1、脾气虚则升举无力,内脏无托,故脘腹坠胀,便意频频,肛门坠重,或脱肛、内脏下垂。

2、固摄无力,故久痢不止,小便混浊如米泔。

3、清阳不升,清空失养,故头晕目眩,少气无力。

4、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均为脾气虚弱之象。

治法:益气升提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四)、脾不统血

定义 :是指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由久病脾气虚弱所致。

证候: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人月经过多,崩漏,伴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

分析:

1、脾气虚脸于统摄,血液不能循经而行,溢于肌肤,故见肌衄。

2、溢于肠胃,则便血。

3、溢于膀胱则血尿。

4、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故月经过多,崩漏。

5、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治法: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

(五)、脾胃湿热

定义:是指湿热蕴结脾胃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

1、感受湿热之邪。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酪。

证候:脘腹痞闷,纳呆呕吐,口粘而甜,肢体困重,便溏尿黄,身目发黄或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数滑。

分析:

1、湿热之邪蕴于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故见脘腹痞闷,纳呆呕吐。

2、湿热上泛,故口粘而甜。

3、脾主肌肉,湿性重着,脾为湿困,故肢体困重。

4、湿热蕴结,不得泄越,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故见身目发黄,皮肤瘙痒。

5、湿热蕴脾,交阻下迫,故便溏尿黄。

6、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热郁蒸,故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7、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数滑,均为湿热内盛之征。

治法:清热化湿

代表方:甘露消毒丹

(六)、食滞胃脘

定义:是指食物停滞胃脘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本证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胃素虚所致。

证候:脘腹胀满或疼痛,喛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饮食,吐后腹痛得减,厌食,矢气酸臭,大便溏泄,泄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分析:

1、食滞胃脘,阻滞气机,故见脘腹胀满或疼痛。

2、胃失和降而上逆,胃中腐败谷物挟腐蚀之气上泛,故喛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饮食,厌食。

3、吐后食积得去,实邪得消,故腹膜片痛得减。

4、食浊下趋,积于肠道,则腹痛,腹泻,矢气酸臭,大便溏泄,泄下物酸腐臭秽。

5、舌苔厚腻,脉滑,均为食浊内阻之征。

治法:消食导滞

代表方:保和丸

四、肝与胆病辨证

概述:

1、肝主藏血,主疏泄,主筋。肝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并与情志相关。

2、肝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见肝阴、肝血不足;实证多见气郁火盛及寒滞肝脉、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

3、肝病常见症状: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肢体震颤,手足抽搐,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痛。

(一)、肝气郁结

定义: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的疏泄失常所致。

证候: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紫或边有瘀斑,脉沉弦涩。

分析:

1、肝主疏泄,以通达为畅,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易怒,胸闷不舒,善太息。

2、肝脉布胁肋,肝郁则经脉不利,故胸胁少腹胀痛。

3、气郁生痰,痰随气逆,痰气博结于咽喉,故咽喉有异物梗塞感,俗称“梅核气”。

4、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冲任失调,故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5、肝郁久经不愈,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则成癥瘕痞块,痛经或经闭。

6、舌质紫或边有瘀斑,脉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法:疏肝解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二)、肝火上炎

定义:是指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

1、情志不遂,肝郁化火。

2、过食肥腻烟酒。

3、外感火热之邪。

证候: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不眠,恶梦,胁肋灼痛,耳鸣耳聋,尿黄便秘,或吐血,衄血,或目赤肿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

1、肝火上攻于头,故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肿痛。

2、肝火循经上拢于耳,则耳鸣耳聋。

3、肝硬化火内盛,不能疏泄情志,故急躁易怒,不能藏神,故失眠多梦。

4、火热内盛,肝不藏血,血热妄行,则吐血,衄血。

5、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眩数,均为肝火内盛之征。

治法:清泻肝火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三)、肝阴虚

定义:是指肝阴不足,虚热内拢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阴液所致。

证候:头晕,头痛,耳鸣,胁肋隐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烦燥失眠,五心烦热,潮热餈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分析:

1、肝阴不足,不能上滋于头目,故头晕,头痛,耳鸣。

2、肝阴不足,不能濡养肝络,故有胁肋隐痛。

3、肝血不足,不能上注于目,则两干涩,视物模糊。

4、阴虚内热,热拢心神,故烦燥,失眠。

5、五心烦热,潮热餈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法:滋阴平肝

代表方:杞菊地黄丸

(四)、肝阳上亢

定义 :是指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因素体阳旺或七情内伤所致。

证候:急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或面部烘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分析:

1、肝失疏泄,肝气亢奋或肝阴不足,肝阳上拢于头目,故头胀痛,眩晕目胀,或面部烘热。

2、肝阳失潜,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内耗阴血,阴不制阳,阴虚阳亢,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滋阴平肝潜阳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五)、肝胆湿热

定义: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因感受湿热之邪,嗜酒肥甘,酿生湿热所致。

证候:胁肋胀痛,口苦纳呆,恶呕腹胀,小便短黄,大便不调,苔黄腻,脉弦数;或兼见身目发黄,发热,或阴囊湿疹,睾丸肿大热痛,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症。

分析:

1、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郁滞,故胁肋胀痛。

2、湿热熏蒸,胆气上泛则口苦。

3、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面目周身发黄,发热。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常,故有腹胀,呕恶,大便不调。

4、肝脉绕阴器,湿热下注,则阴囊湿疹,睾丸肿痛,妇人则见外阴瘙痒,带下黄臭。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茵陈蒿汤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概述:

1、肾藏精,主水,主骨生髓充脑,主纳气。开窍于耳及二阴。膀胱主贮尿排尿。

2、肾病多虚证;膀胱多见湿热证。

3、肾病常见症状:腰膝酸软,腰痛,耳聋耳鸣,发白早脱,齿牙动摇,阳痿,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不孕等。

4、膀胱常见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闭,遗尿,及尿失禁。

(一)、肾阳虚

定义:是指肾阳气虚衰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因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所致。

证候:腰膝酸痛,形寒肢冷,以下肢为甚,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阳痿,不孕,尿少或五更泄,面色恍白,舌质淡胖,脉沉弱。

分析:

1、肾阳虚则骨失所养,髓液不充,故腰膝酸软。

2、阳气不能温煦肌肤,故畏寒肢冷。

3、阳气不足,阴盛于下,故以下肢为甚。

4、阳衰精髓不足,脑失所养,故神疲,荋甚则头晕耳鸣。

5、肾藏精主生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其生殖机能减退,故阳痿或精冷,不孕。

6、阳虚气化不及,故尿少,浮肿。

7、阳虚血不达于面,故面色恍白。

8、不能温养脾胃,故五更泄。

9、舌质淡胖,脉沉弱,均为阳虚之征。

治法:温补肾阳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二)、肾阴虚

定义: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拢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因久病伤肾,或房室过度,或急性热病后,或情志内伤,耗损肾阴所致。

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舌燥,腰膝酸软,形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崩漏,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分析:

1、肾阴虚不能生髓充骨养脑,故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

2、肾阴不足,形体失于濡养则形瘦。

3、阴虚生内热,故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干舌燥。

4、阴虚而相火妄动,火拢精室,则男子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崩漏。

5、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治法:滋阴补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

(三)、膀胱湿热

定义:是指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湿热之邪蕴结于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所致。

证候: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尿浊,或腰痛,少腹拘急胀痛,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分析:

1、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在故小便短涩不利,淋沥不尽。

2、湿热下迫尿道,故尿频,尿急,尿赤混浊。

3、湿热阻滞,故尿痛。

4、伤及阴络,则尿血。

5、湿热煎熬津液,渣滓沉着而成砂石。

6、湿热肾府,故腰痛。

7、湿热郁蒸则发热。

8、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内阻之征。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八正散

六、脏腑兼病辨证

人体各脏腑之间,生理 上互相联系,发生病变时相互影响。凡两个 上脏腑相继或同时发病者,即为脏腑兼病。

(一)、心脾两虚

定义:是指心血亏虚,脾气虚弱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因久病失调,或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致心血耗伤,脾气受损所致。

证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皮下出血,妇女月经过多色淡,或崩漏或经少,经闭,舌淡,脉细弱。

分析:

1、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可致心血虚。心血不足,兘化,则脾气变虚,因而形成心脾两虚证。

2、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3、脾气虚,脾失健运,故饮食减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

4、脾气虚统摄无力,故皮下出血,月经量多或崩漏。

5、气血生化无源,故经少经闭。

6、舌淡,脉细弱,心脾两虚,气血不充之征。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

(二)、心肾不交

定义:是指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多因久病伤阴,或房室过度,或思虑太过所致。

证候: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

1、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心阳偏亢,或心火亢于上,内耗阴精,致肾阴亏虚于下,心肾阴阳水火失去了协调既济的关系,就形成了心肾不交。

2、肾水不茖,心火无制,心神不安,故心烦失眠,心悸健

3、肾阴虚,则腰膝酸软。

4、虚火内拢,精关不固,故多梦遗精。

5、火旺津亏则咽干,小便短赤。

6、舌红少苔,脉细数则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法:交通心肾

代表方:黄连阿胶汤

(三)、肝胃不和

定义:是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因情志不遂,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证候: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呃逆喛气,吞酸嘈杂,郁闷或烦燥易怒,苔薄黄,脉弦。

分析:

1、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则胃脘腹痛。

2、肝胃郁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吞酸嘈杂。

3、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故性情郁闷,或烦燥易怒。

4、苔薄黄,脉弦,均为肝胃不和之征。

治法:疏肝和胃

代表方:逍遥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学精华汇总(颜之推敲整理)
最容易学懂的:全篇脏腑辨证大全!
脏腑辨证歌诀 - 中医诊断 - 华夏中医论坛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中医诊断学教程(下)
师传中医笔记(秘)
舌诊历史全书,已经很难找到了,中医爱好者必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