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能用古代的药方治疗今天的病吗?怎么用?

“古方”这个概念,历代医家有不同的标准和时代界限。如张景岳将明代以前各家所制之方称为古方,并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类,曰“古方八阵”。清·徐灵胎则将以前仲景之方称为古方,而主要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咯》所载的方剂。他说:“张仲景先生,复申明用法,设为问难,注明主治之证,其《伤寒论》《金匮要略》,集千圣之大成,以承先而启后,万世不能出其范围,此之谓古方”。(《医学源流论》)可见,张氏所称的“古方”,范围比较广泛;徐氏所称的“古方”,范围比较狭窄。时至今日,“古方”的范围就更广泛了,一般认为清末以前问世的方剂,均属“古方”的范畴。

古方是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确有很多疗效显著者。至今,医者在临床上依循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这些方剂,或使用原方,或加减运用,皆可收到预期的效果。但也有效果不佳者,究其原因,除辨证论治差误外,还涉及到是否正确理解古方的方义,以及合理加减古方药味等问题。

众多的古方蕴藏宝贵的临床经验,尤以某些代表性方剂更是如此。但古方毕竟是前人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变化,加之人的体质差异,使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更为复杂,所以拘泥古方,墨守成法,治疗疾病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正如张元素所说:“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徐灵胎也指出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症,悉与古方前所列之证皆合,更捡方中所用之药,无一不与所见之证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医学源流论))徐氏经验之谈,值得后学深思。今日医者在临床上照搬古方者虽有之,但为数不多,而更多的则是选择合适的古方而化裁用之,现在的医学期刊报道“XX方的临床运用”“X方治疗X病”的文章比较多,其中不少是灵活运用古方而且很有创新的佳作,总结了一方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经验,对读者颇多启发。但是,也有些报道,名曰某某方,而化裁运用的药物组成却失去了该古方的方义,其面貌全非。有的仅选用了原方中的一二味药,即谓之为该方的加减运用,如仅用了旋复花、代赭石,就名之曰旋复代赭汤;仅用了麻黄、苏子,就名之曰定喘汤等等,这是极不严谨的。讲的是某方,而加减用药却背离了原方的组方法则。这种不符合方剂组方原则的问题,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就明确提出批评说后之医者不识此义,又欲托名古方,取古方中一二味药,则即以某方目之,如用柴胡,则即曰小柴胡汤,不知小柴胡汤之力全在人参也;用猪苓、泽泻,即曰五苓散,不知五苓散之妙专在桂枝也。去其要药,杂以他药,而则仍以某方目之”。徐氏据理指出组方问题的要害,可谓深中肯綮,对于今日医者临床运用古方,亦颇有指导意义。

运用古方时,必须是所治病证之病机与原方主治证之病机基本相同,若有一二次要症状与原方不同者,则可稍事加减,而在加减化裁古方时,一定不能改变原方的配伍法则。例如旋复代赭汤,本是主治伤寒因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其病机是胃虚痰阻,气逆不降,故方以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比痰为主药;配伍半夏、生姜祛痰散结,和胃降逆,由于胃气虚弱,故又用人参、大枣、炙甘草补脾健胃,以益中气,使中焦健运,清升浊降,痰涎去,气机畅,则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等症自除。可见,本方的组方法则是以降气化痰与补中益气两法配伍。前者虽是主要部份,但后者亦不可忽视。正如唐容川所说广方取参、草、大枣以补中,而用生姜、旋夏花以祛痰饮,用半夏、代赭石镇逆气,中焦气旺则痰饮自消,痰饮消则气顺,气顺则呃止。治病者,贵求其本,斯方有效'《血证论》所以,只选择方中旋复花、代赭石,再杂以其它药物,就已违背方义,失去原方的组方法则,故绝不可认为是该方的加减运用。

方剂的加减运用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示典范。例如桂枝汤本为治疗太阳病中风证而设,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组成。若具有桂枝汤证,又兼见项背强几几者,则在桂枝汤中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具有桂枝汤证,而兼见喘者,则于桂枝汤内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具有桂枝汤证,又兼见腹中虚痛者,则于桂枝汤内加重芍药的用量名桂枝加芍药汤;具有桂枝汤证,又兼腹中实痛者,则于桂枝汤内加大黄,名桂枝加大黄汤是有桂枝汤证,又兼胸满者,则桂枝汤内减去芍药,名桂枝去芍药汤,等等。以上诸方,虽然均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或减去一二味药,但并没有改变原方的君药及组方原则,只是根据兼症而在药物上稍事加减,因此,这些加减方的君药仍是桂枝,其主要功用仍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所以,仲景不另立方名,而是以“桂枝加XX汤”或“桂枝去XX汤”名之。

原方随葯物加减而改变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关系后,其功用和主治病证也不同于原方时,仲景则另立方名。如桂枝汤加重芍药的用量,再加饴糖。由于芍药的用量大于桂枝,又重用了甘温的饴糖,方剂的君药不是桂枝而是饴糖。此方内涵已变,其功效由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变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由解表之剂变为温里之方。故仲景不称其为“桂枝加饴糖汤”,而易名为“小建中汤”。又如桂枝汤中去掉生姜,加当归、细辛、木通。变方的君药不是桂枝而是当归,其功用不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而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原主治太阳病中风证而变为主治血虚寒凝所致的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之证。由于该方的组方法则、功用及主治证均发生了变化,故仲景不称其为“桂枝去生姜加当归细辛木通汤”,而名之曰“当归四逆汤”。

上述例证说明,加减运用古方治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改变原方的君药;二是不能改变原方的组方原则;三是所治病证的病机与原方主治证的病机基本符合。如此化裁运用,斯为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验证古方的功能效用,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方剂加减方法有“谱”吗?
晓锦源:伤寒论方剂的组方与用药
《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方证(三十九)
浅谈《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加减运用
经方理解
学中医、有方法,跟明师、有妙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