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笑声,是对苦难的控诉 ——莫里兹短篇小说《七个铜板》读后

笑声,是对苦难的控诉

                    ——莫里兹短篇小说《七个铜板》读后

第一次读匈牙利作家莫里兹的短篇小说《七个铜板》,大约是二十年之前了,当时很感动,因为自己生活阅历和社会认知的浅薄,还没法把那种感动归纳成文字。

今天要陪女儿重读经典,无意中居然翻到了这篇小说,再读一遍,又一次体会了那让人刻骨铭心的、用笑声对苦难生活的控诉。

《七个铜板》的故事是用第一人称记叙。一个穷苦家庭,一个贫困的母亲,带着孩子们大呼小叫翻箱倒柜要凑齐七个铜板,只为了买一块肥皂洗衣服。文章没有着墨写生活的贫穷细节、孩子们的饥饿状况,而是突出了“母亲”的笑声。放肆的笑,开心的唱歌,忽而找到一枚铜板大呼小叫,忽而蹑手蹑脚害怕把没找到的铜板吓跑了……“母亲”笑,“我们”也笑,欢声笑语快快乐乐的背后,那是什么样的苦难生活呀。

“母亲”带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中,终于找到了六个铜板,虽然已经找遍了所有的可以找寻的地方,还是不够七个铜板。这是可怕的绝望,即使有了六个铜板,却像一个都没有,缺一个铜板也买不到肥皂。这节骨眼上,让“母亲”时来运转的,是一个老乞丐的施舍——路过的老叫花子被“母亲”的笑声感染,主动送给“母亲”一个铜板。

老叫花子的行动是个亮点。穷苦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善良和同情,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孩子们的心灵,不至于因为贫穷中的绝望而颓丧和麻木。

七个铜板完美凑齐,悲剧的气氛依然笼罩着“我们”:天黑了,凑够了买肥皂的钱,却连灯油都没有,还是不能洗衣服。

最后,“母亲”又大大的发出一阵笑声,笑到窒息,笑的咳出了血。

是呀,穷人中很少有人像“母亲”那样笑,因为“母亲”是用生命在笑。

在那个已逝去的年代,那个没有人会夸耀的年代……苦难生活中最大的亮点,还是“母亲”用来维持生存和延续希望的笑声。

苦难很容易把一个人的尊严和底线击穿。有哲人总是会开导我们说:面对无能为力的苦难,要学会适应苦难,要辩证地活下去。是的,像余华小说《活着》里的人物们,他们默默地忍耐一切的苦难,都是为了活下去。但那只是活着,麻木的活着,因为,他们不会笑。

“七个铜板”中的“母亲”,却从没有停止笑声。她笑的豁达,笑的乐观,笑着让苦难失色,笑着让希望传承。

同样是经历过极端苦难年代的伟大的前苏联的加盟国匈牙利和伟大的我们这个国,老百姓历经无尽苦难之后,有了那么多的不同归途。

或许,没有被反思的苦难,永远只能是苦难。

                                           2019.07.13

                                           万红 记于厦门集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看看的书
带着微笑回家
散文||回望岁月【征文】
男子在肩膀上绑绳子给女儿当人肉秋千
散文专辑 | ​故乡 | 陆楷明
[文学原创]•康桥:苦难的日子(短篇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