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初探与反思——以《企业的经营》为例

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2018年11月2日的福州三中高一(11)班

一场雨寒冷了福州的深秋,而福建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会的现场却是暖意融融。这一次,我不仅是幸福的聆听者,而且是幸运的参与者。这节《企业的经营》,之于我,是挑战,更是学习与成长的新起点。

此刻,我细细回望这45分钟、这4节课,乃至这半个多月,慢慢整理了四点思考。

一、走进真实生活,寻找学习契机。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课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

这节课围绕“企业如何经营成功”这一议题,要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怎样的真实的活动,是我在接到课题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说实在的,这节课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挑战,因为我自己已经在这课上玩过N次了——去年录课时讲过“摩拜共享单车”,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上过“怎么开一家蛋糕店”,在某次评比课里上过“711与台湾普通小店之比较”,甚至还在乔布斯过世的那一年聊过“苹果公司”。所以,这一次,我想尝试走进一家真实的公司,带学生去了解公司的发展过程,去看到公司的文化、理念等。

图1:学生采用的社会调查方法

结合开课班级”男多女少”的特点,我把议题确定在了“知名品牌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之道”上。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调查中来,我让学生们从自己家庭入手,以消费者的角度,来发现企业发展的奥秘。同时,学生们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或4S店实地考察等方式,从企业的视角,对自己家所青睐的汽车品牌进行更深入地调研。

在设计初稿,我以“吉利”公司的案例为主线展开讨论,总体感觉课堂的内容稍显单薄,而且不是学生熟知的品牌。而学生们提交的调查报告里,已经涉及了企业经营成功的许多因素。所以,在课堂上,我希望能充分调动这些学习资源。第一次试讲时,我让每个小组对各自不同公司进行SWOT分析,这样一来,课堂资源看似极为丰富,却分散了讨论的重点。于是,在第二次试讲时,我从学生们最喜欢的汽车品牌展开,通过SWOT分析中的“T威胁、对手”中将他们的调研结果充分引进来,开拓思维,去厘清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引入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不可复制性。不同的班级,他们所青睐的汽车品牌不尽相同,所以每一节课都是一场与众不同的相遇。大众、路虎、福特、丰田,每一次都是师生彼此共同学习的历程。这或许也是活动课的魅力,基于不同的学情与学习资源,让我遇见不同的风景。

二、开展小组合作,转向学生中心。

图2:小组合作学习

维谷斯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物,在与他人互动中得到调节,或者在人际互动中塑造而成对世界的看法。可见,与同学合作是学习过程的必要部分。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会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小组合作,我让他们在听取同学汇报时,就在便签条上对“丰田公司的竞争优势”做了简单的记录。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思考,也会在讨论发现、比较本组其他同学的观点。在W、O、T三个视角的探讨中,小组的合作学习也会让学生们透过各自的观点,达成组内的共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看见学生思考。

今天,我们常常会谈及“信息技术融合课”,但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只有合适地引入才会更好地助力教学的展开。在日常化的实践里,我最爱“网奕智慧教室”带来的两大技术优势:1.看见全班学生的思考,2.多样化的即时数据反馈。

图3:来自网奕智慧教室的即时数据反馈

“企业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那企业获取的利润越多是不是意味着越成功?”这个问题一抛出,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有思考、有回应(如图3)。传统课堂里,可能只有一部分学生先积极动起来,但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不同选项的“随机挑人”,让教学更有针对性,让不同的声音都“被听见”。而在不同的思考里,让学生自己厘清对“企业成功”的理解,发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是底线,“回馈社会、承担责任”才是更有意义的“成功”。

福建省普教室刘文川老师对这一处的处理表示了肯定。他认为,我们常常只与学生探讨“企业如何成功经营?”,但这节课还带领学生去思考“到底什么是成功?”,而且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去了解“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是有意义的拓展与延伸。

图4:20181102公开课
图5:20181030试讲课

然而,技术可以即时给予我们各种数据,但能否做出课堂当下做出准确的决策,却很考验教师的功力。事实上,我在试讲时,就已经发现:学生在“要不要量产飞行汽车引进中国”的问题上,大都从现实出发看见飞行汽车目前的劣势,而决定放弃引进。无论在公开课还是试讲里,我都在这个问题上采用了二次作答的模式——学生们在第一次选择后,分享各自不同的理由,然后进行第二次作答。不同的是,试讲课(图5)时,我对比了学生两次不同的回答,邀请发生改变的学生来说明理由。而在公开课里,我忘记截选第一次结果,因此放弃了这个小环节。

其实,无论在哪个班,学生在二次选择时,仍大都维持“不同意”的想法,甚至“被说服”。我本意是在最后揭秘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吉利公司通过海外并购成功引进,形成冲突与反差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品牌的自豪感。但事实上,他们除了惊讶,并没有太多的骄傲。所以,我对这个数据做出的教学决策(二次选择)并不合适。

在评课中,北师大的李晓东老师给予了很好的改进建议。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因为就连高中生都能看出这样的飞行汽车在目前进入中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那吉利公司的董事长李书福为什么还要引入?难道他看不到这些问题吗?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企业占领先进技术制高点的意义,升华本课的主题。

技术产生数据,而教师就是要用好这些数据,去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有时候,对数据处理的再思考,会帮助我们重新去改善课堂的推进,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

四、活动生成知识,达成水乳交融。

对于活动型课程,我常常会有一些困惑:到底开展活动时,还要不要落实知识的生成?在评课中,刘文川老师说道:“怎样在议题的讨论过程中,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可以不丢掉知识?没有理论就没有知识,任何的观念、任何的能力都是空的。只有你对这个理论知识真正掌握了,你的能力和情感才是真正扎根在你的头脑里。”

而李晓东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还特别用到了一个词“有点跳跃感”——一会儿是材料,一会儿是学生想法,一会儿是知识。他说,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任务要很清晰,“活动”与“学科”是融合关系,只有水乳交融才能上出它的味道来。

其实,在试讲时,我只在学生提交的结果里做了简单的圈画,没有板书,一整节课都在非常流畅地与学生展开对话,课堂的连贯度、活跃度可能都要比公开课呈现地更好一些。但试讲完后,我们也在思考,虽然课堂上有思维的生成,但没有显性的呈现,似乎也不合适,所以又回过头来,决定通过板书来体现知识的落地。

评课活动结束后,李老师耐心地对我的这个疑惑再次点拨:主板书部分要精练,确定大框架。前面讨论素材的时候,可以完成主板书部分。后面的讨论部分,只需少量极其必要的副板书,这会就会更好地开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所以,怎样设计与学科相关的活动、怎样让知识更好地与活动融合、怎样找到课堂中适合的平衡与稳定,都是需要我继续在实践中去探索与思考的。

每一节公开课,都是我教师职业生涯里一笔宝贵的财富。回首这半个月来,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思考,期待自己的更美好地转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思维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环节
活动型学科课程如何突破难点
议题式活动教学的五要素
正高级教师宋瑞宏: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样态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