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组活动:让每个人的智慧创造价值

“遇见数据的高三政治课”系列,是2019-2020学年我最想为自己做的事。通过课堂教学,记录下自己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与“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解、探索、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改进。每周六发布一篇。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某个学习阶段,而是帮助他们在现有的阶段上“+1”。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适时地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们看见同伴参与学习的不同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与误解,进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然而,我们往往只是很粗糙地与学生们宣布“请各小组讨论一下XX问题”,就期待着学生们能有序地围绕主题进行深度探讨。八月底的那节高三研讨课,给了我“全新”的体验。课堂上,我先抛出话题,接着每位学生先在便条纸上写下自己的看法,然后汇总想法并展开小组对话。可接下来这一幕,让刚接班的我大吃一惊。大多数小组的学生只是把汇总后的便条纸在组内互相传阅,甚至都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或说明。可想而知,这样的小组活动与我的预期相差甚远。最后,当我请学生们来进行全班分享的时候,被随机挑中的昊表达完一个观点后,我询问他:“你们组就这一条吗?”他回答:“我念的是我自己写的。”很显然,这一段的小组活动,虽有活动之形,却无有效对话之实。
哈维·斯莫基·丹尼尔斯说:“教师要成为课堂互动的掌控者,而不是做偶然运气的牺牲品。”经过课后的点评交流,我很清晰地意识到:我需要制定更为明确的小组活动规则,才能保障小组对话的有效展开,才可以每一次都较好地掌控课堂互动。

20190921研讨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小组对话

9月21日开设的研讨课《开启新征程 构建新格局》,我设计了两处小组活动,并就如何展开小组对话做了更为细致地思考。
王绪溢博士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一书中说道:“小组活动有讨论、对话与合作三种形式……小组对话必须关注所有人都参与、所有人都能说结论,以及小组总结汇总,方能使对话产生效果。
第一处的小组活动,是通过阅读三则文字材料,提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变化”,从而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可是,怎么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认真参与到活动中来呢?我把每5-6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并让每个学生先独立完成随机分配到的一则材料(三则材料考查的能力相当),然后再在组内展开对话。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中还提到:“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团队的修炼必须精于运用‘对话’与‘讨论’……对话是自由和有创造性的探究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先暂停个人的主观思维,彼此用心聆听。”于是,在开启小组活动开始之前,我就告知学生:“一会儿小组活动结束时,我会‘随机挑人’来说明‘福建改革开放的变化’,但被选到的同学讲的不一定是你们刚才写的那则材料。所以,小组对话的过程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要学会倾听。”这样的要求,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必须动起来,都要参与对话、也都要能说结论。
第一组学生正推荐“金龙客车”参展第二届进博会
英国的罗博·普莱文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这是建立在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对“权利”的需求,二是对“乐趣”的需求,三是对“归属感”的需求。
所以,结合“学生需求层次”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第二处的小组活动——“结合视频或生活经验,自选一个福建企业(或产业、项目),推荐参展第二届进博会”。这也正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活动,我希望学生查阅资料、调用所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或产业),分析说明其优势与未来发展。
首先是学生对“权利”和“乐趣”的需求。这源于人们渴望自主选择权和好奇之心,自由选择充满趣味的事物总是更能让我们愉快地学习和成长。所以,我期待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与探讨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或产业)。于是,根据学生们课前自主选择、搜集的素材,我把相同选择的学生分到了同一组。
然而,有些企业如“金龙客车”、“宁德时代”等颇受学生欢迎,班上有5-6位学生选择;另一些如“网龙”、“电子信息技术”、“生态旅游”等,则只有2-3位学生选择;而还有一些如“同利肉燕”,可能仅有一位学生感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组内的有效对话,则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新问题。
小组规模大小不一,则小组对话所要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且小组规模越大,被排除在对话之外的学生数量就越多。所以,为了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位成员都输入观点和信息,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参与活动中获益,在这次小组对话展开时,我把5-6人的小组重新拆分成2-3人的新小组。
其次是学生对“归属感”的需求。当小组人数变少时,每个成员就变得很重要,这也就无形中满足了这一需求——他们的发言更容易被重视、被欣赏、被需要。在小组发言时,他们需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式依次进行,并且每个人表达与其他同学不重复的观点,最终形成小组总结,拍照上传发送至指定工作区。
当我们开展小组活动时,不仅要设计好的任务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更要制定明晰的规则、采用合适的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创造更大的价值。这节研讨课的小组活动,正是我自己喜爱的模样,也是我未来每一节课都要创造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习归来话生本
智慧课堂,智汇分享——陇海中学翻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操作要点
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
高校智慧教室建设,看看大家怎么做
课堂的听课与评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