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用準備任何課件,也能上一堂課 | 欣玫的 Zine 专栏

不用準備任何課件,也能上一堂課

        在多年分享經驗中,很多老師都會因為一個原因而對運用科技在課堂上怯步─「認為使用科技花費了比一般課堂更多的備課時間」。我想這個問題需要分成兩個部分來看,一是準備一堂課所需的時間,另一部分是為了科技特別準備教材(課件)所需的時間。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科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教材與教學方法,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需要準備的有,依據課程綱要及課程標準擬定具體的教學計劃;掌握學生具備能力與知識,與即將要學習內容能否做好銜接;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方法;選擇或設計適合的教學材料。所以,為了一堂課要準備工作很多,花費時間可能是1小時、1天、1周,甚至在課程進行前一個月就要開始做準備。舉例來說,自然老師想要教葉脈分類,可能花費3到5天時間到各處蒐集樹葉給學生觀察;美術老師要介紹在地建築特色,可能花費好幾周時間拍照、錄影,然後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

        而教材(課件)設計只是備課的一部分,不管有或沒有科技的課堂都需要做教材(課件)設計。但若是為了配合教學平台或教學系統需要特別設計教材(課件),則時間不需要花費太多。使用廠商提供的電子書、透過手機或實物提示機將課本內容直接拍攝下來,網路文字或圖片直接截圖也是非常好的資源,甚至學生寫的解題過程或是討論內容都是教材(課件)來源。

        舉例來說,上周進行了一場校內公開課,這堂課是在教完「地名的由來」單元後的延伸課程。「地名的由來」為三年級下學期社會「家鄉的地名」單元其中一課,課程目標是要學生了解家鄉地名命名的由來與依據。地名命名有的和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植物...等)有關;有的和人文歷史(人物、生產活動、建築物...等)有關。延伸課程是要學生分析課文介紹之外的地名命名依據是什麼。


教學流程

        課程第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1.請各組學生列出課文中提到地名命名的依據有那些;2.接著,隨機挑選學生報告該組討論結果;3.最後歸納出課本所提到的命名依據。藉由這個活動來複習之前學習內容。

        第二個活動是自主學習。活動方式是藉由現有網路資源,讓每位學生利用平板查找自己有興趣的課外地名,並閱讀關於該地名的由來。

        第三個活動是學習評量:1.先透過搶權方式請學生發表自己看到的地名由來;2.接著請每位學生想一想,剛才同學發表的地名命名依據是屬於哪一種,透過即時反饋系統(IRS)作答;3.最後根據即時數據統計,了解學生學習情形,並進行討論與歸納。發表、評量、討論與歸納這三個步驟會一直重複,直到這一節課時間結束。

        這堂課並沒有事先準備任何教材(課件),所有教材(課件)都是現成或是課堂上學生生成的。第一個活動教材(課件)只是將題目直接書寫在屏幕上或是口述布題,小組討論部分則是請學生把討論結果寫在便利貼上,透過平板拍照上傳到教師端,立刻就能彙整呈現每組討論結果。學生上台報告時,將該組討論資料放大呈現,讓每個人都能清楚報告內容。

學生將討論結果拍照傳至教師端      

      教師端立刻彙整各組資料



小組發表時該組資料清楚呈現

        第二個活動則是利用現有網路資源,只要事先蒐集好資料,上課時即可讓每位學生藉由平板線上學習。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108年5月19日)。臺灣地名王北部篇。取自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5_vist/08/20150807_taiwan99_00/index.html     

        第三個活動學生發表時,可以透過軟體將該學生的平板畫面投影至大屏幕上。接著,評量題目就是屏幕上的內容,不需要另外做教材(課件)出題。題目選項則是從第一個活動中挑選一組作品,直接標上1~6的編號,就可以請學生利用即時反饋系統(IRS)作答。作答結束立即產生統計圖表,利用統計圖表就能進行後續討論與歸納。          


在作品上直接標號,即可進行評量

作答結束立刻產生統計圖表

        我們總是在開始規劃設計一堂課時就想著如何做教材(課件),因為自己做的教材(課件)最完整、最清楚,但那畢竟是老師整理不是學生自己內化而產生的。若能直接使用課堂上學生生成的資源,不但節省了老師準備教材時間,更重要的是能夠展現學生學習歷程。當學生看見自己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時,上課的專注度、自信心、學習興趣都能提升,學習效果自然就會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摘:垃圾車法則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二)
網路課程 學無止境
掌握關鍵地方資源 打造六級特色產業
一名老師只用了紙屑和垃圾桶,便教會學生一個最重要的人生智慧。
三步驟完成你每一項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