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评课,还得好好学习

一篇评课小文发表了。

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这对我这个写作小白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啊!


说起评课,我真的不会。如果是评名师的课,更是让我胆怯。当时,我只是觉得,姜树华老师那堂课,上得真是好,于是写下了那篇评课感言,是的,与其说是评课,不如说是听课感受吧。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教研,大家在一块儿,也会听课、评课。职初时,我听课只会听上课老师的动作、语言、设计流程,至于一节课到底好不好,都是“凭感觉”。偶尔被点名让我说一说感想,我也只是随便一说,顺口打哈。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听课,我自己应该都没听懂。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更多的是学习借鉴,哪里轮得上我们评价呢。
 
但有一些老教师的评课,也让我觉得汗颜。比如评价你的PPT的字体大小,颜色搭配,比如说到哪句点评语言不好,不亲切不温柔等等,这样的评课,或许在细节打磨阶段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对一节课的整体设计,却毫无意义。

有些评课者,甚至都没有看懂执教老师想要做什么,只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执教者。自从听了这些评课,我想,我上课只有一个目标了——让人听得懂。让学生听得懂,让听课老师听得懂。
 
我喜欢听课,尤其是名师的课。但渐渐地我发现我听了那么多课,却说不出来一节哪里好,这实在是悲哀。一节节好课,就像那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让人沉浸其中,让人如痴如醉,让人流连忘返。至于为什么如此精彩,我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
 
也许,这样的听课,即使我再听个十年,是不是毫无长进?
 
于是,我对评课来了兴致。

找来一些评课的书读一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依然是崧舟老师诗意的风格,连评课的语言都那么诗意,一句句排比的美的语言,果真是诗意语文啊!《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中,窦老师直爽,直接指出一节课的亮点和不足,让人醍醐灌顶。最精彩的,当属她评课以后,学校年轻老师们给她的一封封回信。这些年轻老师在窦桂梅老师的带领下,应该成长很快吧,我想。《听吴忠豪教授评课》一书,专业术语较多,从教授的角度来看一线老师的课,也有很多惊喜的发现。《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我只看了一半。我理解能力太弱,读得有些吃力。尽管我明白这本书极好,可是我还是任性,读不懂的,罢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听徐杰老师评课》一书。这本书,对我的评课观,影响巨大。
 
这本书其实是写给初中老师看的。徐杰老师是初中语文教研员,书中所涉及的评课课例,都是初中语文课文。但小学老师也值得看。它改变的我的,是看课思维。
 
书的第一个部分是“品鉴  学习”,第二个部分是“批判 建设”,第三个部分“反思  优化”。
 
第一个部分是对名师的课例进行微观分析。徐杰老师说:“对名师的课例进行微观分析,是一种品鉴,一种研究,更是一种学习。这样的微观分析,首先是从技术层面入手的,我觉得,对一线教师来说,最好的专业发展途径,应该是先训练教学技术,再追求教学艺术。”
 
“名师的教学技术,又不仅仅是技术,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是理念,是艺术。”
 
看目录,就很有意思。
 
有品质的课堂语言——品鉴肖培东老师执教《孔乙己》“教学语言运用”的艺术
 
奇巧开端处,解牛第一刀——品鉴王君老师课堂教学“切入”的艺术
 
天光云影共徘徊——品鉴朱则光老师执教《背影》“材料引进”的艺术
 
……
 
发现了吗?如何听名师的课呢?
 
抓住一堂课最让人印象深刻、最独一无二、最大的亮点,选点突破,细细品味,仔细琢磨,深入分析。
 
我们解读文本时,也常常听到经验丰富的老师说,要多读文本,发现这个文本独一无二的价值。把文本读出了自己的味道,课就亮了。原来,评课也是如此。

日本教育佐藤学也曾说过,看一万节课,不就学习了一万个亮点吗?

以前,我看一节课,总觉得这个老师板块设计也好,课堂语言也好,教学机智也好,资源运用得也很好,哪儿哪儿都好似的,哪儿哪儿都想点评总结一下,哪儿哪儿都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到头来,我似乎还是什么都没学到。
 
暑假时,在谷里瓶窑培训就有一次评课练习。在那次练习中,是评祖庆老师的一节作文课。教学设计也好,教学理念也好,课堂语言也好,以生为本的儿童观也好,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思辨思维。要说祖庆老师的课堂语言,哪一节都挺好的。要说他那节课的现场点评作文的功夫,其实是他所有作文课也有的。所以,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多听几遍,看他是怎么教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这是那堂课,我以为最漂亮的地方。
 
抓住一节课最亮的一两个点,看执教老师是怎么把亮点做好做亮的,一步一步分析细节,是我如今看课的思维。
 
再看,第二个部分“批判 建设”的目录。
 
课堂教学要关注“细节”的力量——评点刘剑峰老师执教《小石潭记》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评点两位老师执教《回忆我的母亲》
 
文言教学要追求“文”与“言”的融合——评点刘洪青老师执教《河中石兽》
 
……
 
每一条,都是教学方法。这一章,徐杰老师对每节课的优点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也对每节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说:“现场评课,需要有欣赏的眼光,发现优点;更需要有智慧的眼光,发现问题。可是,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能提出积极的优化建议。因为,建设永远比批判更重要。”
 
这样的评课,我是佩服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课的人永远是清醒的。很多老师评课,喜欢说问题,确实,每堂课各有各的问题。可是发现了问题怎么办呢?一线老师需要的是策略啊。徐杰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不仅提出问题,还会说,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处理……
 
大写的优秀!
 
第三部分“反思  优化”。
 
“教学反思中的'反思’,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思不足,也可以思收获;可以思弱点,也可以思亮点。”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是因为我们具有了反思的力量。做一个思考着的实践者,方能使我们的教学实践日臻完美。”
 
有学妹问过我教学反思怎么写。我很少认真写反思,主要原因是我以前不知道怎么写反思。看了徐杰老师的《台阶》教案的三次修改,才有所感悟。好课,是不断思考和实践出来的。

肯定自己,鼓励自己,也直面自己,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任何人,都是在试错中成长起来的,反思不足,才能长进。
 
我告诉自己,多多反思吧!
 
嗯,有朋友说,想看看我的那篇评课文。找了一下,电脑里确实没有了。因为我换了一台电脑。那篇文章,真心写得一般。至于为什么能够发表,我感觉最大的原因是——写得很真诚。

对每一节课,我们都应有敬畏之心,欣赏之意,学习之情,才能感受到课的魅力吧!

关于评课,还得好好学习。


原创 | 虫虫      编辑  |  虫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
[转载]听课如读书,评课似析文——谈怎样听课与评课
我们怎样去上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全县初中教师继续教育讲座讲稿)
评课的标准
师生互动,教学的重中之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