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

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上一篇解读了:

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只要知道其中的道,而非必须依靠眼、耳、喉、鼻、舌、身等对事物外在感觉而去认知,人与万物本为一体,事物的本质本就在于心(道)中。

道可用于万事万物,可造就无数表象,因此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洞察万事万物的本质可以领悟得道,运用道也同样可以统御一切事物。得道者,“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接上一篇,本篇解读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

为学:学习知识,做学问,精进,是明德的过程。

日益:逐渐增加、获得。

闻道:领会道,修、悟道。使自己所有行为都能遵守自然法则。

日损:逐步失去,忘掉。

做学问,就要多读书,多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是大德。

领会道,就是要不断的去除私欲,使自己的行为更能遵守自然法则,以从大德到大道的转化。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

五色使人目盲

以上都是在表达这个意思。

明德和闻道,是两个不同的层次:

明德:从外部获得知识,吸收、转化,反思,不断精进,最终明整理,知善恶;

闻道:需要先去除内欲,消除自己的主管意识,以百姓为刍狗,以百姓心为心,知善知恶的大德状态就能升华,从而达到内外平衡,天人合一,从而得大道。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无为:遵守自然法则,以道行事。

无不为:通过无为,使所有事物都回复到自然平衡的初始状态。

欲念没了,分别心和善恶心也没有了,就能做到无为,做到无为,就能让所有的事物都回归到最初的自然平衡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里的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就是损。一损再损,就能达到“无心”的境界,而“以百姓心为心”。连自己的主观意志都削弱到忽略不计的地步了,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取天下:使天下太平。

无事:无为而治,不增加麻烦,不破坏自然法则。

有事:有为而治。

要使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就必须不尚贤,无为而治;如果采取有为的法度,那么很难达到天下太平。

本章是容易误解的一章,但以下两种解读明显是不恰当的:

一种是说:老子不让学习,而是修道;

一种是说:老子倡导学习要日增,修道要日损。

为学日益才能从大德到大道的转变,而闻道的过程,也是要不断的去除心理的执念和欲念,从而达到无为,以取天下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读书笔记-第五十二章》
解读《道德经》:“道”的涵义
道德经首篇新解
《道德经》第52章:1.“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
心观《道德经》(80)
《道德经》里面的十句话,读懂了道德经就是读懂了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