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道德经》

上一篇解读了: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正言若反。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道德经》反复在给我们讲:道即是德,德即是道,道为体,德为用。

阴即是阳,阳即是阴;阴极至阳,阳极至阴。

《道德经》里讲: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肭;

治大国若烹小鲜,正言若反。

讲来讲去,其实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个世上,黑的另一面是白,白的另一面是黑,无黑哪有白,无白哪有黑。

第七十七章,老子讲,失就是得,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一个人没了分别心,能够一体两面的看到这个世界,并信之,那就是真正的悟道了。

接上一篇,本篇解读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契而不以责于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怨恨一旦产生,是无法调和的,怎么调和都必有一方不满意。

矛盾的调和必定考虑人的利益,必定加入自己的欲望,必定会有分别判断,这就是有为。

自然法则是唯一评判的标准,而不是人的是非对错。

无为对之,矛盾怨恨会自然消除。

是以圣人右契而不以责于人。

圣人以自然法则作为评判标准,无为对之。

圣人无为,不以人的利益是非作为评判标准,因此圣人从来不责于人。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有德之人,无心为之,人心宽厚,没有利益分别之心,包容一切,不付出,更不所取。

无德之人,有心有为去行德,受人回报,其德不广,其善不真,利益在头,无道无德。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天道无亲无疏,对万物众生皆一视同仁,没有偏私,没有利益。

天道没有偏爱,只要遵守自然法则,皆为善人,道与善人始终在一起,即天人合一

天之道以无为运化万物。

所谓善人,就是遵守自然法则的人,就是大道之人,就是圣人。

道在无为,道法自然。

这一章节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生活中,如果夫妻产生了矛盾,不要总想着去评判谁对谁错,更不需要去搞明白谁有道理谁没道理。这些有为的方法,解决不了矛盾,要么越吵越厉害,要么和解而积攒不少余怨。

工作中,同事之间,经常会因工作中利益的关系而产生矛盾。

矛盾一定产生于利益。

有了矛盾,总会到上一级领导那儿去评理,聪明的领导会想着法子去调和矛盾,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能力,领导的沟通能力。

而有智慧的领导,反而不去调和,因为在他的眼里,这里没有矛盾,更没有利益,只有事情演变的自然规律。

无为对之,自然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德经·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助力抗疫】足够善良时,生命轨迹也将会重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