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述秦代的兵役制度和国防建设
公元前221年,秦国兼并六国最终实现统一,并建立了规模空前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绝大部分原因是依仗他的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其所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军事制度是分不开的。统一后,随着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大秦的军制也开始发展变化以适应统一后秦的发展,并显示出其开创性的地位和意义。
  一、兵役制度的发展变化
  统一后的秦代兵役制度,主要是把原来秦国的郡县征兵制度进一步推广到了全国。这一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耕战结合,寓兵于农,以及兵役与徭役的密切结合。其实质就是根据国家和战争的需要,按郡县行政组织统一征发居民入伍、参战。统一前的秦国兵役制度所采用的是郡县征兵制度,农民服兵役的年龄一般为15至65岁,但在遇到特别紧急的军情时,则可能打破此限,连15岁以下的少年也要被征发(《齐秦两国军事制度之比较》齐廉允 管子学刊 2010.2)。统一后的法定的傅籍年龄为17岁,但是也并不局限在17岁也可以征发17岁以下的少年。而且,在这种征兵制度下不仅男子要从军入伍,适龄的妇女也要登入军籍、编入行伍,“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境内》)。此外,《商君书・兵守》篇还记载说,守城作战时要把男、女、老弱分别各编一军,即“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中国军事通史》),在紧急情况下,一切人都必须服从战争的需要,近乎是一种全民皆兵的作法。这一作法是秦国长期厉行耕战政策的体现,其基本原则就是兵农结合,寓兵于民,根据需要随时调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充足的兵源。
  古代兵役和徭役无明确区分,只有“小役”和“大役”的不同。小役即一般力役,大役即战伐,因此,兵役和徭役紧密联系在一起,“兵役就是广义的力役”(《秦汉赋役制度考略》钱剑夫)。凡是服役的人皆称为卒。按秦法规定,凡成年男子除残疾者和国家特许“复除”者外,到17岁便要“傅籍”开始服役,一般到60岁止役,有爵的人到56岁止役。这期间每个人的服役种类有三,即更卒、正卒和戍卒。所谓更卒,即轮番服役的士卒。凡成年男子“傅籍”之后,首先服的就是更卒之役,每年一次,一次一个月。简单的说,更卒就是秦代的预备役士兵,更卒制度就是秦代的预备役制度。正卒,即正役士兵。“傅籍”后的青年,服过一年更卒之役以后,便转为正卒。正卒的服役期为一年,主要任务是参加军事训练和维持地方治安,服役地点在郡县。秦代的正卒制度,实质上就是培训战士的制度,使其成为标准、合格的士兵,以满足在战争中对兵员的需要。戍卒,即守边的战士。戍卒是在已服正卒之役,经过一年军事训练达到了标准之后,进而转服戍卒之役的。戍卒的服役期限也是一年。但服役种类有二:一是到边防戍守,二是到京师屯戍,构成秦代京师禁卫部队的主体。也就是说,秦代的戍卒制度实质上就是国家常备军制的。
  二、国防建设
  秦代的国防,更具有承前启后的开创意义,其成就之伟大、业绩之辉煌、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无古人的。在秦代以前,虽然诸侯国防御工程的大量设施已在历史上出现,但由于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尚未形成,所以还谈不上有统一的国防。建设一个强大、统一而巩固的国防,在我国历史上正是从秦代开始的。其主要成就有以下几点:
  1.大规模的边防军事筑城
  为了防御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骑兵的南下,秦王朝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战国时代秦、赵、燕等国所筑北部边防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新的、被世界誉为人类古代文明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同大量的关、塞、亭、障相结合,同大规模的边防驻军相结合,遂形成一个强大、巩固、统一的边防防御体系,对于保障秦王朝的安全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大规模的军事交通建设
  秦灭六国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和进一步统一边疆,在“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碣石刻辞)。即拆除各种诸侯割据设施的同时,立即在全国开始统一的战略交通建设。先后修建了由首都咸阳通往全国各战略要地及北部边防各家重镇的驰道,由云阳通往九原的直道,由岭北通往岭南的新道,由今四川南部通往今云贵高原的五尺道,开凿了连接湘水与漓水的灵渠。通过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将秦代的都城和内陆与边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加强了国防,促进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
  3.大规模的战略储备
  秦代以厉行耕战政策而致天下统一,对粮食的战略储备极为重视。上自中央,下至郡县,层层都有负责粮食储备的机构和设施,形成了储备体系。在各级普遍储备的基础上,尤其重视各个战略地区的重点储备,如关中地区有著名的咸阳仓,中原地区有著名的敖仓,巴蜀地区有著名的成都仓,东部沿海地区有著名的琅琊仓,等等。这些重点储备,成为秦代国防建设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于秦代进行大规模统一和开拓边疆的战争和开展大规模国防工程建设,都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4.大规模地开发与建设边疆
  秦代在北逐匈奴、南平百越之后,除采取重兵戍边和筑长城、修道路等措施外,还采取一项徙民实边的重点措施。在北方对于从匈奴占领下夺回来的河套地区和沿黄河新设的44县,都迁去了大批的民众。在南方则设置了更多的郡县,先后徙民数十万到岭南,与岭南人民杂居共处。这一措施既巩固了边防,充实了人力、物力,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
  秦代,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建立秦朝,至秦二世三年秦朝灭亡,仅仅15个年。但是,这一瞬却非同凡响,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大统一局面,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分水岭。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下及汉唐明清,长达二千余年。其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事制度上对后世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霍印章著.北京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秦代军事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2]黄朴民.秦汉统一战略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北京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军事通史.第三卷.战国军事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4]齐廉允.齐秦两国军事制度之比较.管子学刊:201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热点专题七| 兵役制度发展史
【和谐边疆】固边治边:近代边疆危机中的铁路功能
军事思想
唐朝的军事制度介绍
美国会批准向乌克兰提供3.5亿美元用于乌国防制度改革
宋代“进不可攻,退不可守”的国防是如何形成的?根源在糟糕兵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