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匡胤随口作了半首诗,400年无人敢续,朱元璋:这还不简单

每一个时代的开国皇帝,向来都是被津津乐道的对象。这些人都是在马背上,一刀一枪凭着真本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今天我们要说的两个主角,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二人相隔400多年的时间,又什么关联?

赵匡胤本身是武将世家,也算不得上文化人,朱元璋就更不用说了,本身是农民出身,小时候也没怎么上过学。但是古代的帝王且不论文化高低,对春花秋月、吟诗作对的兴趣倒是很大。向往文人的风雅是常态,在古代社会无论身份高低是常态。

举个例子清朝的乾隆也喜欢作诗,一生写了几万首,虽然没有几首拿的出手。还有马背出生的李世民,对《兰亭序》视若珍宝。经常在暮春之初,召集一群大臣临摹。据说《兰亭序》的真本就在李世民墓中。

有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赵匡胤在柴荣的手下做事的时候,有人举报赵匡胤贪污,将战争中得来的财物往自家搬。柴荣亲自去查看,结果打开箱子后发现全是书。原来赵匡胤虽然是武将,但是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像吕蒙一样开始学习提升自己。

后来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好歹也算是一个文化人了。作上几首诗,岂不是手到擒来?宋朝建立之初,朝中的班底基本都是武将,舞刀弄枪样样在行,吟诗作对倒是头痛的不行。这一点更给了赵匡胤自信。

有一年中秋节佳节,赵匡胤宴请群臣赏月,那个时候没有空气污染,天上的月亮皎洁无比,值此美景赵匡胤诗性大发,他痛饮下杯中的美酒,仰望明月脱口而出:“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这句诗颇有意境,是赵匡胤灵光一闪的创作,可谓是人生巅峰。

众臣听到这句诗纷纷叫好,手都拍红了。突如其来的叫好却将赵匡胤从这种意境中拉了出来,结果赵匡胤来回踱步怎么也作不出下半句,现场一度很尴尬。好在大臣们机灵,将气氛活跃,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后来宋朝也没人敢续这首诗,毕竟是太祖都接不上的诗。

一直到了400年后的明朝,朱元璋是一个十分自信的君主,听说这件事后道:“这还不简单,我来”,他思索了一会,续上了这首诗:未离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万国明。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私以为比起前两句要差远了,只能算是普通之作,不过也有些气势,毕竟是征战四方的开国皇帝。

那么你们怎么看?这首诗中到底是宋太祖意境深远,还是朱元璋气势更胜。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匡胤写了半首诗,几百年内无人接上,朱元璋:都闪开,让我来
朱元璋为什么不学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随口作半首诗,下半句无人敢对,400年后朱元璋:我来对
曾经令宋太祖赵匡胤尴尬不已的半首诗, 直到明朝时才有人敢补全
​赵匡胤的《咏初日》《咏月诗》
赵匡胤一时兴起,作出半首诗,400年无人能续,朱元璋霸气续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