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以书换鹅”,到底是谁占了便宜

魏晋南北朝时,很多烤肉,只有上流人才吃得起。譬如烤鹅——

那时候叫“鹅炙”。南宋赵叔向在《肯紧录》中写,唐代的鹅,一只能卖到两三千钱,往前倒推,魏晋南北朝时候,生活水平当然比不上唐代,鹅怕要更贵些。

所以著名的王羲之“以书换鹅”

的典故,从后世的角度来看,王羲之的字当然要比鹅金贵得多,但真正放在那个时代,谁占了便宜还不好说呢!

就在王羲之差不多同时的东晋末年,江州刺史庾悦吃鹅,油香拂了一身,油皮儿焦香酥脆,肉质紧密香嫩,脂肪饱满颤颤,叫他上司刘毅盯直了眼,舰着脸问:“这剩下的鹅肉,能分我点儿吗?”

美食在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庾悦瞥他一眼,默不吭声地把鹅肉吃了个干干净净。

眼见鹅肉一点点地少,刘毅心中愤怒的火苗一簇簇地高,后找了个机会,把庾悦的部队全解散了。解散就算了,刘毅还特意派人去告知庾悦:“知道为什么解你军府吗?

当年吃鹅的事,还记得吗?”庾悦千想万想,没想到是这么小的一件事,又气又怕,居然就这样忿惧而死了。

烤鹅好吃,竟至引出一桩人命官司,但制烤鹅的方法其实不复杂。先将鹅肉切成细丁儿,再用竹签串成一条,用急火大烤,跟我们现在烧烤五花肉似的。

五胡十六国的前秦,有个叫待朗的人,舌头很霸道,吃一口鸡,就晓得这鸡到底是露天里的野鸡,还是半圈养的家鸡。

有一回人家请他吃烤鹅,他略尝几片,就晓得这片原是白羽生处,那片之前长的是黑羽毛。若待朗看见南朝江淹一口气就着几升酒吃完一只鹅的吃法,怕是要怒发冲冠,大骂一句“猪八戒胡吞人参果——全不知滋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为吃鹅肉书写《黄庭经》成为名帖,被历代书家奉为至宝
书法故事 (一至十章)
一只烤鹅引发的血案
1只烤鹅引发的悲剧!读完这个故事,会对你的做人,有所启发!
王羲之 《奄至帖》
王羲之草书《奄至帖》两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